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資料完善度低
-
2 # 冬眠的空白少女
門捷列夫發現元素週期的時候,化學家發現的元素還沒有今天的一半,這麼說你就明白了吧?元素週期表可以無限增補,新元素只是意味著質子數增加而已。不是說目前只排到118號元素,元素週期表就只有118個元素,只要掌握規律,後面的事就好辦了。所以乘法表一般只到九階,但你可以做出無數階的乘法表。
中子星物質是被簡併壓把電子壓入質子形成的中性中子,純中子只是一種基本粒子,沒有元素形態結構。
-
3 # 螺絲刀1314
元素週期表裡的元素一般情況下的都屬於五行金的範圍,它概括不了宇宙元素。
中子星的物質密度除黑洞物質外,其他星球物質不能相比。要是排號的話,我想應該名列第二了。
-
4 # 寒蕭99
組成宇宙的基本物質是基本粒子,而不是元素,元素生成大概分這麼幾類:
1,早期大爆炸生成,主要是氫,少量的氦。
2,早期宇宙射線,主要是鋰,鈹,硼。
3,生成於恆星中心,主要透過聚變生成,有氦後面的一些蛟輕元素。
4,生成於恆星晚期的爆炸中,主要是鐵元素以後的重元素。
5,產生於實驗室中,超重元素。
如果從元素的層面講,宇宙中的大部分已經覆蓋了。但是,如問題中提到的,中子星,當然還有白矮星和其他一些天體,其物質組成並不在週期表中。因為組成這些天體的物質並非元素,而是比元素更基本的粒子。
比如中子星,其物質組成是這樣的:
基本就是中子,質子和電子,根本算不上元素。那麼這個怎麼說呢?
在物理上,我們有一個以中子和質子作為橫縱座標的Z-N圖,可以表示出元素及超過元素的一些物質,包括中子星物質。這個圖是這樣的: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元素的位置,以及預測中暫時還未發現的超重元素的位置,甚至中子星物質在表中的位置。當然,中子星的位置距離我們的元素位置相當的遙遠,如果按完全比例畫出來,基本只是左下角的一個小點點而已。
-
5 # 講科學堂
元素只是化學反應裡的最小物質單位,但它們並不是最小的物質單位,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圖:氦原子,原子核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構成,其外層為電子形成的電子雲。
其中原子核內部是由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荷的中子構成。不同的元素其內部的質子數是不同的,質子數也是元素的原子序數。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被稱為同位素,例如:氕、氘、氚,它們都是氫的同位素,氕只有一個質子,氘除了一個質子外還多了一箇中子,氚則比氕多了兩個中子。
目前為止,發現或者人工製造的化學元素有118種,自然界中存在的有94種,其它元素的半衰期實在是太短,在自然界不會穩定存在,所以都是人造元素。幾乎可以肯定的說,宇宙中存在的元素都在下面的這張表上了。當然,人類還可以合成118號後面的元素,只是難度非常的大,合成出來的數量也會非常的少,只有數個原子。同時,這些元素能夠存在的時間也是以納秒計。
圖:元素週期表
量子力學發展起來後,透過粒子對撞機破碎質子、中子等粒子和理論的推導,科學家發現了更基本的粒子。它們有61種基本粒子。圖:標準模型
圖:質子,由2個上夸克及1個下夸克構成
透過對星系外圍的恆星運動觀測發現,星系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未被人類發現的物質,這些物質提供的萬有引力使得外圍恆星不至於逃出星系成為流量恆星。這些物質被稱為暗物質。它們到底是什麼,現在還不得而知。
根據還處於理論階段的超弦理論,組成這個世界的基本物質是一維的“弦”,它們以不同的震動方式形成了這個世界的物質。但要證實這個理論還十分的艱難,在未來數百年裡都可能證實不了。
圖:由弦構成的世界
中子星是中大質量恆星燃料耗盡後發生重力坍縮的結果。由於巨大的重力,核外電子被壓入了原子核之中,形成中子簡併態物質。中子的簡併壓非常強大,它可以抵禦3.2倍太陽質量所形成的重力。所以,中子星的內部主要是簡併態的中子,而不是元素。它可能還有一個鐵構成的外殼。
回覆列表
夠不夠用這需要去研究、發現和探索,比如,在常有的元素中發現有異常,這就要去觀察、分析、研究導致異常發生的可能因素,並進行推理和假說,並建立理論模型,在此基礎上去找可靠的事實依據和實證。
比如:"宇宙爆炸、黑洞理論、平行宇宙、多層空間"等等,其實都是"假設",目前並沒有有力證據去證實是"科學真理"還是"謬論"?這還需要無數代人的努力探索和發現,這也是"宇宙空間"探索的重要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