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叔1964

    林黛玉的教法:

    第一單元,把王維的五言律詩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先體會情景統一,進入詩情畫意。

    第二單元,讀杜甫的七言律詩一二百首,進一步體會“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詩的功力。

    第三單元,讀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返璞歸真”,培養詩的個性與想像力。

    林黛玉安排的三個教程,注重基礎,全面落實,重視誦讀和感悟,這正是後人歸納的境界三層次。

    不僅如此,林黛玉在教學中強調自學,重視讀說聽寫的綜合訓練;強調實踐和探究,重視能力的培養。“共記得多少首?”“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你竟作一首來。”……林黛玉深諳教學的原理,做到及時檢查反饋,交流討論,訂正總結,從而全面提高成績。當香菱寫出第一首詩時,林黛玉及時點撥:“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同時,幫助她找出失敗的原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並積極引導她要敢於創新:“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當香菱拿來第二首詩作時,林黛玉雖然深感惋惜──“自然算難為他了”,但還是實事求是,嚴格要求:“這一首過於穿鑿了,還得另作。”直至她最後寫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來。

  • 2 # 奈何天讀書

    黛玉老師教作詩分四步走:一是作詩的對仗工整的方法和口訣,也就是格調規矩要掌握。 二是要有立意,跳出這些格調規矩,“不以詞害意”。 三是要熟讀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四是理論要付諸於實踐,多練習,多修改,自然學會作詩了。一、是作詩的對仗工整的方法和口訣,也就是格調規矩要掌握。

    黛玉老師的意思是:這個是作詩的根基,就好比萬丈高樓平地起,你香菱既然要學作詩的話,基本的理論知識還是不能馬虎,要認真學習,地基要打好,“起承轉合、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等等諸如此類的方法必須要掌握。你比如現在的數學、化學、物理公式一樣的,見到什麼題,你首先得知道用什麼公式。

    二、是要有立意,跳出這些格調規矩,“不以詞害意”。

    在教學方面,黛玉不愧是一名好老師,她教香菱學詩又不學死板的方法,告訴她在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公式之後呢,就要忘掉這些公式,不要生搬硬套,寫詩嘛,意境還是最為重要,意境達到了之後,其實沒有人再去拿你的詩句一句一句去套你的格律是不是符合那些基本的公式了,那些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人們只會從你的詩詞中體會到美的意境或者更深層次的寓意了。

    就如同剛一開始練武的人,他必須要從蹲馬步、扎梅花樁啊這些基本功開始練起,到後來再對著“武功秘籍”練習,再後來那就是人和招式合一,達到這個層次,那你基本就成功一半了。

    三、要熟讀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四是理論要付諸於實踐,多練習,多修改,自然學會作詩了。

    香菱有一句說“我只愛陸放翁的詩,我覺得他寫的有趣。黛玉老師馬上糾正了他的想法。意思大致是:姑娘啊,你這樣學習可不對,喜歡的人就學,不喜歡的人就不學,那你的眼界也太窄啦,你還是聽老師我的話,沒有個幾百首詩詞學習的打底,你別說在江湖上混了,你在這紅樓夢的園子裡寫詩恐怕都過不了關。

    你讀一兩百首老杜的、再讀一兩百首李青蓮的,這還只是打底啊,姑娘。你接著再讀陶淵明、靈運、阮籍、庚信、鮑照的詩詞,那你不愁做不出來詩了。

    四、是理論要付諸於實踐,多練習,多修改,自然學會作詩了。黛玉老師說:前面說了那麼多,學了那麼多,說一千道一萬,你一句不寫、不練,都等於紙上談兵。

    黛玉老師還說:你還得勤加練習,覺得有靈感可以寫了,就寫下來,叫你寶釵姐姐幫著看看也行,拿來給我看也行。

    香菱因為身世的緣故,從小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文學教育,可以說是文化底子非常薄。黛玉老師雖然平日裡看起來愛多愁善感,時不時有些小情緒,可是在給香菱當老師的時候,非常有耐心,循序漸進,香菱也聽得津津有味,說明黛玉老師因材施教做的也非常好。

    黛玉老師即教方法,又不生搬硬套方法論,即教格律,又讓學生忘記格律。其實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都蘊含其中。既要墨守成規,又不必太過於循規蹈矩,做人做事靈活,林黛玉真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語文老師。
  • 3 # 天目散人203

    我覺得黛玉教詩的方法很好。黛玉認為詩詞的精髓在於意境或者是內涵,意境好的內涵好的便是好詩,好詩如果符合格律要求,那便是錦上添花。如果只是符合格律要求,意境不好那麼就不是好詩。黛玉是詩詞界的行家高手,我完全同意她對詩的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一下1660s跟5500xt買哪一款顯示卡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