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城晴天
-
2 # 勾欄小劇場
很簡單的一句話哈。以前網際網路不發達,資訊堵閉,如今社會步入網際網路時代,情況不同當年。
我的小時候可是被老師體罰回到家還得捱罵的童年呀。現在,太多不同了
-
3 # 愛幻想qm
謝謝邀請,個人覺得是家長太關心孩子,期望過高,但是內心對教育孩子這事又有著深深的無力感,對孩子的教育存在太多的焦慮,又無法很好地排解和解決,甚至有些根本沒有深思自己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所以只有對老師產生過度依賴,或者說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託在教師身上,但是,孩子的教育家庭佔主要部分,一旦家庭教育缺失,就算教師再能幹,再使勁,也“迴天無力”!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有著深深無力感的家長,就會覺得老師如何如何,而沒有反思自己如何。希望家長們能多學習,提高自身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能力,學習一些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孩子好了,一切也就好了。
-
4 # 清風教與育
作為家長和老師的雙重身份對此略有感觸,部分家長對老師有偏見,好在只是部分。偏見的來源,有需求沒達到的抱怨,有個別事件的跟風譴責,也有實實在在的傷害下的嗚冤,更有人云亦云的瀉憤,當然也有個別“老鼠屎”的“貢獻”。
教育現狀滿足不了需要,是教師被偏見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牽涉到家家戶戶,中國式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都難以道盡。人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現行教育體制下決定了不可能人人成龍成鳳,既然教育還無法達到絕大多數人滿意,良性的指責或建議尚在可接受範圍內。
隨著社會的進步網路的發達,個別事件不斷被髮酵被宣揚被擴大。網路上的事不再是一傳十十傳百,而是一傳萬,一些個案暴光後被迅速發酵甚至擴大,本來是個案,最後被指責謾罵的成了整個群體。
老師的被偏見,也有家長或學生實實在在被傷害。比如違規亂收費,比如子女被體罰,比如子女不被重視甚至是被漠視被歧視,比如個別教師是群體中的“老鼠屎”“害群馬”等等等等,作為受害人,發些牢騷指責情理之中,“一朝被蛇咬終生怕井繩”者也有之。
老師的被偏見,也有人云亦云瀉私憤這一類。正如前邊說過一樣,個別事例被暴光,有些人不知真相不知細節,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揮舞著指責的大棒,更有的屬於自己不努力也容不得別人優秀,那麼老師這個群成了受氣包成了“無限責任公司”也成了習慣,反正這群人想怎麼罵怎麼罵?你能咋地?
老師被偏見,也有社會風氣原因。人人拜金,自己一朝得勢有了錢,不可一世,對知識對教育不再放在眼中,而知識的代言人之一——老師是低收入群體,一切以錢為標準的評判下老師當然容易成為被蹂躪的物件。
當然,任何群體都有害群之馬。教育群體上千萬人,有個別素質低劣的人做了壞事,而教育群體的社會地位近幾十年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教育沒普及時對老師對知識心存敬畏,現在人人多少都受過教育對知識對老師也就不再是那麼回事。
回覆列表
有的家長對老師有意見,一方面覺得現在存在給老師送人情的家長,自己的小孩學習成績又不好,又不送老師人情,老師肯定不重視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又因為孩子的成績一直上不去,覺得老師沒有用心在教孩子;還有的家長覺得老師給孩子的學習任務太多了,造成孩子壓力很大,寫不完的作業,還要家長陪同。
不否認,教師隊伍中的確有一部分人帶著有色眼鏡去對待學生,學生成績好的,家庭情況好的會被老師特殊對待,送人情的會被老師關注,其他不上不下的就被放在一邊,只要不做出出格的事情,基本上是忽略的;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是老師說要提高就能提高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和素質,再好的學校也有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不能全部寄希望於老師;而學生目前繁重的作業,只能說跟家庭、社會息息相關,教師只是一個執行者,孩子們的成績不光關係到自己的教學質量,學校的升學率,更關係到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孩子的發展。
教師是一個神聖而尊重的職業,每個群體中有好有壞,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家長對教師施壓的確很常見,教師的壓力很大,尤其是高中老師,我們不能用偏激的想法去影響那些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師者。
就拿我身邊的人舉例,我朋友家小孩,今年高三,在當地數一數二的學校上學,家裡情況一般,父母都是職工,也沒有額外的請老師吃飯或送禮,孩子學習成績中等,但是班主任並沒有忽略他,每個月回家班主任都會提前跟我朋友溝通,孩子這段時間成績下降,有什麼問題,最好能溝通一下。在班級群裡,對每一個學生都是如此,對每個家長態度都一樣。
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艱辛和不易,大家多一些體諒和寬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讓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