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秋

    只能說趙構智商差,你把你哥哥和父親救出來。回來他還能當皇帝麼?就是想當皇帝,國家大臣也不同意,自己的文臣大將已經根深固勞。被人俘虜的人還能當皇帝麼?他們自己也不可能再當皇帝。自己成就偉業,流芳千古。但是他太自私跟總統差不多的水平。

  • 2 # 狐筆春秋

    首先“迎回二聖”是趙高在繼位詔書中提出來的,並非岳飛所倡議;其次,向以“盡忠報國”為標鵠的岳飛自始至終在輔佐趙構,輔翼大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迎回二聖,恢復舊京——宋高宗收攬人心的手段

    話說僥倖撿的性命並順利登上皇位,成為一國之君的趙構真有“迎回二聖,恢復舊京”的心思嗎?自古以來,一山難容二虎,一國哪有二君?趙構之所以提出“迎回二聖”無非是想為自己的繼位找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畢竟,名不正則言不順嘛!在極講孝道的古代,特別是儒家異常發達的宋朝,如果只顧自己上位享受,而棄父兄於敵營而不顧。那麼,但就輿論的唾沫就能將趙構淹死,根本不需要金國費事。

    再說,站在宋高宗的位置上想想,他是決然不可能希望“徽欽二帝”回來的。一旦兩人安全回來,即便他們拿拿已經上位的趙構沒辦法,但誰又能保證二帝舊臣就沒想法呢?從龍擁立之功的誘惑並不是誰都能夠抵擋的。比如,明英宗的“奪門之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說,宋高宗大聲疾呼“迎回二聖”的口號,不過是做做樣子,走走形式而已。同樣身在官場的岳飛豈能不知?又豈會真的當真?在我看來,岳飛在意的並不是能不能“迎回二聖”而是能不能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還我神州大好河山。他是社稷之臣,而不是某個人的倖臣。

    二:耿耿忠心的岳飛敵不過高宗皇帝的疑心

    向以精忠報國自我期許的岳飛對高宗絕對是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做為老將宗澤的繼承者,他自覺接過“恢復中原”的旗幟,在抗金前線搖旗吶喊,告訴中原百姓,高宗皇帝並沒有忘記他們。而作為被高宗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更是堅定的貫徹著高宗“迎回二聖”的政治綱領。

    公元1135年,宋徽宗趙佶病歿五國城,“二聖”只剩下“宋欽宗”一人,鑑於南宋對金的頑強抗爭,金國大將完顏宗弼(金兀朮)公然叫囂,一旦南宋打過黃河,他就將宋欽宗送到汴京稱帝,以此作為鉗制南宋的策略。

    吾沒後,宋若敗盟,招賢用眾,大舉北來·······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智臣為補,遣天水郡王桓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併力破敵。

    深知“迎回二聖”不能再做政治綱領的岳飛,從此在沒有在任何場合對任何人提及有關“二聖”或者“淵聖(宋欽宗)”的話題,他開始轉變策略,將作戰目標變成了“收復失地”。

    現在有人以岳飛不懂政治,作為他慘遭殺害的理由,試問,不懂政治之人,會有如此敏銳的政治嗅覺嗎?此外,或許是有鑑於完顏宗弼的威脅吧,岳飛開始再三督促宋高宗早日冊封儲君。很多人也將此作為岳飛被殺的理由,但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知道。一旦儲君之位確立,那麼,即便有朝一日欽宗真的回來了,誰還能撼動趙構的地位呢?

    由此可見,岳飛對高宗的忠誠,是發乎內心的死心塌地。比秦檜、張俊等不知強上多少,只可惜,當局者迷的高宗皇帝不僅看不到岳飛的耿耿赤心,反而對岳飛日益卓著的名聲和功業心生忌諱,害怕當年先祖“陳橋兵變”之事再度發生。

    三:盛名之累,千古冤忠嶽武穆

    生性膽小怯弱的宋高宗深知金軍之強悍,登基之初的他就抱定了求和的心態。只是在他卑躬屈膝,屢次懇求而無果的情況之下,他才開始轉變策略,以“以戰求和”的方式逼著金國不得不同意他的請求。

    幸運的是,驍勇善戰,剽悍霸道的岳飛始終沒有讓他失望過,在金軍被打的節節敗退,甚至於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感嘆。而就在岳飛秣馬厲兵準備直搗黃龍的時候,深知見好就收的道理的宋高宗馬上令秦檜赴金議和。為了求和,他甚至不惜讓秦檜代替自己跪拜金使,稱臣納貢。

    公元1142年,得到金人允諾的宋高宗,偕同秦檜、張俊二人,積極籌謀,構陷岳飛。同年,赤膽忠心的岳飛慘死風波亭,罪名竟然是——莫須有。

    公元1143年,岳飛死後第二年,宋金議和成功,主要內容為: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 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朝皇帝趙構,自稱“臣構”,接受金帝冊封。可嘆岳飛辛苦征戰十數年,百戰身死換來的竟然是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媾合協議。

    千古冤忠嶽武穆,天南地北遍招魂。

  • 3 # 毛火榮

    1*迎回二聖是趙高在繼位詔書中提出來的,並非岳飛所倡議

    2*盡忠報國岳飛嶽武穆自始至終在輔佐趙構,輔翼大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夫妻之間,婚齡10年以上都不愛了也不離婚,守著無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