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牌雜燴飯

    任何關於文化的實用論其實很難說正確與否。“文化以虛”,就是說文化的東西是精神層面的燻化,它對物質層面的影響如果從時效性,實用性來說可能完全無法衡量,或者說很難在一時一地一事上來衡量。

    從書籍這種文化產物來說,也即對現實層面的作用不可能和一個新科技,一項新專利造成的即時效果相提並論。

    但是《道德經》裡有無相生,以柔克剛,和光同塵,上善若水這些說法已經浸入了華人的血液基因,並會因此書代代相傳,這種文化帶來的傳承和由此產生的歸屬感和家國意識,我覺得和新科技帶來的改變不遑多讓且尤有過之,所以說要說《道德經》在現在社會的用處,它的用處就是傳承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讓華人不會沒有根腳,沒有底蘊,而是可以堂堂正正說一句:我是華人!

  • 2 # 劉捷民31

    《道德經》在當代有什麼用?

    Ⅴ認證,劉捷民,回答,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朋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肓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由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構成的。其中道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道家文化的代表作是老子的《道德經》。道德經的核心是"道″。什麼是"道″啊?一陰一陽謂之道。"道",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

    "道",是指宇宙的大道理。宇宙中萬事萬物分陰陽。陰,是指陰性物質。陽,是指陽性物質。整個宇宙是由陽性物質和陰性物質組成的統一體。《道德經》揭示了宇宙的真象。

    第二層含義,

    "道",是指宇宙執行的客觀規律。整個宇宙是按照陰陽互相轉化的規律,週而復始的迴圈,永無止境。整個宇宙是按"道"執行。

    《道德經》在當代有什麼用?

    "道″,是客觀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就是宇宙的大道理。在新時代只要我們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

    《道德經》中陰陽學說的觀點,完全符合唯物辯證法。陰陽互相轉化的規律就是對立統一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物質運動的根本規律。

    在新時代應當把《道德經》中的陰陽學說編寫到大學哲學教材中去,這應當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突破,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

    《道德經》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它可以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可以破解世界之謎。對於新時代的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南開大學《法律專業》畢業生,

    哲學物質科學理論研究者,劉捷民。

    2019年10月10日。

  • 3 # 漢唐之音

    讀了呂洞賓的一首詩,人生豁然開朗

    仙人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姓呂名巖,出生於唐代,傳說他四十六歲時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了仙人鍾離權。經過了南柯一夢,呂岩看破了人生,後隨鍾離權去終南山學道,終於得道成仙,成了著名的八仙之一。

    傳說呂洞賓為人瀟灑飄逸,寫出來的詩也是文采飛揚,清麗絕塵。在他流傳下來的詩集裡面,除了一些丹道修煉的詩之外,還有許多寫景和說理的詩篇。他的許多詩篇不僅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有的還非常具有哲理性。即使在當今社會,一些詩篇也能對我們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便是仙人呂洞賓寫給我們芸芸眾生的一首詩。這首詩選自於《呂祖全書》,詩的名字叫做《訓人》。

    你沒有看錯,就是訓人。身為仙人的他,逍遙世外,遊戲人間,對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又是如何訓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訓人

    “何事勞勞死不休,為名為利在心頭。

    要知造化皆前定,莫逞機心啟後憂。

    大地有緣能自遇,憑天付與莫他求。

    廣行方便存陰德,何事區區作馬牛。”

    整首詩只有四句話分別闡述這幾句話的含義。

    我們這些凡人整天把金錢,地位等等放在心上,為了這些累死累活操勞一生,甚至到死都不肯休息。殊不知,人生中的貧富貴賤,生老病死,得失成敗,這些往往並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而是由天地因果自然造化所決定。換句話說,一切得失都是有定數的。他告訴我們,不要為了得到名和利,苦苦鑽營,費盡心機,甚至不擇手段。假如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名和利,恐怕會給自己留下日後的憂患。與你有緣的事和物,你會自然而然的遇到,就像是上天賜給你的一樣,不需要向誰去祈求。換句話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要去求,求也沒用。修心修德修行可以改變命運,我們做人只需要廣行方便,樂於助人,多做善事,積功累德。那些福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哪裡需要把地位和財富整天放在心上,一輩子為了這些做牛做馬呢?

  • 4 # 國學隨筆

    第一,可以在我們心情凌亂的時候,予以慰藉得到心靈上的平靜,所謂平心靜氣,事情都看得透徹了自然不會再有衝動。

    第二,能夠尋道並順道而行。走在道上的人必然沒有大的災禍,也就是你按著事物發展的規律去行事自然無往不利。

  • 5 # 海術

    作為文化經典,能流傳至今,就可以從分說明它本身存在的意義了!

    《道德經》的作用,就像是一個人吃鈣片一樣,對於孩子,他們可能更樂於吃棒棒糖,可是又為什麼幾乎每一位孩子都吃呢?讀《道德經》的意義就在於,它可以叫我們如何靜心,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其次,我們還行傳承中華文化和典籍。有沒有發現,當歐美國家聲稱道、儒文化愚昧落後時,他們卻捧著《論語》,拿著《道德經》使勁的看。原因很簡單,剽竊別人的文化,自己又不甘落後。

    作為一箇中國青年,不要問學習×××有什麼用,如果你沒學就先不要問,如果想知道,就嘗試去學習一下。

    每一部文化典籍,千百年流傳至今的動力,就是千百年來它一直有它存在的意義!

  • 6 # 詩易人生

    道德經在當代什麼用?

    讀盡天下書,我隔壁的王秀才是這麼說,他讀盡沒有?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書是用來讀的,我很羨慕王秀才的膽量和能力,我沒有讀盡的勇氣。既然書是用來讀的,(道德經)應該也不例外。與其問(道德經)有什麼用,不如問道德經是本什麼樣的書?

    世人讀書,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看天下,二是求真理。看天下是有閱歷,求真理是漲智商,(道德經)就是這樣一本啟智益智類的哲學工具書。工具書是看得清摸得著的,加上哲學二字,就有點怪怪的。然而,這樣的發問,(易經)也時常遇到,哲學確實解決不了很多問題,因此,(易經)愛好者的回答是:算命卜卦,測往知來用的。(道德經)好像沒有這樣的功用,但確確實實是服務於生活的工具書。

    與一般的工具書不同,(道德經)只為人的思維服務,它無法保證一個人讀了之後會變成億萬富翁,但能讓一個弱者變成善於應對環境變化的強者,從而作出明智的選擇。是改變大腦慣性思維的工具書。舉個例子哈。

    (道德經)裡面有“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和“因其不私,故能成其私的句子,”,就是說,人要有逆向思維,換位思考。當你想征服對方的時候,不是從正面表露出強勢的佔有慾,而是從反面入手,不露鋒芒,從人品中表現出大度和淡泊名利的精神狀態,以此來感化和對手,自願臣服,拱手相讓。兵法有云:欲擒故縱。你一副吃人的樣子。早把對手嚇跑了,還怎麼擒?書法有云:欲抑先揚。如果要落筆,必須先起筆再回鋒,這樣筆畫寫出來有輪廓好看,才叫藝術。可見,天下理無二致,一招鮮,吃遍天。退一步海闊天空,天下殊途同歸也。

    再舉一例哈。“道可道非恆道”。是說,人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了許多做人做事的成功經驗,是非常寶貴的,但越是這樣,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提高警惕,防止栽跟頭。因為外在環境是變化的,經驗永遠是過去式的,不更新,就會被淘汰。這樣的案例股市和商界數不勝數。期貨教父、逍遙劉強的跳樓,商業奇才巨人集團的坍塌,無一不是在經驗和自信上栽跟頭。華爾街著名的對沖基金老虎基金,不也是這樣而破產麼。索羅斯在亞洲橫衝直闖,最終折戟沉沙於香港。道可道非常道,無道是道。前人奉一個為圭臬,後人棄之若敝履。

    再比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想盈,先後相隨等等,富有人士(得)多做慈善(舍)才能常有,公眾人物(明)保持低調(暗)才能繼續公眾,成功(高)的背後是磨難(低),幸福(甜)的背後是痛楚(苦)。此乃天性,並非人為。陰陽相生,對立並存。故而得此人品,既為天德。由此看去,說(道德經)是濟世育民的工具書,對不?

    既然是工具書,讀不讀在你,用不用,也在你了。88

  • 7 # 河東來

    一是可以提供辯證思維,全面看待問題。

    《道德經》其實就是一本提倡道家“陰謀”和儒家(德家)“陽謀”共同和諧解決人類族群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機遇和挑戰的書。

    《道經》主要闡述道家的宇宙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叫做“負陰而抱陽”,就是立於暗處觀察問題,理智思考問題。

    《德經》主要闡述儒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叫做“上德不德”,就是提倡儒家不要只顧自己的光鮮,自己的清流,自己的道德高尚,主要的存在的意義是為帝王分憂,為帝王解愁,身為高階儒家(領導者)被人們誤解,當了“背鍋俠”也無所謂。

    二是可以提供管理智慧,系統思考問題。

    《道德經》的核心國家管理思維應該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就是說,一個國家的管理,首先就是團結問題,這種團結的凝聚力,就是人們必須要服從帝王這個領導核心,這就叫“道生一”,三心二意肯定不是“道”的範疇了,所以古代提倡“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現代企業管理也一樣,這能夠容納一套管理班子才是正道,如果核心有兩個,就會內耗不止,走向末路。

    接著是“一生二”,就是帝王這個“一”要選擇好自己的“二”,這個“二”就是帝王身邊的道家人物,也就是類似於現在董事長或統治者身邊的人,就像現代公司制裡面的監事會。

    緊接著是“二生三”,就是帝王身邊的道家人物要協助帝王選好儒家人物進行具體的行政,或者協助帝王選好兵家人物進行具體的軍事。

    其原則是,“(儒家)以正治國,(兵家)以奇用兵,(道家)以無事取天下”。

    現代社會的公司,要選擇好職業經理人團隊,也是同樣的意思,要點是要選擇好市場穩健型經理團隊還是市場進攻型經理團隊,但不管那種團隊,領導者都是必須要選擇好的,不能領導者自己直接陷於具體管理事務之中,就像諸葛亮一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早亡,與他事事不敢輕易放手應該是有莫大關係。

    三是可以提供發展模式,理智解決問題。

    《道德經》對於一個國家的能力變化有深刻認識,也針對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具體治理國家的解決辦法,叫做“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當一個國家初創,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時“道”居於絕對領導核心,儒教的道家分支居於領導地位,代表人物老子,萬事萬物欣欣向榮,一片繁榮景象。

    隨著時間推移,眾人“得道”的喜悅逐漸被淡化,這個時候我們推崇德高望重的領袖團隊以“德”治國,實際上就是儒教的德家分支居於領導地位,代表人物周公。

    再其後,社會的“道德”要求基本定性,“道德”已經由專屬於帝王的名詞成為社會的普世價值,這時就提倡帝王的“仁愛”以籠絡人心,講究“仁者無敵”,提倡以“仁”治國,實際上就是儒教的仁家分支居於領導地位,代表人物孟子。

    當社會“禮崩樂壞”,價值錯位時,則需要提倡普通人“義”(供奉、稅賦)的作用,君王不仁,只是一時糊塗所致,我們老百姓不能不義,這就是“君不仁,臣不能不義”,但這種“義”是存在限度的,一時糊塗可以,永遠糊塗則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就成為了“你不仁,我不義”,人們就會從“義無反顧”發展為主動“革命”,這實際上是儒教的義家分支居於領導地位,代表人物是孔子。

    而儒教的“德家”、“仁家”、“義家”往往合稱為“儒家”,因為他們聯絡宗教的“道”與世俗的“禮”,負責溝通天地(宗教的天和世俗的地)。

    國家有效治理的最後一道防線是“禮”,這是老百姓服從國家管理的起碼要求,講究“兼愛”、“非攻”,不要損害儒教國家的基本信仰根源,如果連“禮”也無法維持,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就會失去界線,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劃分也將再無實際意義,這實際上是儒教的禮家分支掌握話語權,其代表人物是學自儒家的墨子。

    企業的經營也有同樣的規律。

    首先必須選擇正確的經營之“道”,力求產銷對路,這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其次在銷路對頭的情況下,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確立企業的正面形象,這就是“失道而後德”,再次則是必須提倡對員工充滿愛心,進行人性化管理,這就是“失德而後仁”,第四步是完善員工公益意識教育,鼓勵奉獻精神,這就是“失仁而後義”,最後一步是主張權責到位,以起碼的權利義務來要求大家,也允許員工進行互助關懷,對企業增強忠誠意識,這就構成了“失義而後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今年夏天《西遊記》再次重播,你還會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