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潘拍照

    穩定很重要,如果你是男的,一定要穩定器的裝置,要不一抖一抖的,大家都忍不住關了,超級美女大家還稍微可以人脈一點。

    拍什麼,首先你得原定一個主題,遊戲,美食,科技……

    然後就圍繞著這個主題說下去,不懂的多看看別人的影片,總結一下自己的特點風格在哪裡。

    至於有人看,要不要關手機,這個肯定不用關了,現在大家上拍vlog已經很普通的了,沒有人圍觀的,路過軍事基地類那還得關吧,免得關進小黑屋裡去,哈哈

  • 2 # 生產隊長下地了

    Vlog是近一年才出現的名詞,其實幾年前我就在這麼拍著,只不過自己稱為短影片創作,現在發現終於找到組織了。Vlog現在主要指的是日常生活拍攝,比如以前發個微博是圖片,現在是小影片。因為現在手機能拍能剪,門檻低了,大家都能玩了。1.拍點什麼?什麼都行,吃飯,喝茶,旅遊,逛街......題材沒有限制,看你有沒有創作想法了。曾經看到有個高手在看書,拍了幾頁紙就做了一段相當有想法的Vlog。不過想拍的有感覺又不太會創作的,或者是初學者,建議走出去,到新鮮的環境中,你會靈感爆發的。2.怎麼拍?有好的裝置用好的裝置拍,單反,微單,小斯穩定器,三腳架,燈光,無人機......專業就是專業拍法,業餘就是業務拍法。不過Vlog就是及時,隨性,不太會設計好了再準備好多裝置再拍。所以用手機是最方便的,用普通裝置也可以拍出專業水平。手機配個自拍杆,八爪魚,都是很方便的,條件好點用個穩定器。在拍攝時,推拉搖移各種技術隨你玩,但還是要注意構圖,用光等基本元素。手機各種模式,延時,慢動作,夜景,走動拍,晃動拍,定格拍,隨你了。片子好不好,還看你後期會不會剪,沒有廢鏡頭,只有不會用鏡頭的剪輯師。畢竟,剪輯是二度創作。3.注意點什麼?總而言之,注意不要脫離創作的主題。技術方面,上兩點裡麵包含了。4.有人看要不要關?你覺得拍的時候會沒人看嗎?有人看就關,那就別幹了。如果你在偷拍,被拍攝物件發現了,也許一個微笑就解決了。不要不自信,大膽去拍,大膽去創作。只要多拍,你的問題全部迎刃而解。我一直認為:用什麼拍不重要,拍什麼也不重要,怎麼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拍著!”

  • 3 # 黃學明

    有個固定手機的東西最好,三角架呀,手機雲臺呀,某寶某東多的是,推薦手機雲臺很好用。剛開始多看別人的影片,還有些教程,結合身邊的資源拍自己喜歡適合自己東西。希望對您有幫助。

  • 4 # 塞北羊駝

    一、什麼是VLOG

    (一)VLOG的簡介

    影片部落格(video weblog 或 video blog,簡稱 vlog),源於"blog"的變體,意思是"影片部落格",也稱為"影片網路日誌",也是部落格的一類,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寫其個人網誌,上載與網友分享。

    Vlog多為記錄作者的個人生活日常,主題非常廣泛,可以是參加大型活動的記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瑣事的集合。

    (二)VLOG的歷史起源

    2009年vlog被收錄進韋氏大詞典。

    vlog起源於youtube。2012年,youtube上出現了第一條vlog。截至2018年01月19日,youtube平臺上每個小時就會誕生2000條vlog作品。

    (三)VLOG的定義

    Vlog是一種影片形式,可以有兩種定義:一種是"video log-影片日誌",另一種定義成"video of log-日誌影片"。區別在於前面一種定義的重心是日誌,本質上和文字日記,圖片日記是一個形式,是用影片的形式承載日誌的內容;而後一種定義則是更在意影片,日誌內容為影片服務,vlog只是眾多風格影片其中的一款形式,以日常記錄為內容的影片。

    (四)VLOG的主流人群

    對於全球範圍內的95後甚至00後來說,vlog已經逐漸成為了他們記錄生活,表達個性最為主要的方式。 這是個人網誌的歷史進化,由個人網頁到網誌,由八毫米實驗電影到Hi-8、BT分享、Web2.0、Youtube等。

    (五)VLOG的影片標準

    快節奏的剪輯快節奏的剪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趁觀眾的興奮點還沒有褪去的時候及時填補新的內容,這裡的快節奏指的並非單純速度上的快進;以慢襯快,靜止的定焦鏡頭配合Zoom in特寫的零碎鏡頭;勻速運動的畫面,配合慢速,加速的畫面;長鏡頭配合碎鏡頭等。

    畫質高質量的畫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清晰度、燈光、調色。

    清晰的標識標識可以幫助觀眾更好的識別內容,是區分於路人影片的一個潛在門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magic2和小米mix3,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