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濤1774

    讀約翰·託蘭的《日本帝國的衰亡》得知,日本國內當時能夠繼續支援戰爭的主要戰略資源——石油的儲備還剩六個月的量,東南亞地區卻有豐富的石油和橡膠等戰略物資,而東南亞地區是美國、英國、荷蘭的傳統殖民地,想佔有當地並獲取資源,那和西方勢必一戰,戰就主要是海戰,海戰的主要對手就是美國,美國有大量包括航母在內的軍艦部署於珍珠港,所以日本想偷襲珍珠港,一舉打敗美國太平洋艦隊,從而達到戰勝對手的目的,但結果如大家所見,戰爭刺激了美國,喚醒了其巨大的工業潛力,最終戰勝了日本。

  • 2 # 米蘭的世界

    說到底日本是沒的選擇了,二戰爆發後日本全面接手英國在華商業,這使日本在短期內獲得了巨大的好處,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直接影響了英美兩國的利益。於是羅斯福宣佈禁止對日貿易。日本的石油有85%都是從美國進口的,美國突然禁止貿易,這無疑是斷了日本的後路,日本國內的石油儲量只能堅持6個月,已不足以支撐他們的軍事行動了,沒有石油,日本的坦克動不了,零式戰機也不能上天,航母也成了廢鐵,極大的削弱了日本的軍事力量。

    於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周密的計劃下偷襲美國,轟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戰艦和軍事目標,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燬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約2400名美華人喪生。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演講,並正式對日宣戰,幾天後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也向美國宣戰,美國正式加入二戰戰場。

  • 3 # 漢淮的天空

    1939年,日本擬定了兩個作戰方向,分別是“北上”和“南下”,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掠奪戰爭資源,從而保證日本軍隊的戰爭機器可以連續不斷的運轉。1939年5月至9月,日軍和蘇軍在諾門罕地區爆發了長達4個月的戰爭,試探性戰略進攻的慘敗使得日本軍部不得不重新考慮“北上”計劃,按照實際需要,日本想要佔領整個西伯利亞那就要從關內撤回大量軍隊,而這在當時的情況下顯然不太現實;另一方面由於英荷深陷西歐戰場,因此給了日本“南下”計劃極好的國際局勢。

    於是日本的考慮中只剩下了美國,由於不滿日本發動全面戰爭,以及日軍在東南亞地區的勢力擴張,1941年美國凍結了對日貿易,其中包括石油,這使得日軍的石油儲備只夠半年戰備,1941年夏,日本天皇在御前會議上正式批准了“南下”行動,於是日本只能孤注一擲。

    日本希望獲取東南亞豐富的資源,以緩解資源匱乏狀況和美國製裁帶來的困境,緩解美國製裁和龐大戰爭造成的壓力。不過日本並不敢輕易南下,因為日本想要南下必然會和美英等西方國家發生衝突,而美國一直在虎視眈眈的盯著日本人。美國在珍珠港擁有龐大的艦隊,在東南亞還有菲律賓這個戰略基地,如果日本人南下, 一旦遭到美國攻擊,日本會陷入嚴重的被動,很可能被美華人輕鬆的端了老巢。

    為了解決後顧之憂和主要威脅,日本決定偷襲美國珍珠港,重創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奪取太平洋的制海權,透過打疼美華人,迫使美國回到談判桌前,承認日本的既得利益,解除對日本的制裁和封鎖。同時,日本可以充分利用美國短期內無法恢復元氣的機會奪取東南亞。即使美國不同意日本的條件,日本也可以依託東南亞的資源和美國相抗衡,靜待時局的變化。

    偷襲珍珠港雖然以日軍的勝利而告終,但是山本五十六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他明白美國的工業潛力,所以快速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從而逼迫美國和日本議和,便是其整個的戰略目的,於是就有了後來美國海軍和日本聯合艦隊的決戰“中途島海戰”,只是這次日本敗了,而失敗的結果就是面臨美軍在太平洋上戰場上的全面反撲,直至戰敗投降。

  • 4 # 四九城衚衕老大爺

    首先啊,我個人算半個陰謀論者!對於二戰縱觀整體來說,最大的獲利者是誰?一般來說,最大的獲利者往往就是那個陰謀論者!

    美國在二戰時期,不光靠武器發財,而且戰後的回形針計劃又把德國的科學家和成果弄走一大批,因此美國保持霸權直到現在,那你說二戰對於美國來說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當年德國納粹,甚至希特勒還只是一個小赤佬的時候這裡面就有美國開始運作。而且美國之所以大張旗鼓的運作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國和德國處在不同的大陸上。

    日本也是一樣的,其實日本對美國即將發動攻擊的情報美國已經得到了!但是美國為什麼允許日本攻擊珍珠港?我認為有兩點,1,美國如果本土收到攻擊,那美國就變成受害者,作為受害者來說對於美國更有利。2,美國可以名正言順的開動戰爭機器,那時候美國直到歐洲戰場的武器生意已經飽和,賣也賣不出啥,索性不如賣給自己人,直接讓軍隊買單不就得了?呵呵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出國留學就是燒錢,是真的嗎?每年大約需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