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亦詩部落
-
2 # 悅讀悅詩
謝家在唐詩中非常出名,主要因為唐代劉禹錫在其《烏衣巷》詩流傳至今,人人皆知。其實更因為謝家在晉朝時非常牛逼X!絕對是當時的“大咖"級人物,位高權重,文采風流,政績突出。就連謝家的小女子也是絕對的“美女“加“才女",非一般人家所能企及也。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就是指這晉朝王家和謝家的"燕子",另一個“王家"便是書聖王羲之家族。
這首詩中的“謝家"是指東晉時的名門望族。謝家中有兄弟二人為東晉重臣,一位為當朝宰相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謝安少以清談知名,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相當於謝家族的"小學校長兼老師",40歲之後才出山做官,歷任徵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去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
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因贏得“淝水之戰”而成為一代名將。
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晉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病逝,被追贈太傅、廬陵郡公,諡號“文靖”。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謀私,不居功自傲。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
另一位兄弟為安西將軍謝奕(309-358年),字無奕,是太傅謝安的長兄、車騎將軍謝玄之父。曾為桓溫幕府司馬,官至安西將軍、豫州刺史。謝奕性格豪放,嗜酒如命,與其弟謝安性格迴異。
所以,唐代的劉禹錫感嘆時事的無常、榮華富貴的短暫時,把"王家"、"謝家"的興哀看得如過眼雲煙,轉眼即逝。
當時的謝奕家出生一位女孩子,其母親阮容為"竹林七賢"之一阮籍家族成員。該小女子長得貌美如花,才情過人,這位出身名門望族、性情傲潔的女子就是謝道韞。
謝道韞, 字令姜,自幼聰慧過人,敏感多情,惹人喜愛,爸爸是安西將軍謝奕,叔叔是宰相謝安。
謝道韞則不以為然地慢慢說道:“未若柳絮因風起”,意思是說“不如把雪比作柳絮被風吹得漫天飛舞。”
謝安聽後大笑起來並暗自稱讚,也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因為這句詩而成漢語典故,“詠絮之才”成為後人稱讚有文才的女性的代名詞。
此外,這個故事也寫入了《三字經》被傳誦至今:“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除了東晉的謝家為名門望族,還有王家為貴族。晉朝兩大宰相分別是王導和謝安,王羲之是王曠的兒子,卻是王導的侄子,謝安和王羲之是好哥們,經常在一起切磋書法藝術。剛開始,謝安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才華出眾,但沾染了社會上的所謂名士習氣,經常蓬頭垢面、邋里邋遢,在當騎曹參軍時,負責管理馬匹,上級來檢查時,他竟然答不出來自己的職務。謝安想了又想,還是覺得王凝之比較靠譜,便把侄女謝道韞嫁給了王凝之,可謂門當戶對,世族聯姻。
王凝之(334-399年),字叔平,書聖王羲之次子,中書令王獻之的哥哥,東晉末年官員、將領、書法家,善草書、隸書。作過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等。
所以說唐詩裡的謝家非常有名,主要因為他們家的男人有文韜武略,還有高官厚祿。他們家的女人謝道韞貌美如花,才華橫溢,溫柔多情且性格高潔,更有世族聯姻王家。而王家中的王羲之、王獻之等書法在中國文化歷史上可是萬古流芳的人物。
你想想,謝家想不出名,多難啊!
回覆列表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建安文章蓬萊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這裡的謝家指的正是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家巨閥謝安一族,大謝是謝靈雲,特別推崇曹植那位,之前有篇講曹植的問答說過,“天下才氣,陳思王(曹植)獨佔七分,餘佔一分,二分為天下人均矣。”與原話有些許出入,呵呵!小謝指謝眺。
東晉中期,謝氏家族傳到謝安、謝萬、謝石和謝尚、謝玄、謝琰等諸輩,即謝纘的曾孫和玄孫輩。此時,謝安由於超高的聲譽,出色的政治才能,被推上了宰相位置,那理所當然的謝尚、謝萬、謝石、謝玄、謝琰等人也各領強兵遍佈地方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