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見的“難題
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當你正在一臉嚴肅地教育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苦口婆心,你的另一半或者家中的老人,在旁邊不斷插科打諢,或者同仇敵愾,幫著孩子說話。
幾個回合下來,讓你身心俱疲。
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一家人意見有分歧,是一件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則調查:“你會因為教育觀點不同與另一半產生分歧嗎?”
結果,80%以上的父母都曾表示這已經成為困擾夫妻關係的“難題”。
一般來說,教育孩子時,家人拆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硬碰硬,遇到問題一定要爭個對錯;另一種是自己服軟,任由孩子去了。
不管是哪一種,對孩子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2 相互拆臺?
第一種:硬碰硬,一定要爭個對錯
有個朋友最近跟我訴苦,說夫妻兩個人在沒有孩子的時候,很少吵架,有了孩子之後,一個月吵架的次數,抵得上談戀愛的那幾年。
昨天因為孩子挑食的事情,她又和老公大吵一架。朋友正耐心地勸孩子多吃點蔬菜,老公在旁邊來一句:“誰沒有個挑食的毛病啊,你不也挑食,總逼孩子幹嘛!”
朋友氣的不行,甚至考慮這日子還要不要過了,再看看孩子,在一旁嚇得大哭。
教育孩子,不怕夫妻雙方教育理念不同,怕 就怕兩個人都篤定自己是對的,然後為了證明自己,當著孩子的面,爭得面紅耳赤,慢慢的吵出了情緒,上升到人身攻擊,這才是最壞的影響。
在孩子眼裡,爸媽沒完沒了的吵架甚至打架,內心會惶恐不安,甚至覺得都是自己不好,惹得爸爸媽媽吵架生氣,從而產生恐懼焦慮、悲傷無助等情緒。
第二種:軟碰硬,在孩子面前失去權威
大人管教孩子,最忌諱的是當著孩子面有分歧,常常使雙方的教育都失靈,很容易讓孩子鑽到空子。
比如媽媽讓孩子早點睡覺,爺爺奶奶卻不這麼想,孩子一鬧,就滿臉心疼地哄:“不哭啊寶貝,不想睡就不睡。爺爺我陪你看,你媽媽管不著!”
這樣一來,媽媽的權威就受到了挑戰。
任性嬌縱就是這麼來的。
3父母“結盟”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手錶定律。
即當一個人只帶一塊手錶時,他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但當他帶著兩塊或更多的表在身上時,卻難以確定準確的時間,同時也失去了對準確時間把握的信心。
這個定律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家人之間只有相互“結盟“,在大是大非上立場一致,孩子才能分清對錯,不斷成長。
教育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教不好孩子。
重要的是在原則性的問題上統一戰線,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立場一致,抓大放小。
比如孩子應該養成哪些好的習慣、如何餵養孩子才是最好的、哪些教育問題是底線等等,這些問題一家人要達成共識。
有了大前提,教育孩子會少去很多麻煩。
其次,兩人的分歧,最好不要直接展示在孩子面前。因為同一個問題,兩種說法,很容易讓孩子不知所措。
即使當時的情況,你不贊成另一半的做法,也儘量不要插手,事後再溝通。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頗有心得,在妻子教育孩子的時候,他永遠堅決的站在妻子的那邊。
特朗普妻子曾說:“如果我對孩子們說‘不’,他們會去找自己的爸爸:‘爸爸,我們能得到這個嗎?’特朗普會問:‘你們媽媽怎麼說?’孩子們會告訴他:‘媽媽不同意’,特朗普就會告訴孩子們他也不同意。”
一個家庭,如果誰都說了算,就是誰都說了不算。相反,如果夫妻恩愛,彼此尊重,絕不相互拆臺,孩子就會慢慢形成成熟的是非觀。
所以,父母們,請記住,拆臺式育兒,千萬要不得。
1 常見的“難題
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當你正在一臉嚴肅地教育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苦口婆心,你的另一半或者家中的老人,在旁邊不斷插科打諢,或者同仇敵愾,幫著孩子說話。
幾個回合下來,讓你身心俱疲。
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一家人意見有分歧,是一件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則調查:“你會因為教育觀點不同與另一半產生分歧嗎?”
結果,80%以上的父母都曾表示這已經成為困擾夫妻關係的“難題”。
一般來說,教育孩子時,家人拆臺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硬碰硬,遇到問題一定要爭個對錯;另一種是自己服軟,任由孩子去了。
不管是哪一種,對孩子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2 相互拆臺?
第一種:硬碰硬,一定要爭個對錯
有個朋友最近跟我訴苦,說夫妻兩個人在沒有孩子的時候,很少吵架,有了孩子之後,一個月吵架的次數,抵得上談戀愛的那幾年。
昨天因為孩子挑食的事情,她又和老公大吵一架。朋友正耐心地勸孩子多吃點蔬菜,老公在旁邊來一句:“誰沒有個挑食的毛病啊,你不也挑食,總逼孩子幹嘛!”
朋友氣的不行,甚至考慮這日子還要不要過了,再看看孩子,在一旁嚇得大哭。
教育孩子,不怕夫妻雙方教育理念不同,怕 就怕兩個人都篤定自己是對的,然後為了證明自己,當著孩子的面,爭得面紅耳赤,慢慢的吵出了情緒,上升到人身攻擊,這才是最壞的影響。
在孩子眼裡,爸媽沒完沒了的吵架甚至打架,內心會惶恐不安,甚至覺得都是自己不好,惹得爸爸媽媽吵架生氣,從而產生恐懼焦慮、悲傷無助等情緒。
第二種:軟碰硬,在孩子面前失去權威
大人管教孩子,最忌諱的是當著孩子面有分歧,常常使雙方的教育都失靈,很容易讓孩子鑽到空子。
比如媽媽讓孩子早點睡覺,爺爺奶奶卻不這麼想,孩子一鬧,就滿臉心疼地哄:“不哭啊寶貝,不想睡就不睡。爺爺我陪你看,你媽媽管不著!”
這樣一來,媽媽的權威就受到了挑戰。
任性嬌縱就是這麼來的。
3父母“結盟”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手錶定律。
即當一個人只帶一塊手錶時,他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但當他帶著兩塊或更多的表在身上時,卻難以確定準確的時間,同時也失去了對準確時間把握的信心。
這個定律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家人之間只有相互“結盟“,在大是大非上立場一致,孩子才能分清對錯,不斷成長。
教育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教不好孩子。
重要的是在原則性的問題上統一戰線,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立場一致,抓大放小。
比如孩子應該養成哪些好的習慣、如何餵養孩子才是最好的、哪些教育問題是底線等等,這些問題一家人要達成共識。
有了大前提,教育孩子會少去很多麻煩。
其次,兩人的分歧,最好不要直接展示在孩子面前。因為同一個問題,兩種說法,很容易讓孩子不知所措。
即使當時的情況,你不贊成另一半的做法,也儘量不要插手,事後再溝通。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頗有心得,在妻子教育孩子的時候,他永遠堅決的站在妻子的那邊。
特朗普妻子曾說:“如果我對孩子們說‘不’,他們會去找自己的爸爸:‘爸爸,我們能得到這個嗎?’特朗普會問:‘你們媽媽怎麼說?’孩子們會告訴他:‘媽媽不同意’,特朗普就會告訴孩子們他也不同意。”
一個家庭,如果誰都說了算,就是誰都說了不算。相反,如果夫妻恩愛,彼此尊重,絕不相互拆臺,孩子就會慢慢形成成熟的是非觀。
所以,父母們,請記住,拆臺式育兒,千萬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