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望眼浮雲

    前一段時間把西遊記音訊完整的聽了一遍,一直想寫點關於西遊記的東西,剛好今天乘著這個問題寫一點。

    首先要想明白,西遊記在寫什麼。

    很顯然西遊記是一部娛樂性比較強的神魔小說,娛樂暢銷賣錢,讓自己的作品受歡迎,萬世傳閱,是作者的一部分想法。同樣,也很顯然,西遊記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娛樂而娛樂,僅僅是為了娛樂而娛樂,也達不到這麼高的文學成就。那西遊記是為了什麼呢?很顯然是為了部分反映現實。由於我們離明代已經很遠,很難去根據裡面的細節與明代的一些實事或者思想對應,我也反對對於西遊記的過分解讀。於其去揣測一個小說裡的人物在想什麼,給小說裡的人物亂加心理活動和人物關係,不如去想想看了這部小說,對自己有什麼啟發,這部小說放在今天又什麼現實意義?

    至於題主的問題,有基本比較確切的答案,第一,李世民在後世人心目中地位本身就很高,第二,玄奘西行的時代背景,就是李世民的時代,為了讓整個故事合理,他的地位也需要很高,第三,關於明朝,作者肯定是有一定的意見的,西遊記也曾經被禁過,西遊記絕對不是一部歌功頌德的小說,所以作者怎麼會頌揚明朝呢?

    至於我最想說的現實意義,其實很多故事放在今天都是有的。例如小孩心做藥引子,例如女兒國(對全新社會模式的思考探討),例如佛教和道教的人都那麼注重利益,煙火氣那麼重(企業的發展,要有理想和手段),等等都是值得回味的。

  • 2 # 歷史四方會

    說起《西遊記》就離不開李世民、偷渡出境私自到印度取經的大唐高僧玄奘與《大唐西域記》。

    《西遊記》是吳承恩根據玄奘為原型進行創作的,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它達到了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至今也無出其右者。

    吳承恩生活在明朝的中後期,歷經明孝宗至明神宗五位皇帝,在這個時期,商品經濟高度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開始萌芽,也因此所引發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益激化,反映在文化領域,就是小說和戲曲進入了一個繁榮鼎盛的時期。

    文學作品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所以說《西遊記》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的就是當時明朝的社會生活,小說中的矛盾就是社會生活中的矛盾。

    隨著經濟的繁榮,統治階層越來越腐化,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反應在《西遊記》這部小說中,就是孫悟空的反抗精神。玉皇大帝就是天地三界的最高統治者,一幫子所謂的神仙就是統治階級,他們主觀武斷,耽於享樂,從來不顧及民間的疾苦。孫悟空就是被統治階級中武藝高強、勇於鬥爭、不怕犧牲的典型代表。

    孫悟空一出世,就是大鬧天空,勇於反抗一切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法的規章制度,可以說是天不怕、地不怕。即使孫悟空保唐僧取經以後,也是正義的化身,遇到不平之事就要管一管,真是“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無論何時,玉帝見到他之後都是懼他三分。

    但孫悟空隨著涉世越來越深,變得越來越圓滑了起來,表現在對待不同的妖怪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這和現實中的人沒有任何區別,剛出生的時候,都是有稜有角的,後來一旦進入社會這一個大熔爐,時間長之後就變成了鵝卵石。

    《西遊記》畢竟屬於明朝的小說,所反映的事也是“明朝的那些事”,反映的就是當時的社會矛盾,用孫悟空這一正義的化身就是為了鞭撻當時統治階級,不可能頌揚明朝。然而,要想使這部文學作品得以刊印發行,就不能提當朝這一字眼,而小說也是以唐朝的玄奘取經為真實事例改變的。

    玄奘偷渡取經

    其實《西遊記》裡是把現實中的李世民給美化了,稱到西天取經的唐僧為“御弟”,實際歷史上,唐朝的玄奘取經的故事完全不是這樣的,這在《大唐西域記》這部地理史籍裡有詳細的記載。

    同很多一般的人一樣,越學習越覺得自己知識的不足。隨著學業的精進,玄奘疑惑也越來越多,國內的大師們已經不能為他解答,於是,他就下定了決心到佛教發源地印度去求取“真經”。

    然而,到印度去取經的申請卻遲遲沒有批下來。貞觀元年,玄奘隻身一人出發,開始了取經的歷程。

    用現在的話說,玄奘是偷渡,沒有批文的。

    可想而知,當時的玄奘能遇到多大的困難,隻身一人,千辛萬苦也難以形容當時的辛苦,多次陷入絕境,可以說比《西遊記》裡的九九八十一難只多不少。

    玄奘終於來到了印度的那爛陀寺,在那裡留學了五年之後,又遊歷了整個印度。玄奘的佛法更加精深,當時的印度國王戒日王專門為他舉辦了辯論會,玄奘在印度的名氣越來越大。

    謝絕挽留,學成毅然回國

    印度眾僧極力挽留玄奘留下,要發“綠卡”的,但都被他拒絕。貞觀十七年,他攜帶著657部佛經,毅然踏上回國之程,不像《西遊記》裡說的取得了真經,成佛了,架著“祥雲”回到了大唐。而是又用了兩年時間,回到了唐都長安。這次取經共用了19年時間,總里程5萬公里,其中的苦難可想而知。

    可見,只要心中有信仰,再大的苦難、坎坷都能克服,最終都能取得心中的“真經”。

    李世民對玄奘的才學十分讚賞,並且命令宰相房玄齡選擇高僧協助他翻譯佛經。一年後的貞觀二十年,由玄奘口述、辯機整理的《大唐西域記》成書。

    《西遊記》這部書告訴我們,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玄奘取經的經歷,告訴我們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只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就總有撥雲見日,取得“真經”的一天。

  • 3 # 玄罡子

    接上,我們從書中發掘西遊故事的真相,一起探討。

    《西遊記》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雲:一日,如來佛祖喚聚諸佛、眾弟子,對大眾說: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

    總結:從這裡可以看到西遊故事的總綱,是如來佛祖要傳經,而不是唐僧師徒要取經,甚至東土沒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經。2、為何佛經在東土沒有市場。 社會底層上:豬八戒在福陵山雲棧洞,落寇為社會最底層的“匪類”時,八戒同志因為沒有個贍身的勾當,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而且還是“依本等吃人”的;他這種底層匪類,有“幾不殺”,“幾不搶”原則的,只是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

    當觀音菩薩點化他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凶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八戒同志清醒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去也,去也!還不如捉個行人,肥膩膩的吃他家娘!管什麼二罪三罪,千罪萬罪!”

    總結:作者借八戒同志的話說的很直白了,在當時東土的底層,佛教壓根沒有市場,與其信佛不如填飽肚子比犯多少罪都強!社會中層普遍面上:“菩薩將袈裟、錫杖拿到長安城裡賣。遇到幾個水陸法會主持人落選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愚僧問道:“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菩薩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總結:這是小富小康這一階層的代表,手上有幾個錢的人。更是佛教內部會員的代表,而且還是級別很高的會員,因為是水陸法會主持人落選的。他們雖然披著佛教的外衣,其實心裡壓根都不信佛,他們非常的現實,就是對長生不老,成佛作祖都明確的表了態:沒有興趣,不值七千兩銀子。

    佛祖為了傳經大業,西遊故事抬高太宗李世民地位。

    1、取經專案總監觀大姐親自渠道建設。 觀音菩薩來到東土這底層不信佛,中產不信佛,貴族不信佛,沒有任何市場的地方,大搞渠道建設!行呀,既然你們都不是都不信佛嗎,那我就乾脆直接安排你們皇帝!只要皇帝一人信奉受行,則全國信奉受行,市場大著呢! 於是,就有了唐太宗地府還魂這一幕。觀音菩薩為總導演,抬高李世民地位,證據非常充分。2、西遊記裡唐太宗李世民的特殊待遇。

    我們看孫悟空是怎麼到陰司裡的:兩個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兒索了去,踉踉蹌蹌,那兩個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進去。而唐太宗死的時候,是閻王有請,判官來接,自上而下,完全不符合陰司的程式,很明顯,是受人指使的。這陰司,在猴王去的時候,那城上有一鐵牌,牌上有三個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時候,招牌都換了!城門上掛著一面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三換七,道變佛。地藏王菩薩親自坐鎮了,觀大姐在這陰司裡要指使安排幾個人,簡直太容易了。總結:唐太宗還陽的時候,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貴道門出的地府,何為貴道門?盡忠的超生貴道,唐太宗殺人如麻不為善,叛國自立不為忠,逼父造反不為孝,射兄害弟算惡毒。但是,地府陰司裡對他的評價是“忠”!唐太宗忠於誰呢?不就是佛祖嘛。至此,想必大家也明白了,觀大姐通過拔高太宗地位,渠道建設已然成功,唐太宗成了絕佳傳經人選。

    全篇第一回,開宗明義,詩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西遊釋厄傳》即《西遊記》。要想知道“造化會元功”,就得看《西遊記》。功:指功能,功用,力量,變化,作用,等等。會元:指時間。一元分為12會,一會有一萬八百年,一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就像一天有12個時辰,一年有12個月一樣。造化:一指自然界的發展繁衍,創造演化,一指命運、運氣,造化弄人。命運、造化究竟是怎樣弄人的呢?讀《西遊記》能更好的幫助瞭解人生的命運與造化無常,不也是吳承恩本人在世那辛酸命運的變相寫照嘛。所謂世情練達即文章,這人情不也是作者經歷的人情拿來換一種手法表達罷了...

  • 4 # 雲叔愛文史

    要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內容,我們必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從這個角度出發,往往可以做到對作者,和對作品的徹底理解。

    吳承恩前後科舉考了19年,最終不過是一個貢生,這對於從小因文才而著名鄉里的他,其實已經是一次很大的打擊了。考到貢生之後,吳承恩去京城候補官職,沒有被選上,無奈之下回鄉賣文寫書為生,這就是第二次重大的打擊了;就這樣又等了十年,才被選去浙江做縣丞,這個縣丞正八品,相當於知縣的祕書,真可以說是芝麻綠豆官,這也算第三次打擊了吧;最後,又因為與知縣不和,辭官而去,前後29年光陰白費,看來,人生這場科舉,吳承恩也是一敗塗地。

    吳承恩用大半生科舉求官,最終一無所有,可以說對朝廷是非常失望的,所以《西遊記》讀起來是神遊,其實是現實的寫照,就如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說到這裡,吳承恩不頌揚大明的原因已經非常清晰了,至於為什麼李世民在書中地位較高,我想第一,歷史上玄奘取經確實在唐初,第二,李唐社會風氣較為開放,文人靠文采就可以獲得君主賞識獲得高官(如李白),這也是像吳承恩這樣懷才不遇的人極其嚮往的。

  • 5 # 李天允

    其實《西遊記》明朝時候被列為禁書。西遊記歌頌了人民藐視封建統治、勇於反抗的精神,所以被禁止。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唐僧師徒四人曾經到過一個叫車遲國的地方,那個地方的皇帝推崇道教,迷信成仙,還搞出了幾個虎力大師之類的邪門道士,最後被孫猴子一頓收拾,見閻王去了,書中多是弘揚佛教而抑制道教的內容,很多妖怪的原型是道士,而明朝有些皇帝是篤通道教的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為什麼它會被禁了。還有那句著名的“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除了孫猴子外,估計也沒人敢說。現在我們許多小朋友都很喜歡孫悟空,都學習孫悟空,明朝皇帝可能是怕太多人學習孫悟空怕他弄下臺,然後就把西遊記當成明朝第一禁書吧。

    至於為什麼作者當時歌頌李世民而不是明朝?

    首先是明朝皇帝迷通道教而本書弘揚佛教。

    其次是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地位崇高,他是有道明君的化身,是帝王的典範,是歷史上唯一被西方各國奉為"天可汗"的皇帝。所以在《西遊記》裡,作者給唐太宗的地位更高,甚至到獨步三界的程度,只是他作為凡人不知情罷了。他手下能人異士極多,魏徵、袁天罡、徐茂公、秦叔寶、尉遲恭等均是神人級別人物。可見他有多厲害。

    第三,這條也是我認為的主要原因是,唐僧做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其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而西遊記是根據玄奘法師的取經故事改編而來,所以作者描寫唐朝而不是歌頌明朝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 6 # 老尹a

    西遊記是民間傳說與作者進行加工產生出來的藝術作品,引源於唐朝李世民讓一個唐朝的僧人一唐玄奘取經為主要線索,取的是什麼經,是佛經,佛的宗旨是什麼?是普渡眾生救人於苦難,唐朝是盛世,李世民是明君,他也許信佛,也希望世人都能過上永久太平的日子,也想人民脫離於苦難。佛教在唐朝也十分盛行,佛教代表李世民的一些信仰,這是一種主觀的信仰,不太現實的消極思想,它家遠不能和現實抗衡,只有辮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是唯一正確的信仰,它具有革命的實踐意義,科學的指引方向,正確的價值觀念。看不見的神和非物質的佛都是人為的編造出來的,

    西遊記中的唐僧是如來佛的二弟子,猴子是是代表正義的化身去推翻世間的不公平者。神界和人間一樣都是不平等的,妖魔鬼怪都是各方勢力奴才,只有消滅了邪惡勢力天下才會太平,最後花藍編製成功了,它的成功只屬於神話的經典系列,同時也反映了社會上的緒多問題,一切神話形式不能脫離現實社會,它只是社會變化反映的影子而已。

    以上只是個人膚淺的看法,僅供參考。

  • 7 # 老龐約歷史

    首先,糾正一下,不頌揚明朝和李世民地位高沒有什麼聯絡。接下來談談李世民地位為什麼高,又為什麼不頌揚明朝。

    雖然現代社會《西遊記》作為文學四大名著,但是在那個年代可是屬於禁書一類的啊,不是你想象中的黃賭毒,而是對皇權產生了質疑,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批判,提出了“自由、反抗”等,這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是不可想象的。當時《西遊記》的作者一直都是無名氏,“吳承恩”這個名字,是近現代學者多方考證才確定的。

    其次,在歷史上,唐朝李家向來比明朝朱家更懂得百姓想要什麼,做什麼才能更好的鞏固皇權,唐朝並沒有那麼多的文字獄,無論前期後期都要比明朝好太多了。

    所以,這可能就是不頌揚明朝的原因,但李世民的地位十分崇高了。

  • 8 # 山居農人

    明朝皇帝信奉道教,去江西龍虎山,看看就知道了,歷代天師,享受國家供奉,是可以與孔子的儒家平起平坐的,最後一任天師也去臺灣了

  • 9 # 使用者6847136875

    只有太監愛明朝。

    書裡面有很多明朝的故事,比如挖小兒的心臟做藥這個就是明朝的實事。還有貪官汙吏地痞流氓都是明朝的原型。

  • 10 # 格林童話的夢想

    謝謝邀請,《西遊記》是借古諷今的一部名著,寫當朝的事情,容易被批判,被誤會。如果《西遊記》直接說是當朝的事情,估計流傳不下來就被腰斬了!明朝就是起兵造反而來,弄個孫悟空大鬧天宮,那還了得?所以作者才藉助唐朝歷史來諷鑑當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很多孩子都沉迷於手機網路,有什麼好方法避免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