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水文瀾原創

    為什麼說蒲松齡的《嬰寧》,包含了作者對封建女性的所有幻想?

    小說描寫書生王子服痴心追求狐女嬰寧的故事,而著重刻畫嬰寧嬌憨動人的性格。嬰寧以其笑,在《聊齋志異》中別具色澤,別開生面。她笑得嬌美:豔麗、天真、無邪。她的笑,使小說中其他人物解頤忘憂,有時卻使他們狼狽尷尬。但融涵在嬰寧特徵中的"笑",實際上成了嬰寧生命的一部分。嬰寧的笑有時不顧封建禮俗,有時顯得完全不通人情世故,不該笑而縱聲,不當笑而前仰後合。然而,作者筆下的嬰寧始終讓後世的讀者得到一種銷魂蝕骨的美感,這主要是因為嬰寧笑出了天真純潔善良無瑕的美,又笑出了無視封建禮教,一秉純性純情的美。她的笑聲融匯了對愛情的忠貞,對理想婚姻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嬰寧是一個孤女。對幻想出來的狐狸精,如果原原本本地作正面描寫,往往會遇到困難,容易破綻百出,無法自圓其說,或者顯得筆法笨拙,不得不生編硬造。小說把現實中的人物置於明處,把狐狸精推到暗場,讓現實生活中的人與狐狸精打交道,就可以把狐狸精的來蹤去跡,寫得忽藏忽露,這樣既避開了難點,寫起來又自然省力。狐狸精如雲中之龍,時而露一鱗半爪,而不是纖毫畢現,這便大大增強了神奇色彩,使小說具有深邃的竟境。

    蒲松齡在《嬰寧》中以“愛笑”的嬰寧為女主人公圍繞展開的一個傳奇唯美的愛情故事。

    嬰寧的笑不但沒有受到眾人的排斥和憎惡,相反得到了周圍的喜歡和親切。

    鬼婆婆的寵愛,婆婆的包容,老公的疼愛,還有街坊鄰居的接納,讓愛笑的嬰寧有了一個完美的歸宿。

    正是用了這樣的反諷,蒲松齡藉此來諷刺當代社會對女子的侷限和桎梏,期望所有女子可以輕鬆做自己,而沒有太多不公平的禮教限制。

    2、女子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我們可以包容她的任何身份,平等友愛。

    嬰寧是狐妖,她是知道的,她也知道人們會懼怕反感他們,所以她用了笑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全感。直到最後,她感受到了婆婆和老公的疼愛,才敢開口說明實情。

    嬰寧是幸運的,她得到了家人的體諒和包容,再也不用因為出身的不同,身份的區別而被看低或是出現不公平的差別對待。

    3、女子都應該有一個好的婚姻,有婆婆疼愛,也有老公的陪伴和支援。

    庭後有木香一架,故鄰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母時遇見,輒訶之。女足不改。

    嬰寧特別愛花,已是痴迷狀態,院子裡有一個木香樹架,嬰寧經常攀爬上去,摘下花朵用來簪戴、玩賞。婆婆看見,總是輕聲責怪訓斥,生怕不小心摔著自己。嬰寧卻撒嬌始終不改。

    嬰寧喜歡花,偷偷典當了自己的首飾,買回來花種,種得滿院都是,婆婆不但沒有責怪質問,還常常幫忙澆水除草。

    這樣的婆媳關係別說是古代,就是在現代也是羨煞旁人的。這樣的夫妻恩情又何嘗不是世間最難得,所有的女子都該擁有這樣美好的愛情。

  • 2 # star0rain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的一串熠熠閃光的珍珠,《嬰寧》一文應是其中最奪目的一顆。嬰寧的人物形象是《嬰寧》一文最大閃光點。

    嬰寧人物設定

    嬰寧由人狐結合所生,初生之時便喪父成為寡居孤兒,由鬼母撫養長大。半人半狐的嬰寧身上體現著的人性與狐性有著其形成的必然。

    其狐性集中體現在出嫁前亦憨亦黠、純真爛漫的少女形象,而其人性則從其出嫁後恪守孝道、成為賢良淑德的人妻形象中凸現出來。在整個過程中,嬰寧前後性格的轉變可以算得上是由“狐”到“人”的蛻變。

    狐性

    嬰寧從小便被鬼母收留,撫養長大,生長在與世隔絕的沒有塵世紛爭的山野之中,偏處獨院,摯友無交,可以說完全遠離了當時的社會,遠離了虛偽繁榮的封建禮教。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嬰寧性情出於自然,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簡單純樸。

    嬰寧初次出場時,“有女郎攜婢,捻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的形態以及“個兒郎目灼灼似賊”的罵語,她的“真”“純”“野”就已經初見端倪。在故事往後的發展中,無論是她終日“嬉不知愁”“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事事以一笑蔽之的曠達,還是與王子服“園中共話”“不揹他人語”時無“男女之大防”的嬌憨都體現了嬰寧心無塵蔽的單純、以及不顧禮法世俗的灑脫任性自由的野性。這種亦憨亦黠、純真爛漫,不正是收到封建禮教壓迫的女性們所丟失的,嚮往的嗎。

    人性

    嬰寧與王子服的相遇與結合也正象徵著狐性到人性的轉變,象徵著一個自然的女性融入到了封建禮教。

    “操女紅精巧絕倫”“生以憨痴,恐洩露房中隱事,而女殊祕密,不肯道一語。”

    在嫁給王子服之後,嬰寧也漸漸開始跟身邊的其他女性一樣,相夫教子,孝敬婆婆,恪守婦道,開始漸漸褪去了身上的“野性”,笑容也漸漸收斂。

    在自己任性妄為,差點害夫家惹上官司的時候,毅然決然“矢不復笑”

    就好像一個小時候愛笑的女嬰,漸漸地,漸漸地,長大了,

    漸漸地,漸漸地,不在放肆的笑了,笑不露齒了,長成了封建禮教的大家閨秀。

    終究只是幻想

    封建禮教壓迫了無數的女性,但蒲松齡希望她們像嬰寧的狐性一樣純真爛漫,無拘無束,然而哪怕像嬰寧一樣成年之後,再融入這樣一個社會也還是會被同化。這個希望變成了幻想。

    明明很多人看破了封建禮教的本質卻仍困在其中無可奈何,原因可能是更多的女性思想根深蒂固的固化了。

    蒲松齡想通過文字向人們傳播思想,解放被壓迫的女性。

  • 3 # 雲舟經典

    誰是最愛笑的人?把古今中外都算進去,蒲松齡筆下的嬰寧排第二,無人稱得上第一。

    嬰寧不僅愛笑,還笑得特別美:嬉笑之時,風姿嫣然;大笑之時,照樣嫵媚。

    這笑聲的感染力還極強:其他人會情不自禁地跟著笑;發怒、愁悶者聽了,不良情緒頓消。

    狐精生了個女兒,就是嬰寧。舅舅死後,狐精還是經常來。秦家請了天師的符咒,她才帶著嬰寧走了,再沒回來。

    人類社會不願意接納狐母與她的孩子,狐母改嫁後,小嬰寧就由鬼母代為教養,小狐狸小榮則負責她的飲食,她們就這樣離群索居地過了十幾年。

    嬰寧就在這種無拘無束的天然環境中成長起來:

    什麼笑不露齒、什麼女子矜持,統統對她失效,她想怎麼笑就怎麼笑,心裡快活極了。

    她還將房前屋後種滿了花,親手打造出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所在。

    她在自家院中爬樹摘花時,看到王子服過來,大笑不止,甚至邊笑邊下樹,臨近地面時,還一個失手掉了下來。

    王子服去扶她,暗地裡掐了一下她的手腕,她笑得靠著樹邁不開步。

    王子服向她表露心跡,她不是不懂,反而故意引他更大膽直接的表白

    留著那支枯梅花,並非愛花,愛的是拈花之人;而這愛,不是親戚之愛,而是夫妻之愛。

    王母只道她太憨,就沒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就這樣讓她過了關。

    其實,嬰寧是因為初來乍到,還不是很瞭解王母和王子服會如何待她,還不到暴露她那特殊身世的時候,只能以笑聲迴應和保護自己。後來,時間一長,她才跟王子服和盤托出。

    跟王子服成婚那天,王母想讓嬰寧盛裝打扮行新娘禮,可是嬰寧笑得太厲害了,以至無法行禮,只好算了。馬上要成為另一個人的妻子了,她還是不改愛笑的本性啊。

    成婚後,她還試圖將王家建設成另一個世外桃源。親戚朋友家有好花,她都想辦法蒐集過來;為了買花,連首飾都私下拿去典當。幾個月後,王家院子裡的所有地方,包括茅廁四周都被她栽上了花。

    那人便以為這是私通的暗號,趁天晚就來了,結果被嬰寧的法術所迷,中了蠍毒,當夜身亡。

    王子服當初也曾眼也不眨的盯著嬰寧,並不見她對他實行打擊,那是因為他是想娶她為妻,而鄰居家兒子則是要褻瀆她。

    嬰寧並不像旁人以為的那樣只會憨傻而笑,反而心明如鏡又十分狡黠。

    嬰寧實在太倔強了,既然世人都認為過分的樂呵中隱伏著憂患,自己的愛笑為俗世所不容,從此便不再笑了吧。

    不僅不再笑,向王子服請求安葬鬼母時,她甚至還會哭了,特別是那一句“或許可以使生養女兒的人不再忍心把女兒溺死和拋棄”,聞之莫名心酸。

    後來,她生的兒子“在懷抱中,不畏生人,見人輒笑,亦大有母風雲”。像過去的嬰寧那樣愛笑的下一代,或許是蒲松齡給予失去笑容的嬰寧的一點仁慈和希望吧。

    也因此,在結尾的“異史氏曰”中,蒲松齡稱她為“我嬰寧”,如此親暱的用詞在整部《聊齋志異》中實屬罕見。

  • 4 # 百年孤獨501

    下面我就針對此問題,從三個方面詳細為大家來解答。

    一、蒲松齡對封建社會中女性卑微的社會地位既有同情,又充滿了希望這些婦女能夠擺脫束縛、做回真我的幻想

    在中國古代,婦女的社會、政治地位一直都是比較卑微的。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這種現象更甚以往,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他們的政治利益,滿足"男權"的慾望,而不惜一切手段來壓制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

    據史料記載,清朝時婦女地位卑微的表現不僅體現在當時的律法當中,也大量活生生的存在於社會現實。鑑於此種現象,蒲松齡對她們的遭遇既同情又無奈,所以在《聊齋志異》這部小說集中,他通過妖狐鬼怪叛逆不羈的行事風格深刻表達了對封建禮教束縛婦女天性的極度憤懣和不平。

    同時,又藉助於花妖狐魅中那些善良、美麗的女性形象,抒發了她們渴望自由戀愛、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而這種願望在《嬰寧》這篇小說中得到了最完美的闡釋。

    另外,蒲松齡還使用了大量筆墨著重刻畫了嬰寧的愛笑,她時而“嗤嗤笑不已”,時而“笑不可遏”,受到母親斥責後“忍笑而立”,但轉瞬“復笑不可仰視”。通過這一系列對笑的傳神刻畫,既表達了嬰寧笑的純真、自然,又可以說她的笑是對人世間一切慘淡和不平的坦然處之。

    嬰寧的性格純真、直率,略帶痴憨,再加上她出生於幽谷,受育於鬼狐,不諧世事,所以對封建社會束縛女性的三從四德毫無顧忌,並且無視長幼之序、不思進退之儀。從這些方面都深刻體現出了蒲松齡正是要藉助於嬰寧這一獨特女性的魅力,對清朝封建禮教醜陋現象的否定和抨擊。

    一方面,作者通過對嬰寧聲情並茂的刻畫,賦予了她完美女性的化身;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憤世嫉俗、痛恨封建禮教的一種超然於世俗的態度。

    特別是對封建社會地位低下的勞動婦女們渴望愛情,追求自由、追求獨立的思想內涵做了極其深刻的體現。不僅由衷地抒發了作者希望她們能實現這一願望的幻想,而且對後世女性思想解放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 5 # 還文樓主

    《嬰寧》出自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主要講述,秀才王生,效遊偶遇一位容顏絕世的美女,從此患相思病,茶飯不思,日漸消瘦,得病臥床。王生的表兄弟,吳生探望他,王生講出病因,吳生幫其打聽該美女下落,吳生尋不到美女,騙王生該美女是姨表妹,編出假地址。王生委託吳生促成此婚姻。王生久等不到吳生訊息,身體康復後,自己按吳生提供地址去尋找,終於找到美女,還認了親。美女名嬰寧,王生向嬰寧表白,嬰寧天真天邪,不識人倫大禮。此時,王生家人來尋王生,王生姨媽讓嬰寧隨王生回家認親。嬰寧回到王生家,王生母親說吳生以前所講是假話。嬰寧道出真相,她乃是王生的姨丈與狐女所生之女,由亡故的王生姨媽養大。嬰寧愛笑,天真無邪,純真嬌憨,深受周圍人們喜愛,王生母親為王生與嬰寧辦了婚禮。西鄰家的兒子意淫嬰寧,被嬰寧用惡作劇害死,經此事,王生母親不讓嬰寧痴笑,嬰寧從此不笑,求王生將亡故的姨母與亡故的姨丈,合葬一起。他們每年清明祭拜,兩人生了一個兒子,幸福生活在一起。

    故事中的嬰寧為何會成為作者心中對封建女性的幻想。我們先了解嬰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嬰寧天真無邪,嬌憨純情。王生向嬰寧表白夫妻之愛情時。嬰寧問:“有什麼不一樣呢?”王生說:“到了夜裡就同床共枕啊。”嬰寧低著頭沉思了很久,說:“我不習慣和陌生人一塊兒睡覺。””嬰寧偷偷想向她母親說:“表哥想和我一起睡覺。”王子服很窘羞,急忙用眼瞪她,嬰寧微微一笑沒有再說下去。嬰寧說:“揹著別的人,怎麼能夠揹著老母親。況且睡覺的地方也是平常事,有什麼要避諱的?”王生嘆息她的傻氣,沒辦法讓她明白。嬰寧樂於助人。每逢母親愁悶生氣,嬰寧來到跟前笑一笑就消氣了。僕人婢女犯了小過錯,害怕捱打,往往就求她去和母親說話,犯了過錯的婢女再進去認錯,常常可以免去責罰。嬰寧知書達理,工作勤奮。王子服覺得她太痴傻,怕洩漏了夫妻間的祕事;可是嬰寧很守口如瓶,也沒有透露過一句。天剛矇矇亮就過來請安問好,做起針線活精巧得沒有人能比上她。嬰寧懲戒淫念。西鄰家的兒子,看到嬰寧嬌美的笑容起淫念。嬰寧用幻術惡作劇懲戒此人,差點惹上官司,王生母親不讓嬰寧常笑,嬰寧從此不笑了。意味著嬰寧由一個混沌未開、率性自然的少女,一變成為心存至性、態度莊肅、無笑無戚、從容應世的少婦。嬰寧身世悲涼,天生愛笑,樂觀面對生活,討人喜歡。嬰寧一出生,父親病逝,不久,母親也病重,臨死前將她託付給鬼母。嬰寧愛笑,怎麼也禁不住;不過笑得很好看,狂笑也不會損害她的嬌媚。人們都很喜歡她。鄰居的姑娘和媳婦,爭著和她親近。以歡樂的笑對待慘淡的人世,以吒吒叱叱應付世俗的紛紜。這不僅是對於美的頌歌,也當然地是對於“子夜熒熒”濃黑悲涼社會的否定。嬰寧極有孝心。嬰寧訴說自己是由鬼母(王生的亡故姨媽)養大,請求王生將鬼母與其亡故的父親合葬。

    為什麼說《嬰寧》包含了作者對封建女性的幻想。

    嬰寧天真無邪,純真嬌憨的個性沒被封建社會思想汙染。嬰寧如同一張白紙,不懂人情世故,人倫大禮。她知書達理,工作勤奮,天真愛笑,樂觀面對生活,懲戒淫念,樂於助人,極富孝心。這種個性與封建社會的女子必須遵守的三從四德格格不入。符合作者心目中反封建禮教的理想女性。

    不笑的嬰寧不是作者對封建女性的全部幻想。嬰寧懲戒西鄰兒子的淫念,不笑後,己經過封建社會思想的洗禮,變得洞悉世情,適應社會人情世故的變化,這可見封建社會摧殘人性的力量是巨大的。

    常笑的嬰寧才是作者對封建女性的全部幻想。

  • 6 # sally家的茶壺

    一,相遇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節,王生舅舅的兒子叫吳生,邀請王生一同遊玩,剛到村外,吳生就被僕人叫走了,於是王生獨自一人閒逛,就在這時,看到了一個容貌絕美的女子帶著婢女,手裡拿著一枝梅花,這可把王生看呆了,感嘆世間竟有如此美麗的人。婢女看見王生如此這般,笑著說:“這個人目光灼灼像賊一樣。”

    女子把花扔了,和婢女說笑著離開了。王生撿起了花,悵然若失,如丟了魂一般的回到家中。

    二,重逢

    回到家裡的王生倒頭就睡,不說話也不吃東西,王母很擔憂叫來吳生幫忙,吳生詢問得知王生是得了相思病,於是答應王生替他訪求,王生聽了,不覺喜笑顏開。吳生到處尋找,卻一直也沒有找到,幾天之後,王生追問,吳生怕王生舊病復發,只好欺騙他說找到了,就在距這裡大約三十里的西南山中。

    王生獨自朝山中走去,尋找那位女子,走著走著看見一處環境十分幽雅的茅屋,牆內有女子說話的聲音,仔細一看正是在上元節遇到的女子。王生因為找不到理由搭話,就這麼一直站著直到太陽偏西。忽然一位老婦人走來問話,攀談中才知道原來王生是老婦人的外甥,而那女子名叫嬰寧,十六歲,是妾的女兒交給老婦人撫養著的。吃完飯後老婦人留王生多住幾日,王生也正有此意。

    三,相處

    第二天,王生在房屋後面的小園閒逛,正在樹上的嬰寧看見王生,哈哈大笑起來,幾乎快要從樹上掉下來,嚇得王生不輕。王生把袖中的梅花拿給嬰寧看,嬰寧不解,“留它有什麼用?”王生答:“這是愛你的見證,自上次相遇,我這心底便天天思念你,以至於得了相思病,希望你憐憫我的痴情。”

    嬰寧笑道:“這是小事情,既然是親戚還有什麼吝嗇的,等兄長走的時候,我讓老奴折一大捆花送你。”

    王生說:“妹妹傻了?”

    嬰寧生氣道:“怎麼叫傻?”

    王生說:“我不是愛花,是愛拿花的人。”

    嬰寧說:“本來就有親戚之情,說什麼愛?”

    “我所說的愛,不是親戚之間的愛,乃是夫妻之愛。”

    “嬰寧問:“有什麼區別呢?”

    王生回答說:“夜裡可以一起睡覺。”

    嬰寧低頭想了很久才說:“我不習慣和生人一起睡覺!”話沒說完,婢女暗中來到。王生趕忙逃走了。一會兒,他們一同到老婦人房裡,婦人問女兒:“幹什麼去了?”嬰寧回答:“在園中談話。”婆婆說:“飯熟已久,有什麼話,說到現在?”嬰寧說:“大哥想和我一同睡覺。”話未說完,王生大為窘迫,急忙用眼睛瞪她。嬰寧微笑而止,幸虧婆婆沒有聽到,還絮絮叨叨的嘀咕。王生小聲責備嬰寧。嬰寧說:“揹著別人,哪能揹著老母呢?況且睡覺也是常事,有什麼可揹人的?”

    飯吃完,王生出門碰到王母派來尋找自己的人,於是進去告知老婦人想同嬰寧一塊走,老婦人也希望嬰寧到大戶人家學些禮,就同意了。

    王生回到家裡,王母問起情況,才知道老婦人確是王母的姐姐,但早已經死去,而嬰寧則很有可能是狐妖生的女兒。

    嬰寧住在王家很懂禮,每天一早就來請安,且嬰寧擅長女工,手藝精巧,無人能比。嬰寧很愛笑,所以左鄰右舍也都很喜歡她。

    四,成親

    王母想挑選吉日給嬰寧和王生舉辦婚禮,但是又害怕嬰寧是妖,於是在太陽下暗中觀察,看到和常人無異,才放下心舉辦了婚禮,婚後王母憂愁或者發怒時,嬰寧就會用笑來化解。

    有一次鄰居的青年看著嬰寧注視出神,嬰寧也只是笑,不躲開,於是青年便認為此女對自己有意,嬰寧指著牆底,青年也以為他是在指示約會的場所,晚上青年來到看到嬰寧也在,很高興,靠過去就想做苟且之事,沒想到卻感受到錐心之痛,仔細一看原來不是嬰寧,是一段枯木倒臥在牆底,枯木洞中有隻蠍子,青年父親和青年的妻子聞聲而來,把他揹回去後當天夜裡就死了。

    青年的父親把王生告到官府,幸而縣官一向敬重王生的才氣,認為王生是篤行正道之士,說青年父親是誣告,要杖責,王生求情才免於受罰。因為這件事王母責怪嬰寧,嬰寧發誓從此不笑,果然從此嬰寧再也不笑了。

    有一天晚上嬰寧對著王生落淚,說起她的鬼母,她的母親把她託付給鬼母已有十餘年,以前和鬼母在一起也有個伴,現在她獨自在山裡孤苦伶仃,希望王生能不惜資費讓鬼母與丈夫合葬,王生答應了,夫妻二人選定日子,把老婦人的屍身和秦氏姨夫合葬了。從此,每到寒食節,夫妻二人就到秦氏姨夫墓前掃墓,從不間斷。

    一年後,嬰寧生了個兒子,這個兒子不懼生人,見人就笑,大有母親的風範。

    後記:嬰寧就是這樣一個顏值高,樂觀積極,有技能(女工無人能及),單純,守禮專一,親和力強,處理婆媳關係得當,孝順,知道感恩的人,相信不止是作者,現代男性也會發出“得妻如此,夫復何求”的感嘆吧!

  • 7 # 詩詞小夭

    蒲松齡生在明清易代的亂世,又有一個逐漸敗落小地主家庭的背景,根本無力抵禦當時黑暗的政治,也痛恨周圍人人自保的人情世故。

    當時的女子更是難以處事生存,所以,他舌耕筆耘,寫了為當代女子抱不平,諷刺黑暗的一系列古代諷刺小說。

    而他筆下的狐妖嬰寧就是他理想中的狀態,以此來諷刺當時社會對女子不等的地位和尊卑。

    郭沫若曾這樣評價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那麼在《嬰寧》中包含了作者對封建女性的那些幻想和期待?

    一、女子可以“大笑”,輕鬆做自己,不能把“笑不露齒”過分解讀成枷鎖。

    蒲松齡在《嬰寧》中以“愛笑”的嬰寧為女主人公圍繞展開的一個傳奇唯美的愛情故事。

    嬰寧的笑不但沒有受到眾人的排斥和憎惡,相反得到了周圍的喜歡和親切。

    鬼婆婆的寵愛,婆婆的包容,老公的疼愛,還有街坊鄰居的接納,讓愛笑的嬰寧有了一個完美的歸宿。

    正是用了這樣的反諷,蒲松齡藉此來諷刺當代社會對女子的侷限和桎梏,期望所有女子可以輕鬆做自己,而沒有太多不公平的禮教限制。

    二、女子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我們可以包容她的任何身份,平等友愛。

    嬰寧是狐妖,她是知道的,她也知道人們會懼怕反感他們,所以她用了笑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全感。

    直到最後,她感受到了婆婆和老公的疼愛,才敢開口說明實情。

    嬰寧是幸運的,她得到了家人的體諒和包容,再也不用因為出身的不同,身份的區別而被看低或是出現不公平的差別對待。

    三、女子都應該有一個好的婚姻,有婆婆疼愛,也有老公的陪伴和支援。

    庭後有木香一架,故鄰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母時遇見,輒訶之。女足不改。

    嬰寧特別愛花,已是痴迷狀態,院子裡有一個木香樹架,嬰寧經常攀爬上去,摘下花朵用來簪戴、玩賞。婆婆看見,總是輕聲責怪訓斥,生怕不小心摔著自己。嬰寧卻撒嬌始終不改。

    嬰寧喜歡花,偷偷典當了自己的首飾,買回來花種,種得滿院都是,婆婆不但沒有責怪質問,還常常幫忙澆水除草。

    這樣的婆媳關係別說是古代,就是在現代也是羨煞旁人的。

    一夕,對生零涕。異之。女哽咽曰:"曩以相從日淺,言之恐致駭怪。今日察姑及郎,皆過愛無有異心,直告或無妨乎?妾本狐產,母臨去,以妾託鬼母,相依十餘年,始有今日。

    有一天晚上,嬰寧對著王子服流下了眼淚,王生覺得很奇怪便問了她。

    嬰寧這才哽咽著說道:以前因為相處的日子短,怕說出來嚇到大家,如今看到婆婆和你都很疼愛我,便告訴你們也許沒有妨礙吧?

    我本是狐狸生的。母親臨走時,將我託付給鬼母,相依為命十多年,才有今天。

    聽完嬰寧其實就是狐妖的王子服也沒有心生芥蒂,與嬰寧依舊相愛如初,並幫助嬰寧完成了將老母親與父親合葬的願望。

    這樣的夫妻恩情又何嘗不是世間最難得,所有的女子都該擁有這樣美好的愛情。

    更何況,嬰寧雖為狐妖,但活潑善良,孝順有佳。

    她的報恩孝道不是封建士大夫所提倡的"忠孝不能兩全"忠高於孝的孝道,而是農民的"養兒防老"理想的孝道。

    這三點便是蒲松齡在《嬰寧》中,對封建女性所有的幻想和期待。

  • 8 # 一溪雲水

    嬰寧《聊齋志異》中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是一個最具女性特徵的形象。

    狐女嬰寧,第一個特點就是愛笑。她無時無地的都在笑,千姿百媚的笑。嬉鬧玩耍絕無顧忌。顯示出她活潑天真、純潔無瑕的特徵。

    這種不受封建禮教對婦女“笑不露齒”“安分隨時”嚴苛束縛,未經世俗汙染的自然天性的自由流淌,是值得多少人的嚮往。透過笑聲表層背後,我們看到了嬰寧的人性之美

    初見王子服時,便笑他注目不移,展示出她天真率性的個性,她的不解人情,不諳世事;後來王生到她家,她仍笑聲不絕,毫無顧忌,展示了她不諳世事的一面;嫁到了王家,她以天真爛漫的笑聲博得鄰居的喜愛,又表現出內心的善良。這種心地純潔,不受封建禮教束縛的女性形象,也是值得欣賞和讚美的。

    對於這麼一個女子,王子服被吸引住了,他完成了巧遇,主動追尋到迎娶的經過,成全了一段純美的愛情故事,多麼令人豔羨的。

    但同時也是嬰寧這個人物從自然的個體走向社會的一種進步,一種文明的必然。從她的轉變,說明自然性與社會性,個體性與群體性之間的矛盾。這是幸與不幸呢?!這一點,應該包涵作者對封建女性命運的反思在其中。

  • 9 # 兵法天下

    問題:為什麼說蒲松齡的《嬰寧》,包含了作者對封建女性所有幻想?

    導讀

    古之評書相聲開頭便有“定場詩”,既然說“聊齋”,首先來一段開場白:

    《七言古詩•說聊齋》

    人鬼相憐難易行,世間冷暖任君生。

    千機變幻因狐媚,幾許沉浮飾太平。

    清史文人多誌異,聊齋花草也柔情。

    紅牆荒野黃昏夜,一笑紅塵世利輕。

    我們常說:善繪者繪其神,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而不善繪者只能繪其形,同樣高明的小說家塑造人物,往往能夠抓住人物最具特徵的一點加以刻畫,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高超的藝術效果。

    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先生《聊齋志異》中的《嬰寧》,在作者描寫的眾多女性中,她無疑是作者心目中古代女性的典範,其形神兼備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蒲松齡在她的身上可謂不惜筆墨,讚賞有加,因此從她的身上我們能看到諸多封建時代女性的美德。

    在他所處的年代,嬰寧的形象應該是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理想佳人,而今看來雖然並不是盡善盡美,但就其天真浪漫,純真善良,略帶狡黠,少女獨有的個性,著實惹人喜愛。

    從此王子服相思成病,鬱鬱寡歡。家人無奈便帶他出遊散心。在郊外他無意中走到了一戶人家,家中的老婦人自稱是嬰寧的母親。這位老婦人竟是王子服的“姨母”,通過交談得知,原來他朝思暮想的嬰寧則是他的表妹。

    書中描寫到嬰寧第一次到王子服家依然嬉笑自若。初見王母“濃笑不顧”,甚至“放聲大笑”。

    婚議中“笑極不能俯仰”,結果她連“新婦禮”也沒有行便草草了事,隆重的終身大事幾乎被她笑成了一場鬧劇。嬰寧不僅憨不知禮,且樂不知愁。其整日“孜孜憨笑”,真“似全無心肝者”。

    他的父親將其告到官府,王家吃上官司後,王母責怪嬰寧行為不檢點,都是她的愛笑惹出了禍端,從此嬰寧失去了往日的笑聲。

    隨後嬰寧忽然哭著對王子服說出身世,原來她是狐仙所生,鬼母養大。她的生母是一隻狐狸,而生父就是王子服的姨父,鬼母就是王子服的姨母秦氏,狐母后來改嫁,是秦氏把她扶養成為人,對她疼愛有加,視如己出。

    所以嬰寧哭求丈夫王子服能為秦氏和父親合葬,在小說中這是嬰寧的第一次哭。也許丈夫深切地感受到她雖然沒有受到“傳統禮教”薰陶,卻具有心地善良,體貼孝順,知恩圖報的本真性格,王子服答應了她的請求。

    兩人婚後一年,嬰寧順利生下一個男嬰,令人奇怪的是這孩子在襁褓中就不懼怕陌生人,見人就笑,十分喜慶,人見人愛,大家都誇這個孩子有當年“其母風範”。

    女主人公“嬰寧”的“笑”

    在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我們說每一個作者往往有著各自的心裡傾向,儘管不是“自傳”但或多或少夾雜著自己的影子和人生經歷,這是無法逾越的創作模式。

    所以這個故事也不例外,我們似乎感到蒲松齡在對嬰寧的描寫,帶有強烈的讚美和自我欣賞,從而將他自己心目中女性的完美表達得淋漓盡致。

    嬰寧的描寫作者主要從她的“笑”入手,也是《聊齋》中笑的最美的一位。當“嬰寧”與“王子服”最初相遇時或在一起時候的笑:上元時節,他們初遇時,嬰寧是“遺花地上,笑語自去”;當王子服尋找嬰寧,他們第二次相遇時,嬰寧“舉頭見生,遂不復簪,含笑粘花而入。”當嬰寧見眾人時候的笑:“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嬰寧,汝姨兄在此。’戶外嗤嗤笑不已,婢退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當王子服將嬰寧介紹給她母親時“母促令,始極力忍笑,又面壁移時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聲大笑。滿室婦女,為之粲然。”當鬼母見過王子服之後,欲將嬰寧許配給他時,“生無語,目注嬰寧,不遑他瞬。……遽起,以袖掩口,細碎連步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小節

    在現實生活過中,笑所體現出的魅力不言而喻。作者作為一位封建社會的落魄文人,之所以能將一位女性描寫的如此惟妙惟肖,自然是傾注了他對這一人物的情感,一句“我嬰寧”的描述,字裡行間流露出一位長者對於調皮小女孩的嗔怪和愛護。

    清代點評家何守奇的評價是:“嬰寧憨態,一片天真,過於司花兒遠矣。我正以其笑為全人。”

    所以說嬰寧的性格又是複合性的,生憨之中透著機智,不知“禮”中蘊含著勤勞與聰慧,“無心肝”中更浸透著真摯情感。

    它的一條“暗線”,向我們揭示了“嬰寧”這個人物,她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

    她看似隨和,其實極有主見;看似“全無心肝”,其實極有城府;看似放蕩不羈,其實極為貞靜,是對那個社會制度的鞭撻和無形的嘲諷。

    結束語

    《聊齋志異》中的“嬰寧”篇,蒲松齡先生是經過縝密的構思, 通過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寄寓自己的生活理想。同時“嬰寧”的人物形象,也許便是作者年輕時的“夢中情人”,或者說是這位“老夫子”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或者就是他生活中的某一位心儀的“紅顏知己”。

    除此之外,我們不得不佩服《聊齋》:“寫人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藝術魅力,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優秀短篇小說集。

  • 10 # 文學朗誦

    《嬰寧》實乃聊齋中最為溫馨有趣的一篇,而嬰寧則是蒲松齡塑造的得最可愛的一個狐狸精。

    多圖預警

    給大家介紹一個嬰寧扮演者,一個古香古色玲瓏婉轉的俏娘子張慧嫻。不知道有沒有認識她的朋友。

    在一篇故事的“異史氏曰”中,稱呼她為“我嬰寧”,可見老爺子對嬰寧的熾熱的愛。

    作為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嬰寧名字的含義為“喧囂中的安寧”。她被塑造成一個隱於笑聲中的大隱。

    她開朗,像明媚的Sunny;她單純,像潔白的雪花;她聰慧,像玲瓏的美玉;她善良,像溫暖的和風。

    蒲老爺子的筆觸往往能透過人物的音容笑貌而深入其內心世界。

    想那痴生王子服,在元宵節賞花時,對一巧笑嫣然的美女一見鍾情,偷偷將那女郎掉的花藏在枕頭底下,相思成病,非此女不娶。此才子佳人的老橋段了,不足為奇。

    奇就奇在他表哥為哄他而隨口編造的故事不但有其處,有其人,還有其事。

    而她與王生頭一回獨處時的對白,尤為可愛。這一段是中國古典文學中難得一見的有趣描寫,彌足珍貴。

    更好笑的還在後頭,兩人在嬰寧母親處見面了,她媽問她幹嗎去了,她說跟表哥說話來著,她媽說飯都做好這麼久了,有啥話要躲起來說,嬰寧來了句“表哥說要跟我睡覺!”

    這段活潑有趣的對白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清新可愛,足見蒲老爺子的筆力不凡。。。

    王生把她回家,王母及表哥細細盤詰,知道她正是王生姨夫與狐狸精生的狐女!雖然害怕,但見她只是愛笑,別的針線女紅無一不巧,王母還特意查看了她的影子,與常人無異,知道不是鬼物,這才放心。成婚之後,嬰寧相夫伺姑,與人為善,人緣甚好。王生最最擔心的“房中隱事”也是守口如瓶,自是從此放心。。。

    寫到這裡,嬰寧的人性十足,卻也顯得狐性缺缺,直到發生了這件事。。。

    嬰寧生性愛花,一日攀在西牆花架上弄花,被西鄰登徒子見到,為之傾倒,“女不避而笑”。這一笑卻也惹出禍來,那西鄰子以為對他有意,色心頓起“女指牆底笑而下”。他以為傳說中的“待月西廂下,人約黃昏後”就要發生在自己身上了,自是狂喜不已。好不容易等到晚上,西鄰子趕來赴約,果見美人已等在那兒了,心中大喜,喚一聲“想殺我也!”上前一把抱住,便這個那個起來。。。忽覺“陰如錐刺,痛徹於心”,大號而倒,仔細一看,哪裡有美人,只是一段朽木而已。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會有點眼熟,沒錯,《紅樓夢》裡那段王熙鳳惡懲賈瑞與之何其相似也!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下的一段轉世傳承吧。

    出這事兒以後,受了王母的一番訓斥,嬰寧從此不再笑了,王母又有些不忍,就勸慰她“人哪有不笑的,只不過有所節制就好了”,而嬰寧竟無論如何也不笑了。。。

    這篇《嬰寧》,雖是說狐,然狐事不多,卻實實在在地塑造了一個率真可人的少女形象,此所以《聊齋》高於其它鬼怪話本也。。。

  • 11 # 夜郎煙客

    《嬰寧》這篇小說章節裡從頭到尾其實都是在寫人,主人公嬰寧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

    的代表。她天真爛漫,爽朗喜笑,是那個時代不太可能出現的思想創新革化的人物。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齡的生命智慧與痴情詩意。因此作者只是給它罩上一件狐的外衣,創造了一個理想狀態下的嬰寧,她集中了女子所有美好的品性。同時作者又深刻地意識到,這類人是無法在當進的封建社會中存在的,她們只能生活在虛幻的“世外桃源”式的環境中,永遠只能像夢幻般的存在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幻想中。 

    從中我們可以看,嬰寧是當時封建社會女性形象的代表;是一種不受任何約束、完全自然的人的存在狀態,這種生存狀態是作者渴望的,同時也是當時的社會所無法容忍、竭力要扼殺的。處在封建專制集權壓抑下的人們的心靈已經被扭曲,他們天性在這種壓制中不斷生出許多腐朽醜惡的東西。這也正是作者寫《嬰寧》篇的用意所在,即對理想生存狀態下美好人性迴歸的呼喚,同時也是反襯作者對所有封建女性的幻想。

  • 12 # 漫步史書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對嬰寧的形容是: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然笑嫣然,狂而不損其媚。在聊齋中,實際上有很多女性讓人十分難忘,比如聶小倩,加上後來香港電影《倩女幽魂》的渲染,聶小倩實際上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但實際上聶小倩在遇到寧採臣之前,也曾害過很多人。除了聶小倩外,其他一些女性角色也都各自有各自的特點,不過在這麼多的女性人物中,蒲松齡對於嬰寧來說是比較鍾愛的,甚至用了“我嬰寧”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對她的喜愛。雖然蒲松齡給了他筆下女性人物所有美好的特點,但同樣侷限於時代的桎梏,因此這些女性大多生活並不是快樂,甚至也影響了這些女性角色的性格特點。除了我們之前所說的聶小倩外,還有花姑子,花姑子本身天性涼薄的特點,以至於蒲松齡給她下的論斷十分惡劣,而且從文章內容上來看,花姑子本身對安幼輿是沒有感情的,兩個人只有慾望本身。此外還有小翠,小翠和元豐的感情雖然也是驚天動地,但並不符合蒲松齡所在的那個封建禮教嚴苛的時代,小翠的玩笑太過,使得旁人隨時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而膽戰心驚,而她只有嬉笑玩鬧,渾然不在乎,雖然他憑藉足智多謀化解了元豐家的災難,但她的存在是不合邏輯的。其實以上幾個女性角色,都是各有各的優缺點,也表達了那個時代男人對於女性其實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標準和要求。嬰寧在所有的女性角色中都不一樣,因為嬰寧既符合封建禮教時代的優良女性代表,又同時天真爛漫。所謂天真爛漫,是嬰寧“仙”的一面表現,嬰寧並不是尋常人家女子,而是狐狸和人生的女兒,後來又交給了鬼母撫養長大。其實從狐狸和人結合而生來看,這本身就代表了嬰寧原本就是離經叛道之下的產物。嬰寧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愛笑,而且是經常笑,尤其是在遇到王子服以後更是愛笑,甚至因為笑的直不起腰來,所以免去了參拜儀式。而為了滿足愛花愛好,典當了家裡的首飾,是嬰寧本身性格之中離經叛道的一面。但同樣這樣的人也並沒有脫離時代的桎梏,尤其是領居家兒子為了看她被蠍子蟄死以後,嬰寧一家與鄰居對簿公堂,從此以後嬰寧也變的不會再笑。這也實在是嬰寧一個命運的轉折點。從此以後嬰寧成了蒲松林心中最難忘的一個女性角色。

  • 13 # 電視劇裡看歷史

    為什麼說嬰寧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完美女人呢?理由很簡單。

    嬰寧是清朝作家蒲松齡筆下《聊齋》中的女主角之一,嬰寧本是狐狸成仙,上元節這天嬰寧玩耍時恰遇同來遊覽的書生王子服,書生對嬰寧一見傾心繼而茶飯不思,思戀成疾,最後二人經歷苦難猜忌,終在一起。

    嬰寧集合了作者對於理想女性該具有的所有優點,和舊時代的女性相比,嬰寧無疑是綠葉群裡的一朵鮮花。

    和舊時代的女性相比,嬰寧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笑。蒲松齡用“笑”來刻畫其天真爛漫共26處。因為愛笑,她和一般的千金小姐大不相同,那種天真善良是最吸引王子服的一點

    而嬰寧的天真無邪來自於嬰寧從小生活的封閉環境。嬰寧生活在山巒起伏卻寂無人行。繁花似錦,綠草如茵,這是一個封閉的世外桃源,沒有外界禮教的薰染,也沒有世俗風氣的浸濁。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女,不懂人情事故,只有自然與清純,這種女人是最可愛的。

  • 14 # 閒娛吃瓜

    為何說蒲松齡筆下的嬰寧就包含了作者對女封建女性的所以幻想呢?這自然是因為,不管是從嬰寧的相貌來說、還是從嬰寧的性格來說,他都滿足了一個男人對於女人的所有概括。其實,私以為,嬰寧不僅僅滿足了作者的幻想,就算是其他男人,也會輕易被這樣一個精靈般的女人勾走心魂的。

    嬰寧的長相

    雖說,世人都強調“美麗的容貌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男人在看女人的時候,第一眼感覺看重的還是女子的長相。就拿嬰寧的容貌來說,她就符合大多數男性的審美。書中是這麼描寫嬰寧的長相的: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

    簡簡單單幾個字,卻勾勒出了嬰寧長相上的特質:體態纖細、容貌上乘、笑容甜美。有人問了,從這裡你哪能看出體態纖細來?這個拈字,不就講明瞭嬰寧的身材了麼?你見過哪個虎背熊腰的壯碩大漢是“拈花笑”的?

    嬰寧的性格

    除了美貌加持以外,嬰寧的性格也讓一般男性難以抗拒。鬼母是這般評價嬰寧的:年已十六,呆痴才如嬰兒。這裡的“呆痴”是說嬰寧傻麼?並不是的,結合整篇故事來看,這裡的“呆痴”其實是指嬰寧具有孩童般的真善美和純真本質。

    誇張的說,嬰寧就如同一張白紙,有了丈夫以後,任其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隨意塗抹,這種暗合著“養成系”的效果,不正是一般古代男子的理想型麼?才智敏捷如蒲松齡,也逃不開大多數男人的惡趣味。

    書中的描寫,嬰寧生長在與世隔絕的山野中。與世隔絕就表明,嬰寧沒有受過塵世慾望的侵染,而山野中成長又給了嬰寧別與一般人的精靈特質。是呀,哪個男人不愛性格純真的女子呢?現如今,經人工改造的“綠茶”系女生都格外受歡迎,就更別說這種純天然的了!

    正因為嬌憨純真,所以她可以直白的對男主說:我不慣與生人睡。大膽言辭的背後,是一個不懂世俗規矩的女孩子的嬌嗔。而這樣的純真、大膽,不正是古代男人最喜歡的麼?她不通世故卻大膽熱情、不被世俗束縛卻純真無邪。

    況且,嬰寧是“嬌憨”而不是“傻缺”。所以成婚以後,她“恐洩露房中隱事,而女殊密語,不肯道一語”。足以見,這個女孩子雖然不懂俗世,但是卻也知道對誰可以說、對誰不可以說,懂道理、知進退,嬰寧純真外表下也隱藏著她聰慧機智的一面。

    更別說,儘管嬰寧沒有多少和外人交流的經驗,但是卻知道對丈夫忠誠。有別家男子勾引嬰寧,嬰寧卻使手段讓這個男子失去了性命。雖說這裡描寫的是嬰寧天真性格下的殘忍,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代男人對於女子貞節的看重。

    對於古代大多數男人來說,女子雖然如物件兒,可丟棄可放置,但是他們卻格外看重女子的歸屬問題。就拿書中嬰寧的行為來說,不正是表明了在作者心裡,女子就應該從一而終、對丈夫格外忠誠麼?所以儘管嬰寧不看《女戒》,但是卻也懂得保護自己的貞節。

    結語

    總結一下嬰寧的總體形象便是:長相美豔卻性格純真、天性奔放卻知進退、不通俗世卻也知道以夫為天。面對這樣一個女子,哪個男人不動心呢?所以才會有人說,嬰寧的形象包含了作者對於封建女性的所有幻想。

    其實,透過表面,我們更應該瞭解到的是封建社會對於女子的壓迫和束縛。在蒲松齡的描寫下,嬰寧完成了從混沌未開、率性自然到心存至性、態度莊肅、無笑無戚的轉變,嬰寧之所以會有這樣大的變化,就是因為嬰寧是不被俗世所接受的。於是,為了生存、為了被社會所接受,嬰寧逐漸變成了一個活在規矩裡的人。

  • 15 # 白雲雁水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濃墨重彩地渲染了花妖鬼狐與人之間純真美好而又堅貞不渝的愛情,猛烈抨擊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不人道、不合理及對人性的壓制,體現出對封建制度的強烈反叛和批判精神,並閃爍著爭取婚姻自由和婦女解放的近代民主平等思想的光輝。作者借談狐說鬼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而最大的貢獻是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女子形象,如純潔美麗的牡丹仙子香玉、重情義的阿寶,尤其是純真無邪的嬰寧,更充滿了十足的人情味,反映出了作者渴望男女青年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大膽追求自由戀愛,是作者對男女純真之情的嚮往,對美好婚姻的憧憬,更是對理想女性形象的幻想。

    嬰寧是《聊齋志異》中的一顆明珠,是篇章最長又濃墨重彩的一個天真無邪的奇女子,也是作者的偏愛。嬰寧美貌絕倫,“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以純真無邪的笑來面對慘淡的人生,以風風火火的情來試探奇幻的世界。她是作者塑造得最有藝術生命力的藝術形象,也是讀者最最難忘的一個奇女子。小說以嬰寧那千姿百態的笑為紅線貫穿全文,描寫了嬰寧與書生王子服的愛情故事,使人忍俊不禁、愛不釋手。王生在一次元宵節遊園中初見嬰寧,便被其迷住。不單為她美麗的外表,更因為她的純真、她的憨直、她的爽朗、她的純情和她那不知愁的笑聲。當嬰寧第一次出現在讀者面前,便“笑容可掬,容華絕代”,使書生“注目不移,竟忘顧忌”。而嬰寧看到書生的呆狀,遂“遺花地上,笑語自去”。一笑,笑出了書生的情思,笑出了妙女的純真。然而這才是嬰寧給予讀者許多笑中的一個序幕,殊不知嬰寧奇特的笑便是她獨特性格的展示。作者不厭其煩,巧妙地寫出了她在不同場合的無拘無束和笑語,感染著讀者。她見花而笑,見人而笑,嬉戲時笑,坐著笑,站著笑,走著笑,而且從樹上下來也“且笑且下”,更甚者則是她連舉行婚禮時也“笑極不能俯仰”,致使婚禮不能按正常程式進行下去。她真是笑來笑去,笑進笑出,整日生活在自己的笑聲裡。

    嬰寧的笑,笑傻了封建禮教,笑走了封建統治者,笑來了左鄰右舍,笑進了所鍾愛的有情人家,進而也笑破了人生。她是“笑的化身”,是“不知愁的別名”。相比之下,《紅樓夢》中的黛玉卻是“眼淚的化身”“多愁的別名”。她笑得灑脫,笑得燦爛,笑得忘我,這也正是書生傾心愛戀之處。她的笑不但令人傾心,也給人解憂。婚後,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即解”。她的“一笑”,頃刻間為婆婆解除了憂煩惱怒。

    自古以來,婆媳之間關係難以相處,然而她不但相處得好,而且總是因那美麗的一笑,輕鬆自如地使婆婆那世俗的煩惱煙消雲散。這一笑,笑走了隔閡,笑跑了煩惱,笑來了友好祥和,不僅博得了婆婆的青睞,也博得了鄰里的讚揚。你看,嬰寧一進王家,“滿室婦女,為之粲然”,“笑處嫣然,狂而不損其媚,人皆樂之。鄰女少婦爭承迎之”,好一番熱鬧非凡的景象!在那個“笑不露齒,坐不動膝”的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嬰寧的笑帶給了女性世界一片歡樂、一陣輕鬆、一份美好。她的笑不僅不使人生厭,絲毫沒有損害自己的嫵媚,反而博得了眾人由衷的喜愛。

    作者不僅以愉悅的情調寫嬰寧善笑、愛笑、含笑,而且將她那千姿百態的笑描繪得惟妙惟肖,令人叫奇,充分反映出了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完美形象。小說中對她善笑的描寫有二十多處,而且笑容笑態各不相同。如“笑容可掬”“復笑不可仰視”“狂笑欲墮”“濃笑不顧”“聲大笑”“孜孜憨笑”“笑處嫣然”……正是在這些不同的笑容笑態中,一位嬌憨可愛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讀者不僅悅目於千般笑態,而且動心以萬般情懷。你看她,有時笑容可掬,有時指花含笑,有時倚樹狂笑,有時孜孜憨笑,有時吃吃而笑,甚至有時還笑得不可俯仰——這千變萬化的笑態,毫不雷同,並且聚集在她一人身上,好一個純真可愛、憨態可掬的奇女子!每每掩卷而思:古今中外,還沒有哪一部小說如此寫笑,如此寫人,有如此巧妙的傳神之筆,令人傾倒,使人叫絕。更加使人叫絕並歷來為人稱道的,是嬰寧在深山同王生會見時她的三次大笑:

    “媼曰:‘喚寧姑來。’婢女應去。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瞋目曰:‘有客在,吒吒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生問:妹子年幾何矣?媼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笑,不可仰視… 生無語,目注嬰寧,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語云:‘目灼灼,賊腔未改!’女又大笑,顧婢曰:‘視碧桃開未?’遽起,以袖掩口,細碎蓮步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

    這一段,嬰寧簡直是“一笑生神”,寫得非常精彩!透過這一次次的笑聲,作者寫出了嬰寧的美麗、天真嬌憨、多情。王生對嬰寧的愛戀,她早已一目瞭然、心領神會,可她的反應是揶揄,因為她深知自己的狐女身份。當她得知要見的人就是自己揶揄過的書生,而且正是她姨兄時,這種有趣的巧合,立即引來了她的第一次感情的強烈爆發。為此,“猶掩其口,笑不可遏”。正式見面後,她遭到老母的訓斥,於是“忍笑而立”,但又因王生洩露心思而沒有被老母聽懂的情景,而“復笑不可仰視”,強行抑制的感情像一股決堤而洩的水奔湧出來,她出現了感情的第二次爆發。最後,書生那“注目不移”的神態,重現了元宵節初見時的痴情,又使她用“大笑”掀起了第三次感情的高潮,用“以袖掩口”的藏笑暗中發展,並用出門後“笑聲始縱”的盡情狂笑,把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真切地感受到嬰寧那豐富的內心世界。作者以笑傳神,以笑顯形,使人未見其人先聞其笑,又能聞其笑而知其情、見其人。

    嬰寧的純真不僅表現在她的笑態中,還表現在她那真誠感恩的“反笑為哭”中。當身為狐女的嬰寧感到婆婆和丈夫對她“皆愛無有異心”時,她那試探人生的心理完全解放了,但她又為自己的狐女身份而深感不安。終於,“對生零涕”,“哽咽”著直言自己的身世,然而婆婆與丈夫得知之後對她反而更加疼愛了。這就是嬰寧,作者從多角度、多側面表現了她那富有立體感的人情味,反覆透過各種“笑”,來反映封建女性對追求美好愛情生活的幻想。嬰寧身為狐仙之女,卻被父母遺棄,鬼母收留了她,她正是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附才遠出踏青,才破愁為笑,才在姨兄面前故作痴狀,不解共寢之意,甚至似痴非痴地說:“揹他人豈得背老母?”以此來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是啊,女兒有什麼隱私不可告訴母親呢? 純真的性格,做人的準則,是嬰寧形象的光輝所在,也正是嬰寧這顆明珠的奪目之處。

    純真無邪的嬰寧熱愛生活、幻想美好的未來,這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思想。正如電視劇《嬰寧》中的歌詞:“我帶著微笑走入人生,萬縷痴情化作一片笑聲。人有虛假我笑虛假;路有不平,我笑不平。但願人間充滿笑,天荒地老留真情”。

  • 16 # 溫讀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直被看成是揭露社會黑暗腐朽、反封建禮教的一部曠世奇作。《嬰寧》這個故事更是全書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一個,嬰寧這一角色究竟是不是蒲松齡心中的"完美女性",還須從蒲松齡現實生活中的髮妻劉氏說起。

    蒲松齡的妻子劉氏是個"封建女性的楷模"。

    蒲松齡出生在山東濟南府的一戶沒落的商人家庭,他的父親以博學聞名鄉里,可惜參加科舉屢試不中,無奈之下轉而經商,賺了不少錢,蒲家也成了地方上有頭有臉的門戶。

    蒲松齡出生的時候,家道中落,比起繁盛時差得遠了。不過,好在家底豐厚,蒲松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吃穿用度也不用發愁。

    等蒲松齡長到16歲,他父親大手一揮,先成家後立業,就給他定下了一門婚事,結婚物件就是同鄉的劉氏。

    劉家對於這樁婚事,滿意的不得了,為什麼?

    當時清朝剛建立沒多久,濟南府流傳著一個說法,朝廷打算在民間選一批適齡女子送到後宮去"充宮掖",一時間,濟南有女孩的家庭無不人心惶惶,趕緊給孩子張羅婚事,嫁給平民百姓總比拉到皇宮十年五載見不到面強。

    劉家人是真著急,訂婚之後趕緊把女兒送到蒲家避風頭,等到選人入宮的傳言停息之後,才把女兒接回家。過了兩年,蒲松齡18歲成年,就和劉氏正式成婚,蒲松齡的婚禮,從始至終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他和劉氏都毫無話語權。

    劉氏嫁給蒲松齡,並沒有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貴日子。

    蒲松齡可以說是完全遺傳了父親的"倒黴運氣",雖然他會作詩、會作文、會寫劇本、會寫俚曲、會寫小說,可是偏偏沒有考試運,做不好八股文,考啥啥不中。

    蒲松齡23歲,長子出生,次年,鄉試落榜。

    蒲松齡35歲,四子出生,同年,鄉試落榜。

    直到51歲,鄉試第六次依然落榜,此時,蒲松齡的長孫都6歲了。

    年過半百報國無門,蒲松齡的前半生都是在當老師、做幕僚、寫劇本、準備考試中度過的,看上去忙忙碌碌,兜中銅板卻沒幾個。

    很多仕途順利的人,在蒲松齡這個年紀都混上三品大員了,可是蒲松齡從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考到兩鬢斑白的老年人,依然連做官的門檻都沒跨過去。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蒲松齡做不成官,也不必經歷宦海浮沉,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文藝創作中。在"外出務工"的時間裡,蒲松齡創作了400餘篇鬼怪小說,集結成一本《聊齋志異》,此書一經發行,便是風靡全國。

    再說回劉氏,雖然蒲松齡與劉氏是"盲婚啞嫁",婚前毫無感情基礎,但是,結婚後兩個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感情非常堅固。

    劉氏本身就是敦厚善良的人,她孝敬公婆,撫養子女,蒲松齡外出講課,常年不在家,劉氏依然把家庭打理的僅僅有條。

    劉氏身上體現了很多封建社會認同的女性美德,比如賢惠、溫柔、勤勞、孝順。蒲松齡也很愛自己的妻子,劉氏病亡後,蒲松齡寫下了多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詩:

    "欲喚墓中人,班荊訴煩冤,百叩不一應,淚下如流泉。"

    "一自長離歸夜臺,何曾一夜夢君來?"

    足以見兩人的感情。

    要是非要給劉氏挑個缺點的話,恐怕就是不通詩書了。劉氏雖然賢惠,卻是個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村女性,既不識字,也沒文化,家務活、女工紡織都會做,可是,要說和擅長舞文弄墨的蒲松齡在精神上有溝通和交流,那便是難於登天了。

    兩人在文化層次和思維方式上的區別,體現在一件小事上。

    蒲松齡50歲的時候還是放不下執念,要去參加科舉,劉氏就勸他,要是有當官的命,現在早就為官做宰了,既然屢試不中,說明咱們沒這個命。當官雖有好處,可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快樂,何必非得掌握大權才開心呢?

    劉氏的話也沒錯,不過,看到兒孫參加考試,蒲松齡還是會念念不忘,時常向妻子唸叨這個想法,可是劉氏表現得很淡漠,並不在意蒲松齡的執念。

    後來,蒲松齡打趣地問她,難道你就不希望我當了大官,這樣,你就是夫人了。可是,劉氏卻回覆他,我有兒子有孫子,吃穿不愁,已經很滿足了,不會有別的想法。

    由此可見,劉氏敬他愛他,卻不懂他,蒲松齡追求仕途,這是他的志向所在,劉氏卻滿足於樸素簡單的生活,她不能理解丈夫的胸襟與抱負。

    劉氏對生活的期待是吃穿不愁,可蒲松齡早已過了這個階段,他追求的是個人成就與自我實現。

    兩人的生活理念沒有高低貴賤,但是,顯然,它們並不一致。所以,蒲松齡從髮妻劉氏這裡能夠得到照顧和體貼,但是得不到靈魂上的支援和思想上的共鳴。

    嬰寧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在聊齋的故事中,嬰寧是個妙齡女子,她是狐仙與人間男子偷情生下的孩子,天真明媚,不諳世事、乾淨純粹,嬰寧最大的特點是善良、愛笑,無論面對誰,都是懷著善意去相處。

    蒲松齡並非對妻子劉氏失望而塑造出嬰寧這個人物,相反,他是因為深愛髮妻,才以"嬰寧"去描繪心中理想女性。

    嬰寧的出身很奇特也很辛酸,但是她天性自由,永葆少女一般的純真和善良,她對於生活充滿美好的期待。與莊嚴、謹慎、周到的少婦相比,與孝順、體貼的劉氏相比,嬰寧是甜美可愛的,她的身上有封建社會大多數女性沒有的嬌憨、無邪。

    只可惜,在故事的最後,嬰寧被婆婆嫌棄"太憨生",狠狠地訓誡她一番,之後,嬰寧再也不笑了。

    或許嬰寧是蒲松齡對於女性的幻想,在聊齋的世界中,不需要一個勤勞、孝順、賢淑的劉氏,而渴望存在一個天真、活潑、純潔的沒有被"三從四德"馴化過的"嬰寧",她可以去支援蒲松齡的理想,也能給本就壓抑的生活帶來Sunny。

  • 17 # 清水空流

    蒲松齡與他同時代法國作家莫迫桑是公認的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但莫迫桑舉世聞名,而蒲松齡的地位卻遠遠不如莫迫桑,而實際上,蒲松齡的成就遠遠高於莫迫桑,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無疑是蒲松齡文學成就的體現,但此書剛剛出現的時候評價並不高,認為此書過於荒誕,紀曉嵐尤恨這部書,他兒子就是看這部書晚上睡覺夢見“鬼”嚇死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嗎,他的偉大逐漸體現出來,這部短篇小說集錦最大特點是就是對女性的尊重,《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大都美麗、善良、聰慧、俠義、多才、能幹。而其中的《嬰寧》尤為突出。

    我們先來看看《嬰寧》主要內容是啥,嬰寧出自《聊齋志異》第二卷,是寫一個叫王子服的秀才四處遊玩,在此期間偶遇狐女嬰寧,王子服對貌美賢淑一見傾心、飽受相思之苦,因此相思成疾,但最終總算抱得美人歸,蒲松齡借王子服和嬰寧之間美好的愛情,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撻伐。和對美滿婚姻的嚮往的謳歌。王子服家境貧寒,早年喪父,毫不容易定下親事,但未婚妻還沒有過門就死了,想想都倒黴。在上元節,王子服去郊外踏青,偶遇一個叫嬰寧的狐女,真是一見鍾情,回家以後就得了相思病,不吃不喝,混混迷迷。他母親以為王子服中邪,就請人來驅鬼,後來得知原因之後,其母派人說親,二人就此成親。後來得知嬰寧對王子服說出實情,自己是半人半狐,但王子服沒有嫌棄嬰寧。二人的以後的生活很恩愛。

    嬰寧最大特點在哪裡,就是愛笑,有道是愛笑女子她的生活都不會太差,可以說出自封建禮教家庭的王子服對嬰寧還是很寬容的。封建禮教對女人是十分束縛的,而嬰寧“不是人”,就不會受到封建禮教的摧殘,因此嬰寧才可以自然生長,這個狐女才更是一個人,那些受到封建禮教薰陶的才" 不是人”,嬰寧是蒲松理想的女性形象,天真,純善,質樸,對於丈夫是發自內心愛戀。對於調戲自己的惡人加以懲戒,最初面對婆婆的誤會,能能夠做到默默忍耐,壓抑自己天性(愛笑)。後來由於壓抑太久,對王子服說出了自己緣由。但王子服理解並接納 妻子的真實身份(狐女)。這從中也體現了蒲松齡對男性的具體要求,大度。

    蒲松齡斥責和抨擊現實社會對女人人性的壓抑和摧殘,希望一種他想象中的美好女性的出現,蒲松齡筆下的嬰寧愛笑,喜歡花,有孝心。熱愛生活。這些都是一個女性應有的品質,即便是在今天,嬰寧也是一切美好女子的理想典範!但這一切卻被壓制了,這種天性的壓抑無疑是最不道德的。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出現這樣有違封建禮教的女子,永遠只能是“水中月, 鏡中花”,更多的是蒲松齡的想象。

  • 18 # 雪憶柔

    有人說,《嬰寧》就是一個傻大姐的故事。嬰寧問鍾情於自己的男子王子服:“夫妻之愛有何區別?”王子服答:“夫妻即為同床共枕。”而傻乎乎的嬰寧接話說:“我不習慣與陌生人睡覺。”等到這二人見到嬰寧之母時,老太太問他們聊了什麼,這傻丫頭張口就說:“大哥想要和我同睡。”

    如此看來,這嬰寧定然是痴傻的了吧?其實不然,她是一個聰明伶俐且心底最為純潔的女性。蒲松齡說:“我嬰寧殆隱於笑者矣”,單單一句“我們嬰寧”足見蒲公對此女的喜愛之情。

    那麼,《嬰寧》究竟講了什麼故事?而嬰寧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一、故事梗概

    在一個元宵節的夜晚,王子服在鬧市中見到了一個拈花女孩,她的笑容彷彿迎來了春天。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這一眼,王子服對女孩情有獨鍾,回到家後茶飯不思害了相思病。

    他舅舅的兒子吳生得知原由,便騙他說這女孩是自家表親,又假意答應幫王子服尋找。但是吳生遲遲沒回音,王子服只得按著吳生編造的地址自己去尋。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子服找到了嬰寧的家,也遇到了心愛之人。為了套近乎,王子服對嬰寧之母說自己是她的外甥,最後又將嬰寧帶回了自家。

    王子服之母喜嬰寧美貌且純真,鄰里街坊愛嬰寧的笑容燦爛,就這樣,王子服終於娶到了夢中情人。

    嫁為人婦的嬰寧不改愛笑愛花的本性,甚至賣了首飾去買花,把自家種的跟花園一般。儘管已成人妻,但是嬰寧不改天真性格,偶爾還會爬上樹消遣。

    這日,西鄰的青年見到笑靨如花的嬰寧就心生淫意,嬰寧見狀非但不躲卻依然笑著,青年以為嬰寧對自己也有意,於是夜晚跑來私會。

    這位青年果然見嬰寧站在那裡,於是就靠過去脫了褲子,而自己的下身卻突然鑽心般疼痛。待青年定睛一看,哪裡有嬰寧,不過是棵枯樹,而樹洞裡竟有一隻毒蠍!這青年中了毒半夜就死掉了。

    青年的父親於是告發嬰寧的妖異行為,幸而縣官知王子服品行便不予追究。王子服之母告知嬰寧,都是她愛笑惹的禍,從此那個笑不止的嬰寧再也沒了笑聲。

    一夜,嬰寧哭著醒來告知王子服,她的生身母親是狐狸,養她長大的是父親的髮妻,其實是鬼母,嬰寧請求王子服與她共同安葬了鬼母。

    最後,嬰寧生下了一個男嬰,他繼承了母親愛笑的性格,每日笑個不停,這一家人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二、故事淺析

    “嬰寧”其名出自《莊子》中的“攖寧”,是道家的一種修為境界,意為“心神寧靜”。蒲松齡賜名“嬰寧”,是指這個女子像嬰兒一樣純淨安寧。

    在中國文學史上,哭的最美的女子一定是林黛玉。林妹妹在花蔭下落淚,連燕子都不忍傾聽。而笑的最美的女子就是嬰寧。

    嬰寧愛笑,且時時都在笑。但是,她真的只是一個愛笑的傻姑娘嗎?當然不是。

    嬰寧起初與王子服那段關於夫妻的對話,很多人當嬰寧不懂男女之情,且過於直率和呆萌。其實,我認為這是嬰寧在逗弄王子服,她之所以敢在母親面前直言,是因為她的鬼母耳朵有點聾。大婚之日,王子服深恐單純的嬰寧說出二人閨房秘密,但嬰寧怎麼做的呢?她“不肯道一語”,由此看來,嬰寧其實只是頑皮,並不是真的痴傻。

    美貌是嬰寧的優點,但是她竟然也善於做女紅,且做得極好。嬰寧還是賢妻,見有人調戲自己,並未因此心生二心。婆母警告她不可再因為愛笑而害了大家,嬰寧果然聽話地再也不肯笑了。

    這樣一個聰明伶俐且極重情義的女子,怎麼能不惹人憐愛呢?

    然而,嬰寧雖然美好,但並不是蒲松齡對封建時代下女性的美好向往,因為嬰寧式女子必然是社會所不容的。封建時代講究女子笑不露齒,而嬰寧的大笑、放肆笑、自在笑本身就是不合禮法的行為。只能說,嬰寧是蒲松齡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但絕不適於生活在當時那個時代。

    嬰寧是笑著遇見了王子服,最後哭著懇求王子服,且再也不肯露出笑容,這樣想來,這又是一個多麼讓人心疼的女子!如山花般爛漫的嬰寧,最終雖然過上了平凡的生活,卻再也沒有了自由自在和無拘無束的性格,這不正是封建時代對女性的壓抑和束縛嗎?

    三、筆者小結

    蒲松齡筆下的嬰寧總會讓人想起曹雪芹筆下的史湘雲,成婚前的嬰寧笑聲爽朗,而訂婚前的史湘雲又何嘗不是?怪道賈寶玉欣賞未嫁人的女孩,原來女子成婚後便被套上了禮教的枷鎖,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了。

    天真的嬰寧是未經馴化的純粹,蒲松齡形容她的笑容令忘憂草都相形見絀。有人說《嬰寧》是《聊齋》中最完美的愛情,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笑的能力,即便有愛人相守、家人相伴,難道真的快樂嗎?恕我不敢苟同。

    幸運的是,“小嬰寧”可以放肆地笑,而蒲松齡設定他為“男嬰”,其深刻的含義不言而喻了。所以,嬰寧是美好的幻想,也是希望的寄託。這樣一個憨態可掬的女子怎能不讓人喜愛呢?

  • 19 # 妖嬈一隻貓

    可以說,即便到了如今這個時代,嬰寧這個人物也代表著,集所有美好於一身的女性形象典範。

    嬰寧最突出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優點,便是她的坦率直白。甚至直接跟她的母親說她和王子服的戀愛聊天語錄:"王大哥想要和我睡覺。"

    如此直白,可把王秀才嚇壞了,可是也大大激發起了他的新鮮感。

    當時可是封建社會,社會上的封建禮數,可是把女人壓得死死的。別說是如此大膽的語言,就算是笑也要笑不露齒,還得用寬袍大袖遮住嘴巴和半張臉。

    封建社會的大多數女性大多如此,除非另類職業的女性。

    而嬰寧則是大多數女性中的一個異類。

    作者蒲松齡只是借王子服這個角色,來隱喻出當時封建統治制度下,全體男性心目中,最想要的、最完美的女性是啥樣的。

    那麼,為什麼說嬰寧代表了封建社會男性對美好女性的所有完美幻想呢?

    嬰寧有清新脫俗的美

    這種美可不光指外貌,當然,嬰寧的外貌也是無可挑剔的。除此之外,她還有一種超脫於世俗之外的美,一種自然靈動的美。

    嬰寧的清新自然、毫不掩飾、天真、淳樸、善良,讓她成了一個發光體,再加上甜美的笑容,讓整個人熠熠生輝,簡直就直擊人的靈魂,如精靈般的勾心奪魄。

    試問,這樣一個女子,有哪個男人不一見傾心?

    別說是擱古代,擱在現代,這種人間極品也是少見。

    現在醫美髮達,要想整成這種好看的容貌不難,難就難在皮相之下的東西複製不來。

    我們稱這種東西為靈魂。

    對,嬰寧就是一個有靈魂的如精靈般的女子。

    她不是時代的複製品,也沒有經過封建禮教的洗禮,是最甘甜的清泉,是最璀璨的鑽石。

    這麼珍貴的一個存在,怎會不讓人趨之若鶩呢?

    嬰寧有孩童般的嬌憨純真

    這一點得益於嬰寧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山野之中,她是狐妖嘛,自然要生在長在野外。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根本就不可能經受俗世慾望的染指,純粹自然不受汙染,更不需要與外人打交道,所以嬰寧不懂俗世的這一套虛偽和禮數。

    所以嬰寧自小就養成了笑如春風、坦率直接的性格。

    這種環境下的嬰寧更談不上有虛榮心,不會衡量當時社會上所看重的物質上的東西,比如家世,比如官銜,在她眼裡沒有這些東西、不存在的。

    就因為沒有功利心,所以才會看上窮秀才王子服。

    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嫁人,那可是非常的講究門當戶對的,或者說講究男財女貌。

    嬰寧的長相那是相當的出挑,如果她想的話,找個有錢的地主嫁了,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兒。或者直接嫁到皇宮去,憑她的姿色當個貴妃也是不成問題的。

    可是嬰寧並沒有那樣做,她只是跟隨著自己的本心,選擇了這個讓他一見鍾情的窮秀才。

    所以嬰寧在這一點上,又碾壓了跟她同時代的所有女子。

    沒有勢力虛榮之心,這是嬰寧的第二個珍貴之處。

    嬰寧有嫉惡如仇的心機和手段

    在嬰寧嫁給王子服之後的婚姻生活裡,有一天遭遇了惡人的調戲和勾引。

    她沒有對丈夫說起此事,只是自己悄悄的佈置好了陷阱,引惡人上鉤,最後,讓這個惡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嬰寧畢竟是個狐妖,還是有些本事保護自己的。這裡值得讚揚的是,嬰寧對於丈夫的愛和忠誠,使得她這個妖比人做的還要好。

    都說風狐妖風騷,在這裡給狐妖們正個名哈。

    有時候,妖比人還要忠烈。

    比如說嬰寧,再比如說白娘子,個頂個的忠貞不二,一旦愛了,至死不渝。

    結語

    一個如此完美的女性形象,包含了封建社會男性對美好女性的所有幻想,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人類一直在追逐完美,不管是人還是事。

    作者蒲松齡借這個故事想說的是,希望有一天,世界上能夠出現如他故事中的嬰寧一般的人物,讓封建社會這種對女人的壓迫和摧殘徹底消失,讓世上所有的女子,都能如嬰寧般的晶瑩剔透、璀璨奪目。

    願你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 20 # 閏土看歷史

    蒲松齡是偏愛嬰寧的,在他創造的眾多花妖鬼狐中,唯獨嬰寧被稱為“我嬰寧”。

    在《嬰寧》篇中,不僅塑造了作者心中完美女性的形象,更表達了蒲松齡內心深處對純真無邪的最高追求。

    嬰寧是狐女,未受世俗點染,如嬰兒般天真爛漫。在封建教條的要求中,女人應該笑不露齒,但嬰寧常常毫無顧忌地傻笑,狂笑,這是一種真性情的流露,也是對虛偽世俗的挑戰與嘲弄!

    愛笑的嬰寧最終沒能扛住世俗束縛,不再發笑,甚至悲泣不止。此刻,讀者才發覺,原來《嬰寧》是個悲劇故事。

    一,笑著出場

    上元佳節,王子服隨表兄吳生外出遊玩,於是一場帶有喜劇色彩的邂逅開始了。

    嬰寧和婢女小榮在花叢中玩耍,她摘下一朵鮮花拿在手中傻笑,這一幕正被王子服看到。

    《聊齋》裡大部分的書生都是“情痴”,王子服就是其中一個。

    美麗的少女,爽朗的笑聲,王子服顧不上男女有別的教條,悄悄的走近觀看。嬰寧發覺一個年輕人眼睛放光,正呆呆的看著自己,不由的放聲大笑,她對小榮說:

    個兒郎目灼灼似賊!

    說罷,丟下花朵,攜小榮說笑著離去。

    王子服撿起花朵,神魂已失。回家後,他茶飯不思,形容枯槁,痴想著那位愛笑的少女。母親百般詢問,他一言不發。

    恰巧吳生來訪,母親便拜託吳生詢問原由。見到表兄,子服才將心事說出。

    吳生笑說:

    君意亦痴,此願有何難遂?噹噹代訪之。徒步於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諧矣。不然,拼以重賂,計必允遂。

    這後半句話總讓我覺得不舒服,吳生斷定嬰寧是小戶之女,前去提親定會答應;即便已嫁人,只要多給銀子,也能弄到手。

    在富家公子眼中,女人如同貨物,可以用金錢買賣

    在開篇的一段故事中,嬰寧純潔開朗的形象已經塑造出來了。她無拘無束,喜愛鮮花,完全是個天真爛漫的少女。

    在虛偽浮躁的現實社會,人的本性早已被壓抑變形,而嬰寧卻纖塵未染,這就讓讀者能從心底愛上她,何況是王子服這樣的書呆子呢?

    用並不複雜的描寫,刻畫出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是蒲松齡的專長!

    二,深山少女

    相思成疾的王子服拜託吳生打探心上人下落,吳生應允。王子服這才恢復飲食,日夜盼望佳音。

    吳生四處打探卻一無所獲,只得騙表弟說:“我已打聽到了,那少女是我一位姑姑的女兒,也是你的姨表妹,如今待字閨中。你們雖有表親之嫌,但只要如實相告,結成良緣並非難事。”

    子服大喜,忙問少女住處。吳生只得隨意編造地址——

    西南山中,去此三十里。

    子服央求吳生為他提親。吳生無奈應允,隨後便玩起了失蹤。

    王子服身體康復,他每天拿著那朵已枯萎的花朵把玩,不捨得丟掉。

    當他發覺吳生故意躲避時,完全沒發覺一切都是謊言。反而為表兄不幫他提親而憤怒。於是自己走進山中,要去拜訪姨母和愛笑的表妹。

    他走進山中不久,果然見到那位愛笑的少女,此刻她正在屋外花叢中摘花。見王子服到來,慌忙躲進屋內。

    吳生隨意編造的住址,居然被王子服找到了!這樣的情節安排,正是《聊齋》離奇魔幻之處,既推動了故事繼續發展,也把王子服的“痴”“呆”展現的淋漓盡致。

    三,嬰寧的笑

    王子服認為這就是姨媽家,但一直不敢進去。於是他從早至午呆立門口,忘記了飢渴。少女從門裡幾次探頭觀看,見他一直不離去,感到很驚訝。

    終於,一個老婦出門問道:“何處郎君,從早就站在我家門口,意欲何為?”

    王子服答說自己是來探親的。哪隻老婦耳背,聽不清楚,他只好大聲再說一遍。

    老婦問他的親戚姓名,王子服說不出來。老婦笑說:“哪有連姓名都不知道就探親的,我看你也是個書呆子。不如到我家吃些午飯,回家問清親戚的姓名再來尋找吧。”

    子服這才感覺腹內飢餓,於是隨老婦進門。來到客廳,老婦吩咐婢女小榮準備飯菜。她忽然問到:“你的外祖家是不是姓吳?”王子服點頭稱是。

    老婦驚訝說:“原來是外甥呀!你母親是我妹妹。我家貧窮,又沒有男丁,故此多年不曾來往。不想你已長這麼大了!”

    子服慌忙行禮說:“我來探望姨母,只是太過匆忙,忘了姨父的姓氏!”

    老婦說:“我夫家姓秦,早已過世。我沒有生育,丈夫的小妾改嫁後,將女兒嬰寧託付給我撫養。她從小缺少管教,只是整日嬉笑玩耍,不知煩愁!”隨後便吩咐小榮:“叫寧姑出家拜見表哥!”

    只聽一陣嬉笑聲從外飄入,小榮推著嬰寧走進客廳。嬰寧忍笑站在王子服面前,老婦說:“這是你姨媽的兒子,一家人卻不相識,真是可笑啊。”

    王子服總算見到心上人,趕忙行禮。他問道:“表妹今年幾歲了?”老婦耳聾又沒聽清,王子服只得大聲詢問。

    一旁的嬰寧被這場面逗得哈哈笑。老婦生氣說:“我就說她缺少教育,今年都十六歲了,還像個呆痴的嬰兒。”

    王子服高興地說:“原來表妹小我一歲。”老婦得知他還沒有婚配,便說道:“你和嬰寧年紀到正相仿,可惜有內親之嫌。”

    子服沉默不語,只是呆呆看著嬰寧。小榮悄悄對嬰寧說:“你看他那眼睛,還是賊性未改。”嬰寧再也忍不住,招呼小榮出去看花,二人手拉手跑出客廳,一出大門便放聲大笑。

    嬰寧笑王子服的呆傻,也笑母親的耳背。在她心中,這些都是有趣的事情。但世俗中的女人是不可能如此開懷大笑的,因為禮法認為這是很無禮的行為。但嬰寧從小在深山中長大,從未受到人間的汙染,她還未學會壓抑少女的本性。

    四,天真無邪

    在蒲松齡筆下,天真無邪的嬰寧十分搞笑。

    王子服想對她傾訴愛慕之情,卻發現這個十六歲的大姑娘已爬到樹上摘花去了。他呆頭呆腦四處尋找嬰寧,把嬰寧逗得狂笑不止,險些跌下來。

    這段的描寫很生動,把嬰寧淘氣天真的性情展現到讀者目前:

    次日至舍後,果有園半畝,細草鋪氈,楊花糝徑。有草木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聞樹頭蘇蘇有聲,則嬰寧在上,見生來,狂笑欲墮。

    生曰:“勿耳!墮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將及地,失手墮地,笑乃止。

    王子服掏出枯萎的花朵向嬰寧示愛。嬰寧卻天真的說:“表兄喜歡花,我叫奴僕割一大壟送你!”

    王子服只好講的更直白:“我不是愛花,是愛拈花之人!”嬰寧哈哈大笑說:“親戚之間,相愛之情乃是天性。”

    見嬰寧如此不開竅,王子服直接挑明:“我對你的愛不是親戚之愛,而是夫妻之愛!”

    嬰寧卻聽不懂,反問道:“有什麼不同麼?”王子服已經無可奈何了,他一急說出了心裡話:“夫妻之愛是要在一起睡覺的!”

    嬰寧沉思半天,拒絕說:“我不習慣跟陌生人睡!”此時小榮來找嬰寧,王子服面紅耳赤急忙跑開了。

    到了吃飯時候,老婦問嬰寧又跑去哪裡瘋了,嬰寧卻哈哈大笑說:“母親,大哥說他要和我睡覺!”幸好老婦耳背沒有聽清,又絮絮叨叨地詢問。一旁的王子服好忙用別的語言遮掩,那副窘迫樣令人忍俊不禁。

    王子服悄悄告誡嬰寧,這些話是不能對人說的,嬰寧無法理解的說:

    揹他人,豈得背老母!且寢處亦常事,何諱之?”

    這段情節應該是《聊齋》中最搞笑的橋段。一個急色鬼遇到個不解人事的姑娘,二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嬰寧是真不知道所謂的“睡覺”有多複雜的含義,只是覺得表哥真是搞笑。這讓人聯想到《阿Q正傳》裡的吳媽,因為阿Q說了一句:“我要和你睏覺。”瞬間覺得受到了巨大的羞辱,氣的要上吊尋死。

    吳媽是正常的世俗婦女形象,而嬰寧卻是一個脫離世俗的單純孩子。蒲松齡是喜歡道家思想的,嬰寧正是“全性保真,無知無識”的道家“元嬰”的化身。

    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者,攖而後成者也。——《莊子·大宗師》

    但是,多少天真無邪,最終都要向虛偽的世俗低頭。嬰寧也無法逃避這個宿命!

    五,走向世俗

    王子服離家多日,僕人四處尋找無果。吳生想起自己騙表弟的事,好忙派人到西南深山中尋找,終於找到嬰寧家。老婦款待僕人一番,命嬰寧跟王子服回家,她是這樣交代嬰寧的:

    姨家田產豐裕,能養冗人。且到彼處,小學詩禮,亦好事翁姑。即煩阿姨擇一良匹於汝!

    嬰寧無奈,只得遵從母命隨表哥回家,走進了自己毫不知曉的世俗世界。

    多少人在天真無邪的年紀,為了生活,為了父母,不得不踏上社會。並非自己願意,而是形勢逼人。讀者們是這樣,嬰寧也同樣如此!

    嬰寧隨王子服回到家中,子服的母親見兒子帶回一個漂亮的大姑娘,忙向子服詢問來歷。

    她大惑不解:自己的姐姐早已去世多年了,怎麼會住在深山中呢?

    她再次向嬰寧詢問具體情況,透過嬰寧的訴說,她確定了那位老婦的確是自己去世多年的姐姐。

    吳生聽說表弟回家,前來探望。王夫人忙將這件怪事訴說給他。

    借吳生的口,作者向讀者交待了嬰寧的身世:

    當年,王子服的姨媽吳氏嫁給秦員外,一直沒有生育,很快就抑鬱而終。秦員外在妻子死後與一狐妖相愛,生下了女兒嬰寧。

    因為是人狐相戀,有違天道。秦員外很快病死。狐妖常到秦家看望小嬰寧,秦家人很是恐懼。他們請天師做法驅逐,狐妖只得將嬰寧帶走,交託給吳氏的鬼魂撫養。愛笑的嬰寧原來是狐妖和人的後代,又是鬼魂撫養長大。

    此段情節精彩絕倫,又透露出古代中國獨有的奇幻氣息,讓人歎為觀止!原來,中國的古人們早就創造過悽美動人的人妖戀情,可嘆如今的一些導演卻把祖先留下的財富棄如敝履,反而學習所謂的西方魔幻,搞得不倫不類,非中非洋。

    嬰寧見眾人惶恐不安的樣子,已經開始嗤嗤發笑。吳生又對她行禮作揖,嬰寧再也忍不住跑回房內放聲大笑。

    人類的禮儀教條,在嬰寧的眼中是如此怪異笨拙,她不得不笑。王夫人見她如此喜歡笑,有些嫌棄地說:

    此女亦太憨!

    吳生到南山尋找嬰寧的住宅,只見到一片亂葬崗。更加確定了嬰寧是鬼魂撫養長大的,當他告訴嬰寧老婦是鬼時,她毫無驚恐悲慼之色,只是傻傻的笑著。

    但少教訓,嬉不知愁!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王夫人發現嬰寧除了愛笑以外,與常人無異。而且精通女紅,勤勞乖巧。她待人和善,絲毫沒有壞心。終於,大家都接納了嬰寧的到來,並擇日為王子服完婚。

    婚禮上,嬰寧歡笑不止。王子服很擔心這個傻大姐會把夫妻隱私說給別人聽,誰知嬰寧忽然像長大了一般,不再犯傻。成親後,她活潑善良的品行為王家帶來了不少歡樂。從上到下的家人們開始喜歡她,尊敬她,也從她的笑聲中感到了深深的快樂!

    其實每個人都喜歡快樂和歡笑,只是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制約和壓制,久而久之,很多人不敢笑,不願笑,甚至不會笑。所以,愛笑的嬰寧更顯得真實可愛,讓人如沐春風。

    六,不再發笑

    現實會改變所有人,狐女嬰寧也逃脫不了巨大的現實壓力。

    她對花草有著無比的喜愛之情,常常把自己的髮釵耳環拿去典當,買來花種播撒。將王家的後院打理成一個大花園。

    某天,嬰寧爬到花樹上摘花,被住在隔壁的鄰居看到。那傢伙見這麼漂亮的小媳婦,不禁兩眼放光,起了歪念頭。

    嬰寧見牆對面一個男人色眯眯的盯著自己,她本是狐女,豈能看不出他齷齪的思想!於是便放聲大笑,往樹下指一指便離開。

    鄰居以為嬰寧有意於自己,約他晚上到樹下私會。這天夜裡,他悄悄翻牆來到王家的花樹下,果然見到了美麗的嬰寧。

    色狼衝過去一把摟住要行苟且之事,忽覺下身一陣劇烈刺痛。原來自己正抱著一顆枯樹杆,樹洞內有個大蠍子蟄了他一下。

    他倒地痛哭哀嚎,驚動了父母和妻兒,大家將他抬回家中,不久就毒發身亡了。鄰居家便認為是嬰寧的勾引,造成了這樁命案,把王子服告上縣衙。

    縣令知道王子服是個忠厚的秀才,斷定是鄰居誣告,便杖責了告狀人。王子服有驚無險地回到家中。

    惹出這樣的事情,王夫人很生氣,她斥責嬰寧說:

    憨狂爾爾,早知過喜而伏憂也!邑令神明,幸不牽連。設糊塗官宰,必致婦女至公堂,我兒何顏見戚里?

    嬰寧聽罷,正色不笑,從此家裡再也聽不到那清脆的笑聲。王夫人覺得兒媳太痴了,又說:“不是不准你笑,是要分場合!”然而嬰寧卻再也不願笑了。

    嬰寧本是天真無邪之人,她用自己的方法懲罰了好色的鄰居。沒想到差點惹出災禍,經過這次事件,嬰寧成熟了,也向世俗妥協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來到人世,就該遵守人世的規律和教條。那個天真爛漫,不知愁苦的狐女,終於蛻變為一個普通的封建婦女。

    七,悲劇核心

    嬰寧不再發笑了,狐母早就拋下自己不知所蹤,而鬼母也躺在荒山亂葬崗中飽受寒苦,狐妖小榮也終於出嫁。

    如今她只有丈夫和婆婆,除此再無親人。想到鬼母的養育之恩,嬰寧傷心痛哭。他請求王子服替鬼母重新修造墳墓,王子服疼愛妻子,爽快的答應。

    夫妻二人常常到南山祭奠鬼母,不知嬰寧想起曾經遠離塵世,無拘無束的生活時,可曾黯然神傷?

    人,終究是要長大,被現實打磨失去本來面目的。這是古往今來的人無法改變的悲哀,嬰寧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個縮影。

    過了一年,嬰寧生下一個男孩。這孩子如同曾經的嬰寧一樣,不懼怕生人,喜歡哈哈大笑。

    或許,這是蒲松齡給嬰寧的最後憐愛吧!在他的時代,女人大笑是失禮,容易招來別人的非議和中傷。但男人就自由得多了,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大笑,狂笑,傻笑,還能博得豪放的美譽。

    然而,當小男孩長大後,家庭和事業的重擔壓在肩頭時,不知他還能否如童年般發自內心的歡笑。

    蒲松齡一生貧寒,被生活折磨的遍體鱗傷。或許是為了祭奠自己逝去的天真和歡笑,才創造了嬰寧之子的形象吧。

    總結:

    《嬰寧》篇從表面上看是一出喜劇,然而核心卻是悲劇。因為純真永遠只能存在於童年,一旦走進社會,大家都會戴上種種面具。

    現實的煩惱讓所有人失去了純真的一面,每個人都會假笑,諂笑,苦笑。

    唯有少不更事時,才會發自內心的大笑,呆笑,狂笑。

    我嬰寧何太憨耶?

    從愛笑到不笑,不唯獨是嬰寧的悲哀,也是所有人的悲哀!

    看《嬰寧》,總能找到自己曾經天真無邪的樣子,這或許才是故事本身最大的魅力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王伐紂,到底是替天行道,還是蓄謀已久的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