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房陵大炎炎
-
2 # 品牌觀察BO
我所知道的是我和我弟弟都哭了! 這一次痛苦事件大概發生在90年左右,是在電視上看的。當時我和弟弟背靠著床頭,大概50公分處就是那臺14英寸春風牌彩色電視機。當時家裡的格局是這樣,雙人床一頭靠牆,一側靠窗戶,電視機放置在床尾的高低櫃上,這樣的佈局是為方便躺在床上就能看電視。由於年代久遠我記憶最深的一個情節就是小男孩從廁所的下方哭著往裡爬,以為裡面藏著媽媽,一個小孩為了找媽媽瘋狂的孤獨勇敢的尋找著,我的眼淚嘩嘩的往下流,弟弟的眼淚也是,雖然當時我們年級尙小,但也懂得尷尬的含義,我們倆就這麼各自嘩嘩的默默的流著淚看著。基本上我能確定這是我幾十年因為看電視哭的最恨的一次。 這部電影是由臺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改編,孩子的親身父親和母親由於世故封建的門第原因被拆散了,這是一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第二個問題,父親最後娶的女人不能生育,為了能夠延續香火,奶奶和父親將他從母親身邊奪走,又拆散了他和母親。她的母親在那個年代被迫與丈夫分開,獨自撫養孩子,而後又被迫和相依為命的兒子分開,孩子是無辜的,他理應不改受此磨難,但我卻覺得最為可憐的是他的母親,身世經歷可謂悲慘,而悲慘的原因盡是愚昧的封建禮教,而這確實發生在現代社會!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部同樣講述女性悲慘身世的影片《祥林嫂》,兩部影片都有女性因為封建禮教而遭遇悲慘身世的背景。不過《祥林嫂》是在舊社會,而《世上只有媽媽好》是發生在現代社會。我們或許可以解讀出更多,臺灣繼承華夏傳統更多一些,更多意味著糟粕也留下了更多,有另外一個例子,香港相比內地在表面上更西化現代一些,但骨子裡卻更傳統,生活觀念處世哲學更像過去的人,在香港街頭還有扎小人以報復職場異己的生意,來光臨的職場年輕人還不少,你能想到這些在香港中環上班的露西麥瑞能幹出來這麼個事嗎,我想內地的年輕人沒幾個會還這麼迷信。 這讓我覺得任何事,哪怕是壞事,但或許也會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
3 # 子希剪影
我想在80年代那個時期的朋友們,凡是看過這部電影的都會潸然落淚吧。記得那年我還很小,記得那年的《媽媽再愛我一次》,被捆綁在兩棵大樹之間的露天放映布上,畫面模糊但卻阻擋不了它抨擊心靈深處的感動,這麼多年過去了,每次在網路上不經意看到這部影片的名字時,心中仍然會泛起一種莫名的傷感,那是我兒童時期最深的記憶,那是我對母愛刻骨銘心的理解
小強跪在爺爺奶奶面前,萬般央求他們讓他和媽媽在一起時,我控制不住的哭了。
鐵欄大門外,媽媽被迫無奈丟下小強,她當時那種骨肉分離的痛哭,讓我也抑制不住的哭了
後來小強失蹤,當家人找到他時,他已昏迷不醒,小強爸爸快速抱起他趕往醫院,而媽媽秋霞卻被爺爺奶奶強行阻撓,情急之下她掙脫他們的束縛追趕小強,不幸的是她被腳下的木頭滑倒,從高高的臺階上跌落,腦部嚴重受到撞擊,從此就變成了一個神志不清的精神病人,從此也就和小強失去了聯絡。
時隔18年之久,當出國留學的小強再次回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瘋瘋癲癲的母親,並且很快就認出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媽媽。小強再次哼唱起小時候媽媽經常為他唱的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歌聲聲聲刺骨,穿透媽媽的心間,她在一瞬間清醒,她與牽絆她一生的孩子,一起哭泣著合唱那首經久不衰的童謠。
此時此刻,情不能自已,這感人的相聚時刻緊緊的拉動著我的心絃,使我悲喜交加,使我痛哭流涕…………
回覆列表
《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很老了!第一次看到是在家裡電視上看到的,當時一家人哭的稀里嘩啦的!由導演:柳松柏執導 楊貴媚 李小飛 主演的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
現在我們來說說劇情:黃秋霞與林國榮是一對真心相愛,並已珠胎暗結,可惜他們的良緣遭到林母的反對,一對薄命鴛鴦被無情拆散。林國榮在母親的壓力下,另娶妻子娟娟,但娟娟經醫檢確定不能生育。為了延續林家香火,林母軟硬兼施,要回了秋霞含辛茹苦養育的兒子志強。幼小的志強到林家後,因思念母親偷跑回家,被風吹雨淋,高燒不退昏迷不醒。秋霞誤以為志強已死,傷心過度神經錯亂,被送進了療養院。
十八年後,志強來到了療養院工作,意外地見到了生母,當他唱起幼時的兒歌,秋霞竟奇蹟般的恢復了正常,母子終於團聚。 母親被迫與相依為命的兒子分離,變成了瘋子。
這部80年代放映的臺灣電影讓觀眾們哭溼了一塊塊手絹,母子分離那刻, “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響起,銀幕上下一片號啕聲。據說此片讓觀眾第一次有了進電影院帶手絹的準備。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