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在研究所
-
2 # 藍音
想要改掉一個孩子身上的缺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是一撮而就的事。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有時缺點被弱化縮小化了被被掩蓋了,
所以到了學校或者其他孩子當中後,由於老師和其他同學不慣著你家孩子,你的孩子在家裡的行為方式受到了其它孩子與老師的制約,
就顯得難融入或格格不入的了,
這些是需要些時間和一個磨合過程,
接下來,規範孩子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群的共識標準時,
孩子就會有所觸動,接受,或者自己也開始糾正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不被大家(同學,老師)接受認可的方式時,孩子也會收斂起自己的這套,適應大家集體環境的這些了。
集體利益是最好限制個人不良行為的最佳場合,
但同時,由於過於過於集中,緊張,程式化的教育方式,也會限制了一些孩子的自由,天性,個性張揚的自信感的增加和發揮,
所以作為每一位孩子的家長,要利用好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各種場合,因勢利導,適時教孩子,在各種不同場,講,教給它,應該怎樣做是得體的,是對的,怎樣做是不應該會被人恥笑的,是缺乏教養家教的體現。
所以家庭教育這塊要重視起來,身教勝於言教,做到哪兒!說到哪兒!以身作則常年累月的,潛移默化,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的,也是孩子啟蒙最好的模板,榜樣,偶像,範本,總之孩子未來素質高低,優缺點多少,都會與你這個做父母有著內在必然的聯絡的,密不可分的。
孩子身上有缺點,父母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恆的心態,幫助孩子改掉缺,要循循漸進,因勢利導,一定要有耐心,恩威並用,軟硬兼施,有地放失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
3 # 奕斐有話說
孩子沒有優缺點,只有特點。
放在你認為合適的地方就是有點,
放在你認為不合適的地方就是缺點。
-
4 # 嘻哈媽媽理想國
關於如何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這個話題,關鍵在於父母的態度而不是孩子的行為。
首先,父母應該識別孩子本來的氣質型別,接納孩子的性情而不是試圖去改變他。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因為父母要面對的不僅是孩子的行為與自己的期望之間的矛盾,還要面對周圍輿論的壓力。理解孩子的性情後,不能給孩子貼標籤,尤其不能對孩子說他是什麼性格,而應該理解孩子,進行進一步的鼓勵,讓孩子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比如,我的孩子是偏慢熱型性格,在交朋友和麵對陌生人時習慣躲避,我的做法是堅決不在他表現出怯懦時發火,而是增加外出活動時間,製造和同齡人的接觸機會。
其次,理解孩子不同發展階段的行為特徵。在孩子3-6歲的心智發展時期,會經歷特別黏人、害羞、不合群、動手打人、說髒話、偷盜,說謊等在成人看來是缺點的行為,可是如果理解了孩子的心智發展,就會明白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只把這些行為當做和穿衣吃飯一樣平常。他們的很多行為不過是心智發展和行為發展不協調的結果,某些行為也不過是在單純的模仿。比如,你發現孩子說髒話。其實他不一定理解髒話的意思,他只是模仿大人的行為,從大人的反饋中發展語言的力量。
最後,為人父母不要太注重於發展孩子的缺點。應該要記住一點,犯錯誤是學習的最好機會。我們要抓住孩子犯錯誤的機會,做好引導工作。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孩子表現差的時候也別表現過度。
有一個很經典的案例。一群孩子總喜歡踢小區裡的垃圾桶,把垃圾弄的到處都是,任人怎麼罵也制止不了,越是有人制止他們越踢得起勁。後來,有個老爺爺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每天按時去踢垃圾桶,就給他們每人5美分的獎勵。過一段時間,老人只給2美分,再過一段時間老人不給錢了。這群孩子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到後來再也不願意踢了。
所以,面對孩子的缺點,說教和暴力制止往往最為無效
一句話,你以為孩子養成什麼樣的優點,就多關注他在這個優點上表現出的行為,哪怕事情在小一定要多鼓勵。
-
5 # 海明物理
這個得一分為二來看待,有些是必須要改的缺點,比如孩子如果沒禮貌,喜歡任著性子來,那麼這個,首先應該給他定好一定的行為規範,同時自己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加以示範,才能慢慢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當然,有些缺點其實並非為缺點,那是可以加以引導,轉化為優點的,對於和孩子溝通,我認為應該尊重孩子的觀點,用心傾聽,很多家長其實只是把孩子的觀點當作是童言,從沒有真正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觀點得到重視,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成果。
回覆列表
缺點如果真的是缺點,就是要調整和彌補,為什麼需要變成優點?關鍵是要確認是缺點。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有缺點,是我們沒能看到某個特點的不同價值,才會變成缺點。打破成人觀念,更平等地對待孩子,或許就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