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哥1122

    慈禧太后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極其重要的一位政治領導人物。她的政治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一個能

    駕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一大批能臣干將的領導人,足見其能力非同一般。在清朝末期國家政治體制己病入膏肓,在慈喜太后的領導下開啟了洋務運動,學習引進當時西方資本主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創了同治中興的大好局面,雖然在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包括日本)的干擾下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可以說慈禧太后就是洋務運動的直接推動者和領導者。在慈禧太后晚年她已意識到國家政治體制的落後,開始推動君主立憲制,雖然慈禧太后還有很多侷限性,但如果她晚死10年的話,說不定我們中國已走向君主立憲制國家也未嘗是不可能的,也就沒有袁世凱,孫中山的中華民國什麼事了。

  • 2 # 古風歌歌喉如花

    慈禧不搞皇族內閣,那麼立憲派不會對清朝失望,洋人也還會繼續支援慈禧(也算是老朋友了)。就這兩點,加之慈禧威望和她對袁世凱有知遇之恩,袁世凱不敢反,革命黨也不成氣候,清朝延續

  • 3 # 甬城阿斌

    不可能,清朝還是會亡!請看以下事實:

    清朝滅亡,和明末情況不一樣,並非因為連年災荒,民不聊生,相反,國庫收入還很豐裕,邁入1900年以後逐年上升,到滅亡前夕已達每年三億兩左右。

    清亡的原因有二,一是連年對外敗戰,喪權賠款,尤其是庚子賠款,更使清廷在全華人民中威信掃地,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四處活動,甚至滲透入各地新軍,迫切要求推倒專制政府,成立民主共和國;二是自從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漢族軍閥、官僚勢力膨脹,實際上已從中央到地方,控制了各級軍政大權,他們看穿了滿族權貴的腐敗無能,要求他們讓出政權,交給漢大臣組織責任內閣,他們只象英國王室那樣掛個名就成了。但他們對慈禧尚有幾分忌憚,想等老太太死後再發難。如果慈禧遲遲不嚥氣,他們等不及了還是要發作的!看看歷史吧:武則天七十幾歲時,李唐勢力也不敢復辟,但到了她八十二歲臥床時就發動政變了,逼她讓位;慈禧若是遲遲不死,那些漢大臣會一直等下去嗎?很難!

    實際上,慈禧晚年,她的命令至少已有一半不靈了,請看:

    慈禧對各國宣戰,東南各省督撫就拒絕執行;兩廣總督李鴻章稱宣戰書是"矯詔",決不奉行。

    慈禧一再拍電報,催李鴻章北上,與八國聯軍議和,李就是拖延著不去,直到任命他重新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才動身了;

    慈禧從西安返回北京,在京郊遇到了袁世凱的北洋新軍,為首的軍官段祺瑞竟不肯跪拜叩頭,只行個軍禮了事。護駕大臣嚴詞呵斥,命他們跪下!段祺瑞堅決不從,慈禧也無可奈何!

    可見慈禧的威信已非昔比,若是她再多活十年以上,那些漢族大臣是決沒有耐心再容忍她了,也會象對待武則天那樣,以武裝政變逼她下臺!

  • 4 # 另類文史

    另類君開講^_^

    別說慈禧,就是康熙“再借五百年”也是枉然。

    滿清政權從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開始,就已經如風中蠟燭般岌岌可危。

    首先,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失效。八國聯軍侵華前後,滿清中央政府的權威已經嚴重削弱,最有力的鐵證就是“東南互保”。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以光緒名義下發的要求各省軍隊進京“勤王”的聖旨,居然被李鴻章、張之洞等六大總督直接抗命,甚至李鴻章竟公然說是“矯詔”,嗤之以鼻。

    清朝一共有9個封疆大吏,9個總督就有6個拒絕中央的調令,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膽敢如此和慈禧對著幹,而且這6個總督都是清一色的漢人,可見當時滿清對地方的掌控已經形同虛設。

    其次,共和思潮的湧進,民智已開。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各省新軍中已產生廣泛影響,武昌起義時僅因為以外的突發事件就直接導致武漢三鎮被革命黨人控制的新軍光復,其他各省也幾乎都在一夜之間宣告獨立,脫離滿清政府的轄制。

    人民普遍拒絕認同滿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渴望民主共和的新生政權。

    最後,滿清政府沒有可用的能打仗的軍隊,而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勢力早有異心。滿清建制二百多年,從乾隆中期開始,所仰仗的八旗軍就已經軍紀渙散,訓練廢弛,戰鬥力衰弱。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幾乎沒遇到過像樣的官方軍隊就席捲大半個中國,足以印證八旗軍和地方軍隊不堪一擊。到後來清政府是依仗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以及李鴻章的淮軍為代表的地方武裝才將太平軍剿滅的,太平天國損耗了滿清最後一點元氣,同時也讓曾左李等漢族軍事力量得以發展壯大,而慈禧晚年搞得立憲騙局,讓漢族官僚離心離德,不再繼續抱存幻想。

    如果慈禧多活幾十年,滿清也照樣嗝兒屁,這是滿清的既定宿命,不是一個老太太所能掌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月16法蘭克福vs門興,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