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不吃水果的同學

    現在許多的孩子,都因為家人的一手包辦,而形成了做事拖拖拉拉、起床拖拖拉拉,做什麼都拖拖拉拉。

    當孩子形成了拖延症後,想要再改就比較難了,所以家長最好在孩子形成拖延症之前糾正孩子。

    要如何糾正孩子的拖延症,其實根本在於家長,只要家長不過多縱容孩子,就不會形成拖延症。

    糾正拖延症

    1、塑造孩子的時間觀念,可以透過跟孩子玩時間遊戲,讓孩子知道自己拖延時間可以做多少事情。

    2、給孩子講事例,透過事例,比如拖延的時間有可能會救人命。來讓孩子糾正拖延。

    3、透過物質獎勵孩子,來讓他減少拖延習慣。

    4、不要打罵孩子,這樣會起到逆反心理。要跟孩子講道理。

    5、消除孩子拖延症的原因,比如吃飯拖延,多是因為在看電視,那麼就可以關掉電視,專心吃飯。

    6、讓孩子知道拖延的後果,比如拖延晚起床,去學校晚,要挨老師批評。

    7、和孩子進行比賽,看誰先完成事情,這樣就會慢慢減少孩子的拖延時間,讓孩成為注重時間的孩子。

    8、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透過管理自己的時間,每當孩子自己時間不夠,就會反思自己到底因為什麼時間不夠用。

    家長要透過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減少並消除拖延症,不要一味地縱容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拖延症越來越嚴重。

  • 2 # 夕月和晨風

    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比較調皮,做事情的時候要麼拖拖拉拉,要麼敷衍了事。家長教育的時候,孩子愛理不理,甚至是無視家長的存在。

    孩子是故意這樣的嗎?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前額皮質(計劃和專注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他們的大腦總是處在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

    作為家長應該轉換認知視角,把孩子的調皮看成是探索能力和學習能力的表現,這樣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多一點耐心。

    孩子剛出生的頭幾年是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孩子大腦的神經連線和路徑以驚人的速度生長。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結構可以長到成年人的90%。同時,孩子大腦中的路徑如果形成就逐漸會被固化。所以這是孩子行為習慣、思考習慣和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調皮、馬虎和拖延呢?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呢?

    1. 首先,孩子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不知道怎麼做好這件事情。

    舉個例子,讓小孩做一道數學題,他根本不會做。所以他的注意力可能一下子就分散了,導致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家長、老師催促的時候,他就馬馬虎虎完成了。沒有人催促的時候,他就拖延時間。

    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不斷練習,並且不斷地獲得反饋,再慢慢改進。而為了讓孩子聽到並理解家長的話,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更有耐心,最好是蹲下來,平視孩子,平靜地跟孩子交流。

    2. 其次,孩子對事情缺乏興趣。

    當孩子發自內心的認可一件事情,他就會專注,而專注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受到心流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最快樂的,學東西也是最快的。比如孩子不喜歡刷牙,讓他刷牙的時候老是拖拖拉拉。不妨跟他說,“我們一起去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奧特曼的牙刷,晚上我們一起用奧特曼,趕走牙齒裡面的蟲子‘怪獸’。”

    作為家長,應該更多地瞭解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找到他的興趣所在,並且投其所好。這樣孩子就跟著家長地節奏走了。

    3. 最後,孩子沒有規則意識。

    所以要建立規則,並且保持一致性。比如,孩子不喜歡上學,每天早上不肯起床,拖延時間,等到時間來不及了就馬馬虎虎地出門了。家長可以在頭一天晚上跟孩子約定好,“如果你明天早上準時起床的話,晚上放學可以給你多看15分鐘的電視(這個條件可以投孩子所好)。

    如果做不到,明天就取消了看電視。明天早上我會定兩個鬧鐘,第一個鬧鐘是你的起床時間,第二個鬧鐘是你的出門時間。”定兩個鬧鐘是為了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做好出門的準備工作。

    既然建立了規則,就不應該隨意打破,要保持一致性。孩子需要遵守的規則,家長也應一同遵守。如果出現例外的現象,需要打破這個規則,也需要跟孩子講清楚。孩子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理解才會信服家長。

    總之,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當家長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了孩子的內在需求,更利於形成和諧的親子關係。而和諧的親子關係更利於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思考習慣和學習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鮮豌豆怎麼儲存才能又保鮮又放的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