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世界

回覆列表
  • 1 # 星塵教育

    舉一個的例子說明我們教育制度缺失的一個方面。歐美國家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一直是理論教育和職業教育並存。高等教育期間,一般理論教育在大學University開設,職業教育在學院College開設;但是國內學院與大學的區別更多在於高考成績,不夠本科成績的只能去學院,基本忽視了職業教育與理論教育的內涵差異。而作為東方文化影響下的大部分中國家庭更願意孩子拿高分,進入大學,實在萬不得已才會考慮學院。作為結果,中國的職業教育得不到足夠的優質生源,發展得到極大的束縛。結果是更多的本科畢業生去競爭白領的工作崗位,而很少的專科畢業生滿足不了技術要求高的藍領工作崗位。新加坡的人才三角形理論很好的詮釋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穩定的人才架構應該是正三角:塔尖的一小部分人,白領,是從事科研和管理的,塔基的絕大部分人,藍領,是從事一手技能操作的。而我們國內採用的是倒三角,人人都希望做研究做管理,都不願意做藍領,導致我們的人才架構不穩定。最後,借用加拿大一家中學校長在開學儀式上說的一個話:你希望我們可以學生裡將來可以誕生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工程師,醫生,也希望從這所學校走出本世紀最偉大的廚師、美容美髮師和服裝設計師等!

  • 2 # 岳陽精神病院湯主任

    週日和幾個朋友小聚,席間談到國內外的高等教育,暢想國內許多名校爭相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排名,眾多大學“強強聯合”式地進行合併,試圖以大取勝;國家也加大投入,似乎用錢就可以堆起一所所世界一流名校。學校排名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學校科研水平是躋身世界一流的重要指標,我們從這方面對中外高等學校進行了一些比較,總結了一些差距和不同:

    1. 師資水平的差距:國外人才可以自由流動,大學招聘也可以做到全球招聘,因此更容易招到高水平的師資,這些在各自領域有些影響的人員自然可以提高大學科研水平。此外師資的淘汰制度相對更健全,不合格的師資會逐漸淘汰;即使在美國獲得“終身教授”後,如果沒有基金資助,大學也會縮減你的空間,把空間讓給更有希望的後來者。相對說國內低的待遇不可能在全球招到更高層次的師資,一些大學的“教授”本身水平有限,別說發表頂級水平論文,就是看懂恐怕也要打上問號,怎能領導團隊達到國際領先呢?一些不稱職的師資更是很難淘汰出局。這樣的團隊多數只能做一些開創性差的工作,甚至重複性工作。

    2. 學生差距:做科研是一個苦差事,國外學生做科研大多是對科研感興趣,興趣使他們能更主動、深入地去學、去鑽研,這樣更能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相比之下,國內學生讀碩士、博士似乎更多的是家庭的期望、謀生的途徑、找不到工作的無奈之選,因此學生不夠安心,經常花費大量時間找工作、考託、考G等,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上,主動鑽研精神有比較大的差距。如何能期待這樣的學生拿出國際領先的成果呢?而且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更強調的是知識的積累而非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培養,這樣極大影響了學生在科研階段的發揮。

    3. 國際 交流的差距:在國外,即使規模較小的學校(並沒有科技大腕),每年要請很多國際上知名的大腕到學校裡講學,學生總能聆聽到最前沿的科學動態,在這樣的學校中薰陶,耳濡目染地跟上了世界科學的腳步,可以更容易地發現最前沿的問題、開展更超前的科學研究。相比之下,國內大學請國內大學教授講學的機會都不會非常多,請國際大腕的機會就更少了,學生的起點相對很低,多數知識來源於一些陳年的課本,造成視野不夠開闊,跟不上現代科學的步伐。

    4. 輔助人員的差距:現在國內增加了對高效的資助力度,許多學校也進口了很多大型科研儀器,一些儀器要比國外同行還要先進,但工作水平還是不能與人匹敵。儀器與國外接軌並不等於科研實力與國外接軌,我們發現在許多高校中,一些大型儀器沒人使用,一些管理儀器的工作人員能力較差,不能夠使儀器物盡其用,一些儀器可能到報廢時也沒有使用充分。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盲目引進,另一方面是國內高水平的人不願意幹、低水平的人又幹不來;而國外高水平的實驗室通常要穩定一些高年資的技術人員,他們在穩定實驗室的工作中起十分重要的地位。

    5. 科研經費的差距:雖然把大量經費給到低水平科研人員頭上不可能做出高水平的科研,但經費緊缺確實也是國內與國外的差距。“巧婦難為無米炊”,即使有好的思路,受經費限制,只能做一些實驗,能省的對照也千方百計壓縮,在實驗上偷工減料也會使高水平的思路淪為低水平的科研。

    7. 基金體制的不同:國內資助的渠道很少,國外渠道很多,除了國家的投入外,大型企業、私人基金也都會給科學研究以資助,而且有不少不需要即時回報,這樣更能支援週期長、開創性的科研工作。反觀國內富豪,極少投資科學研究,而且現有基金更多追求即時回報,每三年一個週期,做不出成績下次就沒有機會了,這樣不利於開展原創性的研究。

    幾個朋友閒談,對中外高等學府教育妄加對比、評論,定有一些偏差和不全面之處。不過我們覺得“以大取勝”不能創造一流大學,短時的成績必然遇到阻礙進一步提高的瓶頸,只有從多個方面綜合提高,才能真正逐步提高我們高校的競爭力,真正進入世界名校的行列!

  • 3 # 學習之聲塵小鹿

    我們與世界一流教育最主要缺少的是底蘊,缺乏行業領軍人物。

    首先,中國很多高校的歷史並不長,即使說什麼校史一百年,但細究下去,大多數還是追溯的歷史,並不是以一個穩定的學校形態存在。

    其次,現在高校拆分合並特別厲害,為了擴充套件學科種類,什麼學校什麼專業都敢吸納,開設分校也變成了潮流。

    正因為這兩點,中國大多數高校都每年形成屬於自己風氣的教學模式,有的專業直接照搬外國的教學模式,能不能適應國內的環境都是兩說的事情。

    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就是中國缺乏各個行業高水平領軍人物,由於總體來說,國內教育發展時間還短,特別是對比國外名校動輒幾百年的發展歷史來說,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太少甚至沒有,以至於給國內相關行業教育模式一些建議的人都沒有,自然喝國外有很大差距了。

    不過,這些問題,能夠靠時間來解決,中國現在每年的教育經費是在逐年提高的,厚積薄發,靜待數十年厚,各行各業人才輩出,中國的教育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 4 # 一塊圓圓的餅乾

    1開放包容 2批判思考 3“有用”與“無用”

    關於開放包容和批判思考。我高中在一個小縣城讀,幾乎所有課程都是填鴨式教育。經歷過應試教育的朋友也知道,我們所有試題有且只有一個答案。可是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培養做題機器嗎?我今天會做這道題,我背好了這個知識點,我真的理解了嗎?它對我的思維方式有影響嗎?我會舉一反三了嗎?很可惜,答案是消極的。國外很多大學很多高中,提倡引導學生開放性思考,不注重最後思考的結果,而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們,太注重於追求結果,而忽視了對思維品質的培養,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培養出的孩子全是應試教育的做題機器,思考辯證能力幾乎沒有。網路上為什麼常常有那麼多噴子,為什麼經常巨大輿論風波後又出現反轉,因為很多人盲目從眾的心理被有心的自媒體利用。為什麼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能全面一點看待問題呢?冷靜一點,不要人云亦云。而且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的。

    關於“有用”和“無用”。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說過,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就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我記得大學英語一的第一頁寫著“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you forget everything you learned in school”,當時我不明白,現在我懂了,教育不是培訓,不是把課上的step 1 2 3 4 5記下然後立馬上崗操作。教育是靈魂的塑造和思維的養成,當我們不再那麼功利化,不再把讀書當作投入產出的消費品,我們會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且我也一直相信,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都會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所以當你讀的書多了,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不一樣,你會發現生活原來還有這麼多美好的事情,你就不會再去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煩心事了,因為有更多更美好的東西值得你去探索。

    所以我感覺我一直以來活得都還挺快樂的,因為我啥都能想得通,我覺得進大學後我的改變真的還挺大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從不覺得我是為了誰讀書,也不覺得我是為了生存而讀書,不是因為它“有用”,而是因為,我熱愛。

  • 5 # 單數左轉

    我覺得最主要還是缺乏那種沉得住,靜下心來做學問的氣息。現在國內教育商業化,充斥著轉快錢的功利心,很少有人把自己的學科知識當做興趣愛好一樣為之奮鬥終生。

  • 6 # 他年不見

    主要差的是幾代人的富裕(4代以上),這樣從事教育的人就不會把金錢放在第一位(職稱 各種貪腐 補課等等),有了這種基礎 教育想差都難!!

  • 7 # 木爾基

    中國現在牛,絲毫不差。世界一流,出無數的科學家,課本上的科學都是中中國人發明的。什麼牛頓,哥白尼,達爾文都是中中國人。

  • 8 # 1180511012

    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世界一流大學是怎麼回事,隨便地探討就顯得不嚴肅。坐而論道是縮短不了差距的。想必一些耳熟能詳的話,諸如公平公正、仰德知恥、追求真理、埋頭苦幹之類,如果能在現實中落實到位就應該接近一流了。

  • 9 # 愛教辦

    教育是我們老百姓熱議的永遠不變的話題

    中國的K12教育

    可以說沒問題

    但是名校情節 重點思維

    甚至幼兒園開始都要讀相對比較好的

    原因很多公立學校確實質量一般 反之好學校好想什麼都好

    中國小孩高中之前的理論知識掌握沒問題

    但是與實踐結合的東西太少 只是應試核心

    結果就是 體質差 眼睛差 素質差

    就是玩手機玩的好 是他們真的沒有多少時間從事愛好 長時間的興趣特長培養

    德育 情懷 體質 等等都是給應試讓路

    結果到了大學

    承受能力有限 比較迷茫

    融入社會的能力非常差

    我是一貫呼籲

    愛國主義教育的必修情懷教育

    各類體驗的實踐必修體質教育

    基礎很重要

  • 10 # 我狂寶寶

    其實我們說到底,不僅僅是在教育方面,還有其他方面,缺少的更多是改變。國外早早地因材施教,國內的應試教育,一個人的個性發展,以及他後面進入到社會所遇到的事情和東西,不單單只是在書本上面看到的,也需要體現在自己知道的。這就是一流教育,不單單只是老師教授學生,更多的是需要學生教學生,學生教自己,老師只是引導啟發而已,高等教育是由自身出發的,而不是靠別人教會的,因為人是高等動物,是有思維的,不是按部就班的做事情的!美國私立學校教育高的意義,就是體現在這些方方面面上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躲入白宮掩體,是不是意味著美國暴亂已經徹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