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羽田熊三
-
2 # 南嶺說史
1.其父有創立之功,屬於開國元老,襲爵,在西晉至隋開科舉之前,世襲是朝廷選用人員的一個方法;
2.宿衛宮廷有方,用法嚴明,上下皆服;
3.皇帝私人保安,立戰功能夠及時被注意到;
4.熟悉邊境情況,部署得當;
5.討平吐京叛亂。
總而言之,有能力,有關係,有謀略。
-
3 # 姜楠史話
一家之言,我覺得是因為來大幹安撫治理六鎮有功。北魏初年,太武帝在內蒙等地設懷荒等六個軍事重鎮,用來防備外族入侵。當時挑選出身過硬的貴族子弟任六鎮鎮將。史稱,太武帝覺得大幹的很熟悉北方邊境的險要地理情況,下詔派他巡撫六鎮,以防禦敵寇。來大幹做的很到位,據說他治軍嚴正,安排排程都很妥當。不但穩固住了六鎮,還完美執行了皇帝擬定的策略,而且他還曾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侍從,政治路線正確,背景過硬,受到重視也是必然。
但隨著都城內遷洛陽,遠離邊境線,六鎮隨之重要性大減,鎮將被排擠,鎮民外受異族劫略,逐步逐漸被邊緣化,以至於後來引狼入室發生河陰之變,繼而北魏很快滅亡,可見治理六鎮的功績和重要程度。
-
4 # 歷史飛凡觀
其實亂世中的大部分非末世皇帝都算比較有作為,所以才能在亂世中生存下來,而南北朝時期雖然相對穩定,但是諸國之間還是經常兵戎相見的,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唯才是舉,歷經數朝而不倒的情況也很正常,例如馮道曾經歷任十朝為官
-
5 # 笑看人生說隋朝
來大幹能始終得皇帝的重用,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就來大幹的家庭條件,出身來說總的不錯,算是貴族。《北史》中關於來大幹的記載廖廖無幾,非常少。說其出身不錯,主要是承襲了其父親的爵位,屬於是世襲。他父親來初真屬於是元老級人物,資歷很好。為何這樣說呢?因為來初真在參加建立北魏政權的過程中立有戰功,正因為有像來初真這樣的功臣為皇帝打拼,才有了之後的北魏,來初真在其中也算出了一份力的,所以來大幹就是功臣的兒子了。二,來初真享受指定的八種豁免,類似於後來的丹書鐵券。來初真官做到了後將軍,賜爵位武原侯,可謂十分風光了。
再來說來大幹,《北史》稱其“驍勇善騎射”,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很勇猛並且善於騎馬和射箭。到了朝賀時,他經常盤馬在皇宮大殿前,文武大臣沒有不為他感到嗟嘆的,之後升遷內三郎,負責典掌宮廷禁衛。史書說他執法很嚴,上上下下都肅然,紀律整肅。又曾經在明元帝打獵的時候,手拿長矛把猛獸給刺死了,我的天,了不得。眾所周知,猛獸也就是老虎,老虎被稱為獸中之王,稍有不慎,小命不保,被猛獸吞食掉,書中說他看見猛獸立於很高的岩石上,手拿槊上前直刺,手中兵器剛落下來,猛獸瞬間斃命,可謂武藝高強,身手了得。試想,若沒兩下子,又如何能制服得了猛獸呢?讓皇帝刮目相看,嘉獎表揚他的勇武果敢。
包括後來拓跋燾做了皇帝,他和盧魯元等七個人負責保護皇帝的安危,相當於皇帝的私人保鏢了,整晚都不離開皇帝的左右。又好幾次追隨拓跋燾出征打仗,因為立下戰功,得以賜封爵位廬陵公,守衛雲中,也深得太武帝的欣賞,並委以重任,知其瞭解北方邊境地理情況,讓他巡視安撫北方六鎮,又抵禦敵人的侵犯,來大幹經營的井井有條。之後臨危受命,當時不是少數民族發生了叛亂,朝廷讓來大幹帶軍討伐平定,在吐京因病去世。包括後來太武帝知道了來大幹已去世的訊息以後,也是嘆息了很久。
回覆列表
來大幹勇猛果敢,善於騎馬射箭,永興初年,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為中散大夫。到了朝賀的日子,來大幹常常穿著御賜的盔甲,騎著馬在宮廷的院子中繞圈子,朝廷中的大臣無不驚歎。後來,來大幹被提拔為內三郎、幢將,掌管宿衛禁旅。大幹執法十分嚴明,上下肅然。大幹曾跟隨明元帝去打獵,見一隻野獸在很高的岩石上,大幹手持長矛上前直刺,手到獸死,明元帝誇獎他的勇猛果敢。
太武帝即位,來大幹與襄城公盧魯元等七人都是太武帝的常侍,他常常手持武器侍衛,在皇帝旁邊日夜不離。他多次跟隨太武帝出征作戰,因有戰功而受賜盧陵公的爵位,鎮守雲中,併兼統領白道的軍事。太武帝因大幹的強健、勇敢,多次有戰功,又很熟悉北方邊境的險要地理情況,下詔派他巡撫六鎮,以防禦敵寇。來大幹的治軍方法、謀略安排都十分妥當。
後來,吐京胡人叛亂,朝廷任命來大幹為都將,前去討伐,討平後,他死在吐京。靈柩運了回來,停在平城城南。太武帝出遊回來,見到靈柩就問是怎麼回事,左右將實情告訴了他,太武帝哀悼、嘆息了很久。他下詔允許在城內舉行葬禮,並賜給他司空的頭銜,諡號“莊公”。大幹的兒子丘頹繼承了父親的爵位,降為晉興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