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燃燒島鏈

    頭戴M35鋼盔,手拿MP38/40衝鋒槍,屁股後面掛個金屬圓桶,這就是一副標準的二戰德軍士兵形象。這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個無論何時何地都掛在身上的圓筒。

    曾經對於那個圓筒到底是什麼的猜測很多,有認為是飯盒的,或是什麼秘密武器的。其實這是德國M31型防毒面具筒,也就是防毒面具的包裝盒和攜行裝具。它由薄鐵皮衝壓而成,表面有瓦楞狀的加強筋。直徑12釐米,長度不盡相同,其中國防軍型長27釐米,空軍型長24釐米。內裝一具防毒面具,一個備用過濾罐,一副備用鏡片。

    一戰中交戰雙方大量使用毒氣武器,德國的小鬍子元首也深受其害。所以二戰中的德軍十分重視單兵防毒面具的配備,規定“防毒面具必須隨身隨時攜帶”,這一規定也被德軍士兵嚴格的遵守了下來。所以才能在各個戰場上看到攜帶著M31衝鋒陷陣的德軍士兵。

    由於防毒面具需要隨時隨地的隨身攜帶,但是防毒面具本身又很脆弱。它的面罩和管路都是橡膠材質,儲存不當就會老化。鏡片是玻璃的十分易碎。而過濾罐中的活性炭則易受潮失效。用普通帆布製作的裝具很難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下保證防毒面具不受損傷。於是嚴謹的德華人乾脆就把它設計成了能夠密封的鐵罐子。

  • 2 # 司馬長史

    廢話不多說,先放張圖讓大家看看:

    二戰中德軍士兵的裝備非常的帥氣,每個德軍士兵上至槍彈,下至衣服鞋子頭盔都是當時標準軍隊的典範,德軍士兵除了基本裝備外,還每人都帶一個鐵罐子,對於這個鐵罐子,大家一般認為是吃飯的傢伙,但仔細一看,不對,吃飯用這個又長又圓的鐵罐,完全不方便啊,在軍隊中任何都是爭分奪秒,用這個鐵疙瘩吃飯,很費時,所以這個肯定不是用來吃飯的。

    其實這個罐子是用來裝法寶的,專門針對毒氣的法寶,這個鐵罐子叫防毒面具盒,裡面裝著防毒面具,這個裝備也只是德軍這種有錢人才有的,其他軍隊雖然有防毒面具,但沒有做到人手一個,尤其是在中國戰場,殘暴的日寇就經常使用毒氣彈,我軍由於缺少防毒面具,每次遭遇毒氣彈時都很無奈,傷亡也比較慘重,沒有防毒面具,大家都只是簡單地捂住口鼻,這個場景在抗戰劇中經常出現。

    英美等國也是有錢的主,因此在軍中也裝備有防毒面具,但是沒有德軍這個顯眼,毒氣彈時法國最先研製出來的,隨後各國都跟著研究化學武器,在一戰中毒氣彈的殺傷力使各國都很吃驚,1925年多國簽訂了《日內瓦協定書》,同意在戰場上不使用毒氣彈,但是戰爭打起來後,沒有國家遵守。

  • 3 # 諸葛小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類第一次大規模投入了化學武器用於戰爭,造成了數百萬人的傷亡。戰後的國際公約《日內瓦議定書》規定各國軍隊禁止在戰場上使用毒氣彈等化學武器。在1918年10月15日,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遭芥子氣攻擊,希特勒在此戰中短暫失明,據說原因是他的鬍子太厚太多了,沒法好好帶上防毒面具。因此希特勒掌權後開始大力推進防毒面具研發,所有德軍士兵都有一份,這就是德軍身後那個罐子的作用。不過幸好化學武器在二戰時沒有發威,這個罐子也沒能用得上。

    到了二戰前,日內瓦公約並沒有禁止各國不能儲存甚至裝備化學武器,希特勒吸取自己的教訓,讓防毒面具成了陸軍的標配。雖然在歐美及蘇聯,防毒面具也被作為標配配發,但是德國對這一點更為重視,它專門設計了一個容器用於裝防毒面具,並且嚴格規定士兵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攜帶防毒面具。這也就是很多照片裡都能看見德國步兵背後有一個大的圓柱形鐵罐的原因。這個罐子而且還經過特殊處理,不但刷上了低能見度塗層,還嚴格密封並且內部加活性炭防潮。

    不過幸好的是,雖然各國都大力開發了各種武器,但二戰的歐洲戰場並沒有出現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的戰鬥。實際一戰裡就已經證明,要掌握天氣狀況釋放毒氣非常困難,非常依賴風向,經常搞死自己人。

    而且二戰與一戰的大量塹壕戰,陣地戰不一樣,普遍為閃電戰,運動戰,因此德國根本沒機會使用毒氣,而它的敵對方也就沒有使用先毒氣,先當出頭鳥的膽量。所以二戰中也只有日本與義大利使用了毒氣。

    當然這不能說德華人的準備就沒用,因為防毒面具的大量普及才是遏制這些低端的直接吸入型毒氣的使用的根本。當然,現代的生化武器已經發展到了及其恐怖的階段,也早就不是防毒面具就能解決的事了,不過這些武器也只有科技先進的大國才有,中東的化學武器其實都是50年代的水平甚至還有一戰時用的氯氣,防毒面具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跟別的女人說老婆的壞話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