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mplelife1314

    3歲的孩子最可愛,也最煩人,嘿嘿

    因為小傢伙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就如同十萬個為什麼~

    作為父母,別不耐煩,要給孩子簡單易懂的回答。

    這樣孩子才能夠慢慢地獲知好奇點的答案。

    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太多,我們會有些不耐煩。

    可以告訴孩子,一天只能答覆幾個,餘下的留著明天答覆,這樣既不會讓孩子失去問問題的熱情,我們大人也能夠得以喘息的機會。

    作為父母,個人建議不要扼殺兒童的好奇心哦!

  • 2 # 星寶樂融

    好奇與求知慾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對於孩子的發問,我們都應該耐心積極的迴應,讓孩子內心得到滿足與愉悅。但如果當時的條件不允許,比如您正在忙而抽不出時間給孩子解釋,也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但最終等您閒下時再回答孩子的問題。

  • 3 # 多彩人生心理發展之謎

    愛提問的孩子就是站在十字路口問路的人,父母要積極接納 !!

    孩子三四歲,是嬰兒向幼兒過渡的重要時期,是孩子性格定型的重要階段。不斷地提問題,說明大腦極其興奮,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這是生理健康的表現,是興趣定位的重要時期。提問題是孩子提升認知、探索世界奧秘的重要過程,父母要滿腔熱情的接納才對。

    有些父母總喜歡乖巧的孩子,殊不知平時乖巧、文靜的孩子也是一種性格特徵,有發生偏向行為的可能,扭轉起來很困難,有的甚至還暗藏有輕微自閉症疾病,要引起高度重視。所以,父母培養孩子不是以“乖不乖”“煩不煩”評價成與敗,是應該從孩子的生理、心理、性格全面發展上評估才是對的。

    探索知識階段的孩子,成長機遇、風險並存之說是有實踐證明過的,是無需懷疑的。發展心理學從哲學獨立出來後,一直存在著兩大流派,即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現在所流行的單純的“鼓勵”和隨孩子的“意願”的觀點,武斷地說就是遺傳決定論的翻版。實踐證明這兩個方法是不完全正確的,恰恰相反嬰幼兒期的孩子的“意願”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根據世界發展趨勢,按照父母的正確判斷給他一個人生選擇的(僅限於嬰幼兒期)。我們所說的此階段父母權力最大意思就在這裡。尤其是孩子好奇纏問,這是引導的最佳時機。比如,你想叫她成為“音樂家”,你就從這方面設懸念、引導孩子沿著自己的思路前行,在這個方面產生興趣。但假設,父母使用了各種手段,孩子還是對音樂不感興趣,那就要趕快放棄,選擇其他目標施加在孩子身上,直至孩子在父母認為的方面感興趣(這也與父母自身水平有關)。一旦建立興趣,目標確定,其能量是不可小覷的,這就是機遇。所謂風險就是對孩子提問的“煩”,不理睬、不回答或亂問答,後果也是可怕的。十幾年前四川一個不小的老闆掙了很多錢,唯一不開心的是隻有兩女,當兩女一個6歲、一個4歲時,終得一子。有一天姐弟三人在家,兩姐發現弟弟怎麼生殖器和自己的不一樣,是不是張了不好的東西?於是商量,拿著剪刀把弟弟不該長的東西給剪掉了。表面看這是天方夜譚,實際上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後續怎麼發展的,說出來大家會做噩夢的,就到此為止)。何止這些,如家裡的電插座,三四歲的孩子也最為好奇,如果父母不說清楚,他們也樂意探索,這一探索可能就是人命關天了。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提問,引導得好就是機遇,反之就是風險。

    怎樣抓住孩子提問的機遇期呢?孩子從2.5歲--6歲是向家長提問不解之謎最多的時候。父母既要高度重視,又要不斷充實自己,隨時準備應考,同時,針對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策略。可歸納為四種情景:1.被動問答,如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問“媽媽,為什麼冬天冷、夏天熱啊”,三歲時你不可能給他講天文地理知識吧,所以可以說:“是啊,太陽爺爺冬天已經凍僵了,現在正在烤火呢。”五六歲時,這樣回答,孩子就會說“騙人,不理你了!”。2.主動灌輸,買上一本《十萬個為什麼》,每天定時給孩子讀幾段,孩子會很高興的。3.為自己找準備的藉口,“媽媽現在很忙,晚上告訴你好嗎?”,其實,在為你查資料準備時間,但一定要講信譽,在約定的時間回答。4.主動承認自己也不知道,“媽媽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知道的很少,媽媽相信你今後一定會知道的,到時要告訴媽媽哦。”1、2、3孩子得到滿足,4孩子獲得了信任,甚至自尊。興趣、探索、信任、自尊這些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同時還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健康的母子安全型依戀。你說為什麼不應該重視呢?

    總之,孩子在嬰幼兒期,大師們的“鼓勵”“意願”理論不是沒有道理,而是我們一般的人拿捏不好。相反“我的孩子我做主”簡單易懂,用的好了也能給孩子指向一條光明的人生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森林狼送出蒂格對球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