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
-
2 # 我都笑傻了
《入殮師》與同類影片最大的區別,或者說該片最大的成功之處,恐怕就是其雖然表現的是與死亡相關的場景和主題,卻從頭到尾沒有一絲陰森恐怖的氣息。恰恰相反,影片甚至走了一條溫情加喜劇卻不搞笑的路線,以明亮的色調淡化了死亡的沉重。比如剛開始時讓大悟誤會成旅行社招聘的那則廣告,說的是“年齡不限,高薪保證,實際勞動時間極短。誠聘旅程助理。”而當大悟興沖沖去面見事務所老闆佐佐木時,得到的解釋是“通往極樂世界的旅程助理”。在大悟學習化妝技巧的過程中,更是發生了好幾起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意外……不過,影片的用意絕不僅僅是在銀幕上介紹何為入殮師,而是透過這種特殊職業來展現人生冷暖和家庭悲歡。澡堂老闆娘的葬禮,讓大悟化解了和妻子的矛盾;而大悟父親的葬禮上,父親手中終於落下的那塊石頭,也讓大悟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情感得以宣洩。據說大悟的扮演者本木雅弘為了這樣一個角色等待了十年,他曾經表示:“探討人的生死是令我感興趣的事。經歷過那些悲傷的場面,不禁令我感覺到,替別人入殮的時候才是確認自己平凡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時機。”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說讓死者體面地離開,是生者可以送給他們的最好的禮物,那麼死者送給生者的禮物,就是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
3 # Jim愛生活
在東方文化中,由於死與生相對,葬禮等的話題其實還算是一個禁忌,死亡更多地帶有黑暗,消極的意味。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生前就為自己買下墓地,而這一切在東方文化中都是鮮見的。小林第一次處理完屍體後,對妻子肉體的摸索也是為了表現其對死亡所帶來的冰冷感覺的恐懼,他迫切地需要感受生命的熱度,以幫助他逃離那些陰暗的情緒。
入殮師主要負責的是葬禮流程中被稱為"小殮"的部分,簡單來說也就是為亡者進行儀容著裝的最後整理,兼有進行“大殮”的職責。一般來說,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基本上沒有機會看到入殮師如何幫助死者整理儀容,我們可以做的只是挑選死者生前喜愛的衣物,然後交由殯儀館的工作人員處理。
在影片中,導演多次將焦點放在入殮師把遺體的雙腳交叉,用佛珠將雙手縛上,從中國習俗上來說,如果不用線拴住手、腳,死者便會在回老家的途中,被其他的野鬼招引走,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如果不這樣安置死者,那麼死者的靈魂就會出來擾亂活著的家人,如果捆好了再埋,死者就會保佑家人平安。當然,這一舉動在日本文化中的意義是否一樣,有待研究。
正如片中餘貴美子所飾演的那名女職員所言,無論棺材做得有多麼華麗,睡在裡面的感覺其實也一樣,何況死者根本一無所知。葬禮表面上是送別亡者,象徵其走向下一程的儀式。但其實,這一切更多地都是為生者而做,它給了生者最後盡孝,表達愛或贖罪的機會,生者在舉辦葬禮時所挑選的形式用具等,其實都是跟從自己意願。正如片中開頭的第一位死者,最終選擇哪一種性別的化妝,也是由他父母所決定。
或者,很多人會說,這樣的片子很膚淺,不過就是用一種職業來重複死亡的意義的話題,一切都是老生常談。但我佩服導演的是,能夠將這麼沉重的題材,拍得更富於人文關懷。拍攝手法是否高明,橋段是否創新,有時並不是衡量導演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如何用平淡的情節來反覆突顯相對深刻的主題,並能在當中扣入細膩的情感,有時更考功力。
回覆列表
首先是這部電影所表達關於生死的探討,大部分電影裡面的死亡都是血腥殘暴或者一筆帶過或者作為故事的結局,《入殮師》卻不同他利用大量的篇幅來描寫死亡這件事,透過入殮師這一特殊職業來展現死亡的過程,小林大悟作為一名入殮師他尊重死者作為與死者告別的最後一人,他用自己專業的職業態度,讓死者整齊瀟灑的去到另一個世界,觀眾也會因為這個莊重而神聖的儀式想起自己故去的親人,透過現實與電影對比帶來強烈的反差,潸然淚下。
第二就是對工作的,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做一個工作會是怎麼樣呢,電影中小林大悟從開始的厭惡到最後認真,完成了一個人生的蛻變,他也正因為看到了社長對於工作的敬畏之心而改變了對職業的態度,而死者家屬也正是因為他對死者的敬畏跟溫柔理解了他們的職業,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只有努力與敬畏,小林大悟很好的詮釋了 這種匠人精神。
第三個就是對待生活的態度,小林大悟從失業的大提琴家到入殮師,這個過程中他受到了妻子的不理解,外界世俗的冷眼相待,工作開始時的困難與絕望,電影歌頌的不僅僅是對待職業的匠人精神,還有在逆境中如何努力如何蛻變,小林大悟在工作中有自己的努力有社長的影響,最終在工作裡實現了自我價值,找到了自我與社會的高度認同,也是由於入殮師這份職業帶給他的影響最終他原諒了父親,與自我和解與生活和解,找到了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