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海揚帆
-
2 # 四川唐姐
大哥大最為風光的88年,我在唐縣念高中。一個平常的週末,我在唐縣那個破舊不堪的汽車站等車,一群人面無表情的圍堵在檢票口等候上車。只見一個身穿綠色軍大衣的大漢,使勁往人群中間擠,手裡拿著一個只在電影裡見過的大哥大,大聲地講著話,講的什麼不記得了,只記得那人傲嬌的神氣,在眾人的注視下,那件破舊的軍大衣貌似也蒙上了一層光環。想想自己的通訊歷程,得從上大學說起,那時候,宿舍樓前面有一家住戶,家裡有一部對外的固定電話,於是,她們家就成了我們北院同學們的對外通訊站了,張大媽就是我們的聯絡官。那時候我要是印名片的話肯定是這樣的:姓名:仙人掌 單位:河北大學物理系 電話:50XXXX--讓張大媽喊一聲北一公寓503。當然,這麼印有點吹牛,因為我們宿舍在陰面,張大媽喊的再大聲也聽不見,只能是喊陽面宿舍的人再喊一聲503的我。每逢週末的閒暇時間,聽見張大媽的輾轉呼喚以後,我便會一溜煙地從5樓跑下來,到張大媽家裡排隊等候,那舊舊的話機就放在一張小小的桌子上,連個起碼的隔斷都沒有,於是一個人在前面打電話,後面排隊的人都聽著,給媽要錢的、給爸請安的,最多的還是和女朋友唧唧歪歪的。倒也是一種排解等候無聊的消遣。96年畢業上班以後,除了單位辦公室有部固定電話,家裡是裝不起電話的,BB機更是不敢奢望。現在想起來,那時的約會才是真正的不見不散,那時貧窮的日子卻過得快樂、簡單,也沒有感覺到任何不便。寫到這裡,腦海中浮現一句話:那時候時光很慢,卻很暖,裹在淡淡的煙火裡,日日年年。
-
3 # 大椿八千
在1995年左右,如果說什麼最流行,BB機當屬第一,那個時候如果有人有一部BB機,就像現在手握最新款的iPhone XS Max一樣,風光無限,但隨著進入2000年後,由於手機的普及,BB機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進入2010年後,BB機基本帶著一代人的回憶退出了華人的生活。
可能很多95後、00後不知道什麼是BB機,作為90年代最流行的通訊工具,BB機和大哥大一樣,是一種高階消費品。要知道,當時一部摩托羅拉數字型BB機售價在2000元上下。早期的“大哥大”使用的還是模擬訊號,話費高昂,而且雙向收取,即便有“大哥大”,不少使用者還需要兼配一部BB機。
在90年代,BB機無比受華人歡迎,中國BB使用者量甚至在1990年代末期達到了頂峰。有報道稱,1998年,全中國BB機使用者突破6546萬,名列世界第一,不過隨著小靈通的出現以及手機的逐漸普及,華人習慣用BB機的通訊方式也發生改變。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中國的BB機使用者量逐漸下滑,運營商也逐步停止了傳呼服務。
可以說,BB機的沒落彰顯著另一個高科技時代的來臨,就像二十世紀的結束,然後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到。
-
4 # 小成剪影
作為貧困山區的孩子
那只是個傳說,那時的大哥大擁有者可是相當有身份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氣質這一塊完美拿下
我還記得電影發哥有事沒事就喜歡摸摸腰”“有事CALL(呼)我”,對於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有過生活經歷的人,聽到這些話,大家就會哈哈大笑 ,他們的這一習慣性動作,就好像又回到了當年的青春,就如現在的“低頭手機族”,有事兒沒事兒,抓起手機、低頭看看。作為時代的產物,尋呼機的標誌性聲音“B—B”,就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到本世紀初,中國百姓自我與外界的聯結紐帶。
-
5 # 深海沉鉤
依稀記得好像是97年剛不上學,買的一個摩托羅拉火鳳凰呼機,是戰友臺的臺號好像是2015555–呼多少來著?真的記不清了。家裡沒有固定電話,“嗶嗶!”有人呼四處去找電話回。感覺很高科技,現在感覺有點傻!圖片是網上找來了,回憶過去,瞬間覺得年輕很多,心情很不錯!
-
6 # 趙日金141
不是九十年代未,而是八十年代未開始有了無線電話。
那時,不要說無線電話了,私人家庭也很少有有線電話。私人打本地電話,大街上公用電話。打外地電話,要到郵電局排隊等候。
八十年代未,私人可審請按裝有線電話,裝機費要兩三千塊。打外地電話,先拔區號。
八十年代未,引進國外無線電話,開始,郵電局向公家單位推銷,記得,價格400元,那時一般人的工資不過八九十元,很少有人買。開始不叫大哥大,叫磚頭機。隨後,私人可買,大多為有錢老闆,價格也上去了,炒到上萬塊。BB機是後來的事兒,叫傳呼機,聽到BB聲,再去找電話機回話。BB機不太貴,一千多元。
回覆列表
我最早用過的是中文版的BB機,比英文兼數字的BB機高一個版本!記得當時是諾基亞比大哥大還要高一個級別,最低版本的諾基亞小手機當時就要1200元以上,那時我在工廠打工,工資才300元左右一個月,記得當時在2000年左右,那是個無奈又悲慘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