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雨飄渺
-
2 # Warfare戰爭原形
說起普魯士軍官團,是德國軍官團的前身,也不得不說起一戰後的容克貴族軍官團了。
容克貴族是德國最出名的貴族,容克貴族最主要的特徵就是長子繼承製,即其爵位和土地全部由長子繼承,而其他子弟則需要自謀出路,為了生存,這些多餘的貴族子弟便紛紛參軍,以便憑藉軍功來獲得爵位。而這些參軍的容克子弟為了能夠出人頭地,便發憤圖強,積極鍛鍊各種軍事技能,時刻以古代條頓騎士為榜樣,並自發的形成了一個軍事團體,而他們的貴族出身,又給了他們良好的文化教育,所以才造就了普魯士軍官團高素質的特點。
一戰後,德國損失慘重,不少軍官和士兵死亡,加上當時德國簽署了《凡爾賽條約》只能保留十萬人作為維護國內安秩,而這留下來的十萬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就是最基礎的軍官團,並迅速成為一支國防軍。
普魯士軍隊體系最重要的基礎是一支受過嚴格訓練的高素質軍官團,與美國和蘇聯不同,德國軍官的主體是容克貴族,他們有很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他們的思想是用黑格爾的辯證法和康德的批判理性主義武裝起來的,他們造就了德國軍隊嚴謹、細緻、善於計劃排程而又頗有些優雅的特點。他們經過長期的軍事薰陶,精通軍事理論,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同時又擁有極高的文化藝術素養,骨子裡都透露著貴族的氣質,優雅而又致命,這正是德軍能夠橫掃歐洲、所向披靡的源泉。
所以不少著名的元首,如曼施坦因,隆美爾等元帥就是出自普魯士軍官團,但在現代,幾乎沒有國家使用這一制度了,原因不說也知道,畢竟普魯士軍官團可是敢違抗元首命令的。
-
3 # 東斯坦因
德國軍官團源自封建時代的軍功爵制。封建時代,德國(普魯士)貴族階級實行長子繼承製,爵位和土地全部由長子繼承,其他子嗣則需要自謀出路。為了能出人頭地獲得爵位,參軍掙軍功就成了很多沒有繼承權的貴族子弟,一條博取出身的出路。人以類聚,久而久之這些在軍中打拼的貴族子弟,就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團體,這就是德國軍官團 的雛形。
德國(普魯士)軍官團大都是貴族出身,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這使得德國(普魯士)軍官擁有很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他們的思想是用黑格爾的辯證法和康德的批判理性主義武裝起來的,他們造就了德國軍隊嚴謹、細緻、善於計劃排程而又頗有些優雅的特點。德國屢次從失敗中迅速站起,很大程度上是一直保留著這支軍官團。
德國(普魯士)軍官團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貴族階層佔據了絕大部分的資源,其他階層出身的軍官很難有出頭的機會。在德國(普魯士)軍隊中,特別是陸軍中,容克貴族出身的軍官具有很大的特權,同樣水平的兩名軍官,容克貴族出身的軍官往往可以得到優先提拔。德國軍隊中,自16世紀起高階軍官職位,就被容克貴族壟斷。
像二戰名將隆美爾,出生在一個平民知識分子家庭(隆美爾名字中沒有“馮”字,說明他的家庭是平民階層),祖父和父親是教師。從軍後,儘管隆美爾才華橫溢,擁有很高的就是軍事素養和指揮才能,可是卻始終得不到重用。直到希特勒掌權以後,他才獲得了飛黃騰達的機會。(希特勒提拔平民出身的軍官,希望以此削弱容克的影響力)
世界上對德國(普魯士)軍官團學習最深刻的,當屬軍國主義統治下的就日本。在日本軍隊中貴族武士家族出身軍官擁有不少的特權。比如,參與了二戰的日本皇族不少,戰死的一個都沒有。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請問:哪位專家知道,德國(普魯士)軍官團的淵源和形成機制到底是怎樣的?這種傳統有什麼長處和短板?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借鑑了這種機制?如果說德國(普魯士)軍隊是由貴族子弟世襲掌控。這些子弟為啥沒有貪圖享受疏於訓練?同樣的,為啥滿清八旗子弟卻衰落了呢?
回覆列表
普魯士軍官團隊從普魯士建國開始起,就帶有濃厚的封建專制主義,普魯士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國家,以歐洲兵營著稱,以軍事立國之本,奉行對外侵略擴張性。
為了控制住國家政權,控制住軍隊指揮權,使軍隊更有戰鬥力,使軍隊不落入平民百姓之手,貴族們積極送子弟去軍隊服役,充當軍隊的骨幹架構,軍官團體來自軍事院校,基本由貴族子弟佔據了,馮姓氏為標誌。
由於普魯士盛行封建軍國主義,以軍事立國為基礎,以強軍來穩定國家,整個國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兵役制度與徵招體系,普魯士發明陸軍步兵操典手冊,強化了軍隊士兵訓練標準化,使泛德意志分散廣大邦國中,突引而出,以軍官團隊精神,統一聽從指揮,絕對的服從命令,使普魯士軍隊成為歐洲中小國家中的一支勁旅。
長處是戰鬥力強悍,軍官個人素質高,軍人講究個人榮譽感強烈,軍官忠誠度高,作戰衝鋒在前面,帶動了軍隊作戰能力。
至於短板,就是軍官們狂熱機械與愚忠,不敢違抗命令,明知是錯誤的決定,也不敢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