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月17日勇士和開拓者西決G2比賽中,庫裡多次造三分犯規。
2
回覆列表
  • 1 # 沸騰體育吧

    一直被戲稱為“史蒂芬·沒有圓柱體·庫裡”的勇士當家庫裡在5月17日和開拓者的西決比賽中多次造三分犯規,讓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似乎並沒有什麼人批評庫裡的三分造犯規行為,反而直播主持紛紛給予了好評......這是為什麼呢?例如在比賽第二節還剩6分多鐘的時候,庫裡迎著坎特的防守而成功造三分犯規(下圖),於是直播主持人笑著稱讚:“這就是庫裡的調整!其實很少看到庫裡透過假動作造成防三分球員的犯規,還是挺欣喜地看到這一幕,因為這是庫裡很容易利用的一個進攻方式!”在第三節還剩2分多鐘的時候,庫裡使用同樣的三分造犯規動作,又在特納身上成功搏得三次罰球(下圖),此時直播主持又誇道:“彷彿跟火箭打完系列賽之後,庫裡像增加了技能包似的!”不僅如此,直播主持還調侃說:“庫裡變得有點像哈登,現在人人都在(造犯規方面有)進步,庫裡從上一輪系列賽中學習到了如何造犯規......”

    由此可見,庫裡多次造三分犯規的舉動之所以能夠得到“紛紛好評”,就和以下三方面因素密不可分了!

    一是庫裡的造三分犯規動作並不是什麼“新花樣”,就是NBA其他球員通常用到的“晃飛防守人員+製造投籃時的身體接觸”的老模式,本身爭議性要小很多,甚至已經被預設成了合理的造犯規手段!二是庫裡原本的投籃圓柱體待遇就很差,經常得不到該得的罰球,所以,即便庫裡偶爾獲得不少的造犯規罰球,也會在主觀上讓不少人覺得這是庫裡應得的罰球!

    三是庫裡平時可能非常顧及身體的健康,一般不會主動使用造犯規的技術,若當庫裡在某些比賽中頻繁用到的話,反而增加了不少的看點和新鮮感!正是以上三點因素的影響,就讓直播主持也能對庫裡的造三分犯規給予一致的好評了!

  • 2 # 體育簡評

    有人說哈登的造犯規技術叫碰瓷,而庫裡的只是造三分而已。那麼,為什麼哈登在造犯規之後被嗤之以鼻,而庫裡卻受到廣泛好評呢?

    碰瓷與造犯規的區別

    首先了解一下碰瓷與造犯規的區別。碰瓷,平時聽的最多的就是有些不懷好意的人為了訛錢而進行的欺詐行為,而在NBA比賽中,大都是形容那些故意往防守球員身上撞的行為;造犯規,嚴格意義上講,就是透過一定的技巧,迫使對方球員主動犯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碰瓷與造犯規的行為主體不同,一個屬於持球人主動尋求犯規,另一個則是防守球員迫不得已主動犯規!大多數人認為哈登是“碰瓷大王”,因為在比賽中,每當投射三分的時候會習慣性的向前邁一大步,然後撞到防守球員身上,進而造成犯規!

    庫裡造犯規,贏得廣泛讚譽

    勇士與開拓者G2的比賽中,庫裡彷彿打開了技能包,多次上演造成對方三分犯規的精彩鏡頭。比如在第二節比賽還剩6分04秒,庫裡沿著球場左側帶球突進,在離三分線還有1米開外的時候,準備幹拔投射。結果,一旁的坎特直接撲了過來,庫裡順勢變向造成對方犯規。面對這一幕,現場解說員也是驚呼,庫裡這一招還是很少見到,令人非常欣喜!之後的比賽中,庫裡如出一轍,同樣的方式造了特納三分犯規!

  • 3 # 四元體育
    庫裡:今天我就讓大家看看我庫某人也是有圓柱體的!!

    臺北時間5月17日,對於庫裡逐漸的“登化”,很不幸,開拓者變成庫裡試驗的小白鼠,關於G2這場比賽,庫裡上演了多次哈登式造犯規,就連正在解說的王猛都喊出一句:像哈登!後來覺得不妥,於是改話說:時代都在進步,大家都在學習,看來,哈登的造犯規技術,庫裡也是學到了不少。

    的確,庫裡一直被大家戲稱沒有圓柱體,是因為庫裡總是沒有哨聲,無論是三分還是上籃,很少裁判會吹庫裡造犯規,給罰球機會,但是在G2的比賽上我們可以看到,庫裡獲得了11次的罰球,這趨勢簡直像極了哈登。

    庫裡的哈化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在時代進步的背景下,你要學會去學習對球隊得分有用的,讓那些本該屬於自己的罰球讓裁判看見,而且庫裡的三分投射能力我們不用多說,但是能夠創造幾個3+1出來,那豈不是更好??

    本賽季庫裡場均只有4.2個罰球,而他職業生涯的場均罰球數則為4次,這對於庫裡這樣的巨星來說,的確有些“不公平”,所以在擁有多個得分武器的庫裡,又掌握了這個三分造犯規的技能。但是正如克萊和庫裡之前所說的,不會刻意去騙造犯規,而是去爭取那一個屬於自己的哨。

    我是四元,理性看球,感性評球。謝謝你們的點贊和評論,這會是我持續輸出的動力!

  • 4 # 王萌368

    如果庫裡故意造犯規他早就天天碰瓷兒了,可是他並沒有那麼做,對開拓者的幾個造犯規,基本都是防守者失位,被庫裡抓到空檔造的犯規,和哈登伸腳故意碰瓷兒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方不肯複合又放不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