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張廣範
-
2 # 井夫子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當然所謂“龍生九子”,其實也並非恰好生九子。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
不過呢,自古還是有人按照九這個數給龍子編出來一些故事,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而本文中,所說應該就是老大囚牛、老二睚眥、老三嘲風、四子蒲牢、五子狻猊、六子霸下、七子狴犴、八子負屓、老九螭吻這種說法了。
那麼蒲牢、狻猊、霸下,這三位,剛好是在九子中間,又有什麼故事呢?我們來看一下。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平生好音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就是它的遺像。原來是因為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當鯨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才有了此名,而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的形狀。敲鐘時,讓鯨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而排行第五的狻猊則是形似獅子,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像。這裡我們還需要多說一下獅子,其實對於中國來說獅子是外來之物,晉郭璞就曾說:“狻猊,獅子。亦食虎豹。”《爾雅·釋獸》也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所以說,狻猊實際上是獅子的神格化產物。
老六霸下,其實又名贔屓、龍龜等,因為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這也是我們最常見的龍九子之一了,它實際上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因為它總是奮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頑強地撐著,努力地向前走,並且總是不停步。霸下原形可能為斑鱉,因為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總而言之,其實龍之九子,都有其出處,雖然原型恐怕都不是龍,但是卻各自寄託了古人對於某種美好事物的嚮往而形成的形象,也成為了中國獨特的文化之一。 -
3 # 東籬梧桐雨
中國民間常說“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
老大囚牛(qiú niú)
老二睚眥(yá zī)
老三嘲風(cháo fēng)
老四蒲牢(pǔ láo)
老五狻猊(suān ní)
老六霸下,又名贔屓(bì xì)
老七狴犴(bì àn)
老八負屓(fù xī)
老九螭吻/鴟尾(chǐ wěn/chǐ weǐ)
關於蒲牢、狻猊、霸下的故事簡單的來說一下
老四蒲牢(pǔ láo)老四蒲牢的母親是一隻蛤蟆。
蒲牢生性喜歡叫喚,而且聲音十分響亮,這也許是繼承了它母親的優良基因吧!
蒲牢一直居住在海邊,雖說是龍的兒子,可是怎麼看也缺少一些老爹的霸氣。而且它非常害怕海里的一個龐然大物“鯨魚”。每次遇到鯨魚的襲擊時,它就被嚇得大叫不止。
後來,就因為老四的聲音洪亮渾厚,並且很有穿透力,所以經常被人們鑄成洪鐘提樑的獸鈕,而且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的形狀,這樣敲起鍾來聲音就會更洪亮、傳的更遠。
老五狻猊(suān ní)老五狻猊的母親是一個獅子,估計是繼承了獅子母親的性格,所以狻猊看起來端莊威嚴,不愛說話。
狻猊平時喜靜不喜動,愛坐著,又喜歡煙火,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把它收在坐下當了坐騎。
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雕刻的獸頭裝飾就是它的形象。
老六霸下,又名贔屓(bì xì)老六霸下的母親是一隻龜,傳說霸下力大無窮,喜歡在背上揹負重的東西,在上古時就常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
後來大禹治水時把它收服了,在治水期間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巨大貢獻。
洪水治服後,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去撒野,於是就搬來頂天立地的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績,叫它馱著。
從此,霸下被這沉重的石碑壓得再也不能隨便行走了。
回覆列表
龍生九子秉賦各不相同。龍生九子各佔一方。龍生九子各施其業。龍生九子修為深淺不一。龍生九子互不相親。龍生九子互不相擾。龍生九子其勞亦苦。龍生九子其境亦歡。龍生九子其德亦旺。龍生九子繁榮昌勝。龍生九子共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