回覆列表
  • 1 # 裁縫方師傅

    這個問題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楊絳作為一代傑出的翻譯家,她在翻譯界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

    堂吉訶德在西班牙文學以至於世界文學都有著不朽地位。楊絳為了譯好堂吉訶德,48歲開始學習西班牙語,歷經了文革的坎坷,終於在1978年楊絳譯本問世。《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後,楊絳先生多次受邀西班牙政府的邀請,西班牙國王頒給楊絳“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以表彰她對傳播西班牙文化所做的貢獻。

    後來西班牙語界的泰斗人物,董燕生,對楊絳先生的堂吉訶德譯本提出了質疑,指出了一些錯誤。據說楊絳先生同時參照了堂吉訶德的英文譯本和法文譯本,所以有些名稱和固定習語是直譯的。董燕生從1992年開始著手翻譯堂吉訶德,在1995年出版問世。董燕生說他拿到樣書以後,特別跟楊絳的譯本對照了一下總字數,發現自己的是839000字,而楊絳的版本只有720000字,比他的字數少了將近20萬字,可見她翻譯時刪掉了其中的部分章節。董燕生把楊絳的譯本當成反面教材給學生上課。

    當然董燕生事件引起了社會輿論,一部分人批評董燕生,認為在這一事件中,董燕生有濫用職權的嫌疑。”翻譯家、勞倫斯學者畢冰賓認為,“作為一個譯者,董燕生怎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是不公平競爭!”同時楊絳也大氣迴應:“董燕生先生對我的批評,完全正確,說不上“歪風”。世間許多爭端,往往出於誤會。董先生可以做我的老師,可惜我生得太早,已成了他的“前輩”。他’不畏前輩權威‘,勇於指出錯誤,恰恰是譯界的正風,不是歪風。媒體傳言,一傳再傳,往往失真。”

    個人覺得楊絳的翻譯版本有錯誤,是應當承認的,但是楊絳的可讀性還是很強的,董燕生版本更注重原語言的嚴謹,都是不錯的翻譯版本。

  • 2 # 妙譚洛陽

    我在大學時看過兩個版本的《堂吉訶德》譯本,一個便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楊絳先生的譯本,另一個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張廣森先生的譯本,在這裡我就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正。

    楊絳先生的譯本是第一部將西班牙語版的《堂吉訶德》翻譯為中文的作品,加之楊絳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學界巨大的影響力,也使得這個最原始的譯本成為最流行的一個版本,直到現在楊絳先生版的譯本依然是銷售最火爆的。

    而我們知道楊絳先生是自學西班牙語,然後對這本西班牙的文學瑰寶進行翻譯工作,因為本身她就是一個文學家,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便會不留痕跡的加入自己的文字修飾和雕磨,使得整個作品更圓潤更適合本土的氣息,所以我們看起來就會感覺很舒服。

    而這種翻譯其實已經不能算單純的翻譯了,更像是進行了二次創作,裡邊摻雜了太多的個人思想和修改,這就使得對於原著的還原度不是特別的高,加之楊絳先生對於原著的部分情節進行了刪改,所以譯本不完整也成為了近年來學者爭論不休的焦點,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和譯者來批判甚至否定楊絳先生的譯本,其實未免有些矯枉過正。

    相比之下張廣森先生的譯本對於原著的還原度更高,但是因其文字水平自然是不如楊絳先生,所以看起來不免有一些晦澀和生硬,但是也算是近年來很優秀的一個譯本。

    綜上所述,其實我們很難說楊絳先生的《堂吉訶德》的譯本是最好的,因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自己靈活的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關鍵,不妨多拿幾個版本的來看一下,心中自然有了選擇。

    如果你喜歡文學性趣味性更高的,並且對於還原度的要求不是那麼的苛刻的話,我想楊絳先生的譯本便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在眾多的翻譯這本書的學者中,又有誰能比楊絳先生的文學造詣更高呢?更何況,他們在翻譯的時候可能也將這第一版作為自己翻譯的參考,都已經成為教科書式的譯本還有什麼理由不去選擇呢?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 3 # 悟聆廬

    1.首先要說的是,我讀過楊先生和另外一位翻譯家的譯本(記不清誰了),覺得還是楊先生的好,曉暢明白,生動活潑,沒有隔閡感;

    2.至於說有加工和再創作,你看的是文學名著,在“信”、“達”的前提下,不還有個“雅”嗎?都譯得像科學論文,你還有興趣讀下去嗎?

    3.有人說楊先生並非專業翻譯,是的,但是這事吧,專業的也未必都比非專業的做得好,因為你的受眾是華人,其實漢語的運用往往更重要,沒有“翻譯腔”,好讀,才能被接受,至於研究者,可以去看原著嘛!

    4.總之,咱們讀文學書是為了享受是不是,別把自己弄得那麼累,要搞研究的,就撇開譯本讀原文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幫助已經患抑鬱症的孩子走出失戀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