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哥象棋
-
2 # 麥大麥
哈哈,可能大家不知道,星際爭霸中的雷神其實他是一種模組化機器人。
和其他的載具比如坦克、歌利亞機器人、惡火戰車、維京戰機不同,雷神的設計之初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所有所有的部件都需要高度可替換化,同時還要擁有無可披靡的重型火力和防禦能力。
因此雷神的設計圖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初代被取名為奧丁,也就是我們在星際爭霸2的人類戰役中看到泰凱斯所偷取的那家機器。而奧丁呢,他為了能夠實現模組化,帝國的設計師將其整個機體主要分為了:核心駕駛艙、手臂、足部、底盤這幾個部分,這些部分呢全都是類似於“拼裝積木”那樣可以快速的安裝到核心駕駛艙上,然後透過巨型電訊號插頭來傳遞駕駛室對所有部件的控制指令。
所以,在所有奧丁關節連線處的地方,都是採用了非常簡單的齒輪傳動,這也導致了奧丁他的行動其實非常的笨拙。手臂僅支援前後擺動,足部的行動也沒有那麼靈敏。水平瞄準全靠底盤帶動駕駛艙進行水平轉動,從而在帶動手臂進行瞄準。因此將雷神稱之為一個移動的堡壘會更加恰當。
而雷神將整個傳動結構設計的這麼簡單當然也是有理由的,除了為了保證可快速替換零部件以外,簡單的設計還是為了能夠支撐身上那無比厚重的裝甲。帝國設計師為了貫徹模組化設計的力量,雷神身上每一塊裝甲都是獨立製作的,透過卡扣和強電磁力將其附著在雷神身上,當有某塊裝甲受損後,能夠直接拋棄這塊受損裝甲替換全新的,有經驗的SCV駕駛員能在幾分鐘就給雷神更換一塊全新裝甲。相比於坦克那種一體成型的,SCV還得先焊斷那些連線口來說,雷神真的非常方便。
所以在模組化的設計理念再加上厚重的裝甲,導致雷神的體型無比巨大,而這巨大的體型自然得配上火力強勁的武器,所以就出現了這麼一個怪圈。體型越大導致武器越大,武器越大就需要更強的引擎才能帶的動這麼大的武器,而引擎變大了又得讓體型變大,就這麼多一直迴圈就誕生了奧丁這麼個東西。
後來,旺斯看不下去了,才把奧丁的體型進行了一些縮小從近百米高變成了十幾米高,才讓他的製作成本沒有那麼高。所以為什麼星際2在早期測試版的時候人類只能出一臺雷神,因為這臺就是帝國的奧丁,後來雷神被削弱,玩家也能出更多的雷神了,這一代就是旺斯改造過的雷神呀。
-
3 # 達拉姆大主教阿塔尼斯
首先就是戰爭需求,帝國最初設計雷神這一型號的武器的目地就是為了支援前線殘酷的持久戰。
雖然當時人類有坦克,但是坦克不能對空而且誤傷嚴重,所以帝國需要一款即可以對空又能對地同時火力非常強的武器。於是在設計之初帝國的工程師們就拼了命的往雷神的原型機奧丁上加裝各種武器。像什麼雷神之錘加速炮啊,250毫米懲罰者巨炮,還有數量多到近乎可以無限使用的加福林導彈,在某些情況下250毫米對空巨炮還會換成330毫米對地範圍攻擊的加農炮啥的。
至於雷神的原型機奧丁,兩側手臂上裝備的是更加強大的T800雷神加農炮,後面的炮管也是400毫米的巨炮,而且還裝備戰術核彈頭。
這也就導致雷神無論是原型機奧丁還是量產的雷神必須有強大的引擎和體積來裝備和支援這些武備。所以雷神的設計本身就要體積非常大,同時大的體積能裝備更多的裝甲來保護這些武器。設定裡雷神使用的是高強度複合陶瓷裝甲,同時這些裝甲和武器也才用了模組化設計,可以隨時隨地的拆卸修理或者替換。
至於為啥雷神不採用輪式機動,而是和歌莉婭一樣採用機械足,實際上也是帝國工程師的無奈之舉,首先對於一個裝備了這麼多武器和裝甲的單位來說,無論是輪式機動還是機械足移動起來都不會太快,同時雷神作為一個前線堡壘性質的武器,體積大,目標顯眼,如果陣線被突破,本身就基本不可能生存,所以輪式機動意義不大,而且雷神長遠距離機動基本靠的都是運輸機。機械足只要滿足短途機動即可,同時機械足還不挑地形,可以適應各種環境。
最後也算是雷神機械足和巨大的體積帶來的一個特殊作用,由於雷神體積巨大,有二十多米高,再加上機械足設計。讓雷神下面可以有很大的空間來給士兵提供保護。實戰中陸戰隊員可以站在雷神下面來保護自己免受空中單位的攻擊。同時由於雷神厚重的裝甲可以輕鬆抵擋飛龍之類的單位的進攻同時擁有極強的抗腐蝕,扛高溫的能力。可以輕鬆的抵擋大部分能對陸戰隊員造成致命傷害的攻擊。
回覆列表
遊戲里人族農民會修理受損機械,雷神也是需要修理的。雷神是模仿維京戰機駕駛艙加scv足部,加裝護甲和武器。按照模組生產出來,每一個護甲武器,都是獨立單元,可以隨時更換。因此,雷神成本太高,不能像坦克一樣實現量產。只能將其設計成每一個零件都能拆卸更換,這直接造成雷神體型設計的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