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蘇說情感
-
2 # 劉偉1449017
我以前也是這樣,但是後來結婚以後有了自己的寶寶了,在對待自己小孩的時候,如果寶寶不聽話那我肯定不是很高興的,那我就會想到我的父母因為我對他們說話衝他們的心裡肯定也很難過,所以我就是經常沒事的時候多和父母嘮嘮嗑,多溝通溝通,彼此之間都可以相互的瞭解,那麼也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的帶著火藥味的講話了。
-
3 # 不凡書屋
這個不是很容易處理的事情。不知這個問題提出者是多大年齡,不同年齡的情況下處理的方法不同。看的出你是很有些自責,但是任何問題都不是單方面的,我先按照不同年齡給予我自己的建議吧。
青少年
青少年時期朝氣蓬勃,做事衝動,總有想衝破束縛,闖蕩世間的豪氣。而同時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做事說話難免會有失控,思慮不周的地方。往往此時又是父母最擔心孩子犯下錯誤的關鍵階段,對孩子的唸叨會頻繁很多且說教更加直接和無情。可以看出你對父母的關心還是非常理解的,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所以建議:
說話前舌頭在嘴巴里繞三圈,說起來好笑但是管用哦。這樣做的目的是說話前考慮、冷靜一下子,也許你說出的話就不一樣,或者就會放棄頂撞回嘴了。
如果首先提出話題的是你,那麼加個前提“我有個事情想聽聽你們的建議”,“我碰到一件事情處理的不好,需要你們的幫助和建議”“有件事我做錯了,我已經知道錯了不希望聽到你們罵我,希望你們幫我分析一下下一步如何處理”等等,也就是說先表明我不希望發生衝突,我很尊重你們。
多看些幽默笑話之類的,當談話過程中即將擦槍走火時,說個冷笑話緩解一下。要訓練自己的幽默感。有幽默感的人談話極少會發脾氣。給你說個小故事吧,二戰時期德國轟炸倫敦,有幅很有名的漫畫。畫的是一個老爺子坐在馬桶上,結果一個炸彈過來房子飛了半邊,老爺子坐在馬桶上哈哈哈大笑,一邊笑一邊說:“我一拉沖水閥,把房頂拉掉了,哈哈哈。”正是這種漫畫讓英華人在殘酷的戰爭中激起了更大的鬥志,也輕蔑的告訴德華人你們的炸彈沒啥了不起。而我在教學過程中見到“死豬不怕開水燙”的主兒,就會一抱拳“大俠,請多關照,好好完成作業。”
學會減壓。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在坐月子期間把家裡的鋁盆砸凹了,原因孩子剛洗涮乾淨又拉了一身,還哭鬧不停,強忍怒火把孩子重新安頓好,還是沒辦法舒緩,我就去廚房拿了個鋁盆狠狠地砸,砸凹了好幾處,心情平復了,繼續做該做的事情。首先宣告,我家廚房和住房是分開的,也就是說我砸盆的時候沒人聽見,呵呵。如果你有怒火需要減壓,建議你練沙包,劈柴,俯臥撐......
中年
中年人是最可憐的吧。上有老下有小,對養育自己一輩子的老人不能頂撞;對正在養育的娃娃不能吼喊;對自己老婆要體貼關懷;對領導要恭敬敬業,簡直沒有舒張的時候。嗨,人到中年基本上也就脾氣磨光光了。如果老人能理解還好,如果碰上有點“糊塗”的老人更不知如何是好,糟糕的時候會躲避。還好看出你是選擇解決和思考如何面對。
還是先講故事吧。我的大姨,她的婆婆八十多歲的時候糊塗得緊,一天中午給她端上飯菜,結果老太太非常生氣,“我早飯還沒吃呢,為什麼給我吃午飯!”旁人給她解釋“老太太,早上吃過了,吃的豆漿麵包,現在十二點了,該吃午飯啦。”越解釋老太太越生氣:“我就是沒吃早飯呢,我不吃午飯,我要吃早飯。”我那大姨厲害把飯菜撤下,回廚房繞了一圈又端出來喊道:“早飯來了~小二上菜~”結果老太太一聽噗嗤笑了:“還是我媳婦好,早飯端床上給我吃。”
對於中年人和老人說話“衝”、“發脾氣”我的建議就是“莫當真”。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會覺得那一切都不是個事兒。難道領導那裡,包括單位領導和家庭領導,憋屈的還不夠麼?鬥爭的還不累麼?在自己父母面前就耍耍賴,逗逗趣兒,時不時調侃老人家一下,也挺好的麼。無論你的年齡有多大在父母面前始終是孩子,始終有撒潑耍賴的權利。父母在,有的用趕緊用。
中年人,要學會調劑自己的心理,學會記住自己是“父母的娃娃”。
很多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總的來說我覺得“樂觀、幽默”也許是你需要的吧。
-
4 # 阿昆7
老是對父母說話很衝,不宜住在一起,忍耐是有限度,一旦撕破了臉就不大好辦,奉勸年輕對父母尊重些,畢竟你也會老的。
回覆列表
是否小時候父母經常打罵你,對你欠缺關愛。
你可以多回憶下小時候父母為了你健康成長那一幕幕,你生病時他們的著急,你歡樂時他們的那句“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