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鬧吧V腰很好
-
2 # 吐魯蕃國師
三國演義並不能代表三國, 真正基本可以敘述三國的是三國志。所以曹操斬華佗在先,刮骨療毒在後 是作者羅貫中為抬高關羽而虛構。作者屬於劉備這派,自然好多故事都是圍繞劉氏集團而寫作,失去公平公正。
-
3 # 童趣易玩
這算什麼穿幫,三國演義本來就不是正史,許多事件,人物靠誇張虛構出來的,貂蟬就是虛構的,歷史上有沒有經歷過三國我都在懷疑
-
4 # 被自己打破的蛋
是的,華佗是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被曹操斬首。關羽刮骨療傷是圍困樊城時,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關羽放大招水淹七軍。這時已經到了公元219年。建安24年。這一年關羽掛掉,開啟三國大人物們的陸續死去的大門。蜀國方面黃忠,法正,吳國呂蒙,次年曹操崩,張飛死於為二哥復仇。
-
5 # 亡人a
關雲長刮骨療毒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曹操斬華佗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
書中雖無具體年份,但明確說明曹操斬殺華佗之時關公父子俱已死亡。說那時曹操在洛陽,從安葬關公以後,他每夜合眼便見關公,以為是居住的舊殿多妖所致,欲起建新殿——建始殿而居,為了修建建始殿,他不顧鄉人勸阻,親自用劍去砍洛陽城外躍龍祠旁的大梨樹。
當天晚上他隱几而寐,朦朧中見梨樹之神前來砍他,他大叫一聲,忽然驚覺,頭腦疼痛不可忍,經華歆奏請,方才召華佗治療頭疼之症,華佗說想治病就要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曹操懷疑華佗是要殺他,故把華佗下在獄中斬首。
刮骨療毒的是關雲長,而斬殺華佗的時候關雲長父子都已經死亡,你說哪件事在前,哪件事在後呢?
-
6 # 快樂鯊魚
華佗是東漢末年的一代名醫,據後人考證,他大約出生於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在三國時期,建安十三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赤壁之戰便發生在這一年。赤壁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發生的大規模江河作戰。這場戰役的結果是曹操大敗,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當年曹操由於犯了頭風病,徵召名醫華佗前來為他治病,華佗卻以妻子患病為由,三番五次拒絕曹操的徵召,這讓曹操十分惱怒,將華佗下獄治罪。
荀彧曾為華佗求情說:“華佗是當世名醫,救人無數,應該寬恕他的罪行。”
曹操卻回答道:“不用擔心,天下多的是這種無能鼠輩。”
對三國曆史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關羽在赤壁之戰後還大有作為,劉備諸葛亮等人入川以後,關羽便成為鎮守荊州的大將,取得過水淹七軍、殺于禁、斬龐德的輝煌戰績。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與曹仁戰於樊城,關羽不幸被亂箭所傷。由於箭頭有毒,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難忍,於是關羽才讓軍中的醫士為他刮骨療毒。
在《三國志》中,作者陳壽並未寫明為關羽刮骨的醫生是誰,在他所寫的《華佗傳》中,也並未記載華佗曾為關羽治過傷。
到了《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讓故事情節更加豐滿,便將刮骨療毒的事寫成了華佗所為,大概是因為華佗是當世名醫,又擅長外科手術,治療箭傷當然是手到擒來。
羅貫中將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寫得極為精彩,既體現了關羽英勇無畏的大丈夫氣概,又讚揚了華佗出神入化的高明醫術,所以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實際上,華佗早在關羽受箭傷11年前就已經被曹操所殺,他自然不可能為關羽治傷了。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安排華佗為關羽治傷,於是延遲了他的死亡時間。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是在第七十五回,被曹操殺死則在第七十八回,緊接著曹操也因病而終。
至於這算不算穿幫,則不必太過計較,因為《三國演義》本就是小說,除了大局走向與歷史一致以外,許多細節都是作者的虛構。
羅貫中將為關羽刮骨療毒的無名醫士寫成華佗,為這個故事增色不少,這對於文學藝術來說是非常成功的。後人閱讀小說的時候,只需分清歷史與演義的區別就行。
-
7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三國演義》中,不管曹操斬華佗還是華佗幫關羽治箭瘡是否屬實,都無法證實是否穿幫!
畢竟這兩件事並無詳盡的時間,但關羽比曹操早死是事實,所以在時間上也說得過去,也無法說肯定穿幫!
回覆列表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這位主角兒: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天下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可以說是中國中醫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華佗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不僅僅會治病,還在那時候就懂得了運動強身健體,將“五禽戲”傳於司馬懿,後流傳於世,成為了國家文化傳承的瑰寶。
再看具體資料分析:《三國演義》中講,關羽攻打樊城時中了毒箭,華佗替他刮骨療毒,但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華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因為建議給曹操做開顱手術,曹操認為胡扯,下令殺害。關羽具體什麼年份中毒箭,《三國志》中沒有明說,我詢問了一些專家和老師,他們多認為在攻樊城時,應該是建安二十四年前後(公元219年),如果按《三國志》上所說無誤,那幫關羽刮骨療毒的就不是華佗容,而是另有其人。
但是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三國演義》,一說“演義”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說白了,《三國演義》是以真實歷史作為基礎,改編而成的小說。那麼好了,既然是小說,作者就不必為書中錯落的時間軸負責。可以解釋為:為了獲取更多的使用者認可,我估計給名角兒增加了戲份,你能把我怎麼著?所以我們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不要和真實歷史做比對,因為《三國演義》就不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史書。我們要多欣賞作者想通過字裡行間的描述,表達什麼,去揣摩裡邊錯落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各自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一面欣賞,一邊對比自己,以書為鏡,正衣冠,正品行,添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