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辟雍本為周天子所設大學,校址圓形,圍以水池,前門外有便橋。 東漢以後,歷代皆有辟雍,作為尊儒學、行典禮的場所,除北宋末年為太學之預備學校(亦稱“外學”)外,均為行鄉飲、大射或祭祀之禮的地方。2、成均:相傳為遠古堯舜時的學校。原始氏族公社後期,氏族的規模逐漸擴大,並組成部落聯盟。社會生活也趨向複雜化,除家庭生活、生產勞動和與外敵作戰的軍事行動外,還有各種祭祀、慶典等集體性的禮儀活動。3、太學:封建時代的教育機構與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時代或設立太學,或設立國子監,名稱不一,制度有變,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學府,生員被稱為“太學生”或者“國子生”。4、國子監:漢魏時代設立的太學,西晉改為“國子學”,隋朝的時候改為“國子監”,從此,國子監就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的學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機構。5、書院:唐宋至明清時代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一般都是私人建立,聚徒講學,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有四大書院。明代的時候,我們所熟知的有東林書院,培養了楊漣、左光斗等一批東林黨人士。中國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那時學校的名字叫“庠”。高一級的大學叫“上庠”,低一級的小學叫“下庠”。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把學校又分成了四個等級,按級別叫做:“學”、“東序”、“西序”、“校”。到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066年)時,又把這四種學校的名字給為:“學”、“右學”、“左學”、“序”。後來的朝代還有在王府裡設立的學校,叫“辟雍”、“成均”等。到漢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級的學校稱做“太學”,下面分別稱做“東學”“西學”“南學”“北學”。再後來把“太學”改為“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漢代,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個比較昌盛的時期。漢代的學校分為官學與私學兩種。其中私學的書館,亦稱蒙學,系私塾性質,相當於小學程度。到2012現在最近的明朝也有(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國子監”已經不是學校的性質了;成為國家專門管理教育的機構。而這時候一般的學校稱為“書院”、“書堂”、“私塾”等。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頒佈《奏定學堂章程》,不但明確了整個學校教育制度,而且還規定了各級學校的課程。《奏定學堂章程》裡公佈的小學課程是中國第一套正式的小學課程。
1、辟雍本為周天子所設大學,校址圓形,圍以水池,前門外有便橋。 東漢以後,歷代皆有辟雍,作為尊儒學、行典禮的場所,除北宋末年為太學之預備學校(亦稱“外學”)外,均為行鄉飲、大射或祭祀之禮的地方。2、成均:相傳為遠古堯舜時的學校。原始氏族公社後期,氏族的規模逐漸擴大,並組成部落聯盟。社會生活也趨向複雜化,除家庭生活、生產勞動和與外敵作戰的軍事行動外,還有各種祭祀、慶典等集體性的禮儀活動。3、太學:封建時代的教育機構與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時代或設立太學,或設立國子監,名稱不一,制度有變,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學府,生員被稱為“太學生”或者“國子生”。4、國子監:漢魏時代設立的太學,西晉改為“國子學”,隋朝的時候改為“國子監”,從此,國子監就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的學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機構。5、書院:唐宋至明清時代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一般都是私人建立,聚徒講學,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有四大書院。明代的時候,我們所熟知的有東林書院,培養了楊漣、左光斗等一批東林黨人士。中國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那時學校的名字叫“庠”。高一級的大學叫“上庠”,低一級的小學叫“下庠”。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把學校又分成了四個等級,按級別叫做:“學”、“東序”、“西序”、“校”。到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066年)時,又把這四種學校的名字給為:“學”、“右學”、“左學”、“序”。後來的朝代還有在王府裡設立的學校,叫“辟雍”、“成均”等。到漢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級的學校稱做“太學”,下面分別稱做“東學”“西學”“南學”“北學”。再後來把“太學”改為“國子學”,“國子寺”,“國子監”。漢代,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一個比較昌盛的時期。漢代的學校分為官學與私學兩種。其中私學的書館,亦稱蒙學,系私塾性質,相當於小學程度。到2012現在最近的明朝也有(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國子監”已經不是學校的性質了;成為國家專門管理教育的機構。而這時候一般的學校稱為“書院”、“書堂”、“私塾”等。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頒佈《奏定學堂章程》,不但明確了整個學校教育制度,而且還規定了各級學校的課程。《奏定學堂章程》裡公佈的小學課程是中國第一套正式的小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