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利刃號

    對於經歷過《流浪地球》"二刷"乃至"多刷"的觀眾就難免能從片頭的敘述中捕捉到細節:在地球面臨毀滅危機,任何人都不能置之度外的背景下,主角駕駛的重型載重卡車有著異於普通車輛方向盤的駕駛方式。那麼這是怎麼樣的一臺車呢?

    重型載重卡車依舊有"換擋、離合"等操縱步驟,意味著該車不僅是傳統的內燃機動力車輛,動力傳動系統還是較為簡單的手動變速器,但從該車異常強大的透過性和一閃而過的細節早就證明,這輛"全球統一標準"的重型載重卡車不僅所有車輪都具備動力,這些驅動輪更能獨立轉向。

    不同於傳統車輛依靠前輪"慣性轉向"而後輪跟進的機制,能夠獨立轉向並同時提供動力的輪組越多,重型車輛的側向機動性也就更強。

    舉個例子來說明吧。在液力傳動裝置出現之後,履帶式裝甲車輛就能"原地轉向調頭",但這對於大型輪式車輛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MAZ-7907可能是個例外,它的12對輪組中有前後各4個輪組為具備動力的轉向輪,正是這一設計給予了超過30米的它"原地迴旋"的能力。

    毫無疑問,要想駕馭這臺全輪軸可動可轉向的"主角車"肯定不容易,經由片中角色之口我們也能得知,登上它需要至少數年的培訓,而"操縱球"正是讓它動起來的關鍵:相比於傳統的,只能沿著軸向水平面旋轉的方向盤,操縱球具備更靈活的轉動模式,旋轉-往前滾就能令車輛斜著向前推進,一個操作就能取代方向盤和油門的精準配合。卡車司機手中的方向盤換成球或許也是受此啟發。

  • 2 # 勇敢的心aiq

    必須可以

    第一,氫燃料電池的投入使用使得大功率低損耗的驅動能源供應系統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第二,人工智慧系統也趨於穩定,人機互動控制更加沒有問題;

    第三,工業體系製造這樣的龐然大物也完全沒有問題,現階段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企業都有能力生產(詳見大國重器中的礦產車)。

  • 3 # 大雨落幽燕伯強

    我們先了解一下在《流浪地球》裡的車,主要就兩種車型,一種是吳孟達姥爺開的重型運輸車,另一種是軍人小隊駕駛的戰車。

    讓我們瞭解一下這種車以什麼作燃料呢?

    汽油是不可能的,因為一般情況下汽油的凝固點是-75度,然而電影裡兩個孩子偷跑出來的時候,外界溫度是零下80多度,所以不能採用汽油。

    純電動也不可能,因為現代市場的電池主要是鉛鋅電池,它得加註燃料。最新的離電離也受溫度影響。

    而以這車的效能來看,電機驅動是必須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類似於現在國家剛開始推動的“燃料電池”這樣車型的車。

    這樣的車在現代的概念車型中出現過,極寒地區可用。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造價高,造型怪異,不太適合,但對於土豪則可選性較高。

    在未來登月或奔往其行星中,這類車具有極高科研價值,是人們必須使用的工具。所以人們要衝出自己的搖籃,走向更遠的太空,除了長途運載工具宇宙飛船的製造。那麼,在其它行星的短途工具――行星旅行車也得研製。

    流浪地球給我們提示,相信未來一定會研製更好的適應在行星上運輸的車。

  • 4 # 時針本草醫用冷敷貼

    我認為流浪地球裡面的超高階裝載車確實挺出乎我們意料的,我相信憑華人的智慧沒有造不出來的工具!就看實用性了!

  • 5 # 凱哥聊世界

    首先說說動力系統吧。普通燃油肯定是不可能的,地球被推離太陽之後,溫度急劇下降,都已經零下幾十度了,估摸著打火都打不著。“重型運載車”的動力大,燃油的消耗量也是驚人的,但是每個補給站的距離都那麼遠,所以從這方面,用燃油作為燃料肯定是不行的。我個人就更傾向於電力驅動,在電影中男主第一次開這個車的時候,輕點了下“油門”,車就躥出去了,更說明了這一點。在電影的開頭,我們就看到了,用石頭作為燃料的用於推動地球的發動機,採用核聚變技術。地球上已經有1萬臺這樣的發動機了,那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技術已經小型化了,可以在這樣的“重型運載車”上使用,產生電能驅動。

    第二個,我們注意到這個“重型運載車”的轉向異常靈敏,而且傳統意義上方向盤已經變成“地球儀”。我的感覺,這個就是為了科幻而科幻的。地面運輸並不想在空中或者水中,不需要在上和下兩個層面操作,換成了操控球反而增加了運輸車的操作難度。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沒有必要的,並不是說沒有這個技術。

    我覺得在在未來肯定會研發出這類車,特別是核能的小型化應用發麵。因為僅僅在100多年前,我們還不能翱翔天空,可是現在我們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已經可以把探測器發射到月球背面。科技的發展速度是我們人類自己都無法預測的,就像小說《三體》中說的科技大爆炸隨時會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學會鬥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