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靜息波瀾
-
2 # 一葉楓流
會的。
如果是下雨或者穿過積雨雲,雲中的電荷會積聚在機翼和機身上。雲中的閃電也會穿過機身或者沿著機身表面傳導。閃電會影響機載電子裝置工作,甚至損壞。
同時飛機本身也會產生靜電荷,如果大氣條件合適就會放電。
乘飛機的時候注意一下,機翼外側後緣都有細的短杆,那就是放電杆。
-
3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會遭到雷擊呀!
民航客機在做巡航飛行的時候大部分位於對流層之上,這個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麼雲,自然就沒有因為雲層變化而產生的風雨雷電等現象。但是民航客機在起飛降落的時候則是要穿過雲層,如果這個時候剛好在颳風下雨打雷,那飛機就有被雷擊的可能了。下面這張圖就是飛機被雷電擊中時候的瞬間。
而根據統計,平均下來一架飛機每年都會被雷電劈中一次。當飛機被閃電擊中後,由於電流流動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所以會造成飛機表面的燒蝕、凹坑甚至於破洞——尤其是現在的複合材料,極易被電流損傷【下圖就是被閃電擊傷的飛機發動機,圖片來源於網路】。而如果閃電擊中的是油箱,那麼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此外,閃電產生的電磁場也有可能會損壞飛機上的電子裝置。
為了儘量防止飛機被雷劈中、保證飛機的飛行安全,飛機工程師、航空公司和機場做了下面這些事情:1,透過及時的氣象預報,知道當地的天氣情況,在雷電交加的時候儘量不讓飛機飛行,或者透過雷達探測等方法,知道帶點雲層的位置,儘量避開。
2,我們知道,之所以雷電會擊中某一個物體,完全是因為這個物體表面上積聚了跟雲層中相反的電荷,所以飛機在設計的時候會在機翼、翼尖等位置安放“放電刷”【如下圖所示,圖片來源於網路】。這種東西就好像是平時我們看到的大貨車後面拖著的拖地鐵鏈一樣,可以透過這樣的裝置把飛機上的電荷全部都排放掉,這樣飛機就不會有“吸引雷電”的體質了。
3,透過特殊設計(比如說在複合材料中增加金屬導電體,使用特殊的塗料等),讓飛機的表面能夠經受住一定強度的雷擊。並且這些部分都需要進行防雷測試,透過之後才可以使用。下圖就是中國研製的C919飛機機頭部分在進行防雷測試。
4,在飛機設計的時候就要能夠充分考慮到飛機被雷電擊中的情況,把那些容易被雷電損傷的部件,例如說關健的電子部件等,透過一定的措施保護起來,防止雷電讓這些儀器失靈。而油箱之類的部件則需要密封好、防止其被閃電擊中。
所以在層層的保護之下,飛機雖然會被閃電擊中,但是幾乎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事故,大家可以放心。 -
4 # 一坑四彈
會遭到雷擊,只要做好防護,並無大礙。
雷擊就是被閃電擊中,俗稱“觸電”,電有3個特性,掌握好再採取相應的措施就會把損失降低到最小。
第一,等電位效應
電之所以會帶來損害,是因為有電流流過,電流的熱效應會燒焦物體,帶來損害。如果一個物體各處電位相等,就不會有電流流過,也不會帶來損害。
高壓電纜的帶電操作就是這個原理,維修人員穿的衣服是用銅線紡織而成,與高壓電接觸的時候各處形成了等電位,身體各部分電壓相等,也就不會產生電流,所以並不會觸電。同樣道理,飛機內部透過搭鐵線將各個部分全部連通,也是一個等電位體,即使被高壓電擊中也不會產生大電流。飛機外殼的複合材料在加工過程中會鋪設銅網或噴塗導電材料,對內部裝置形成保護,雷電打過來基本沒影響。
第二,最短路徑
電很聰明,只走電阻最小的路徑,和水往低處流一個道理。有電流流過,設定一個電阻最小的路徑就可以把電流引導到想讓它去的地方,飛機在容易受到雷擊的地方(機頭部位的雷達罩)設有匯流條,有電過來直接順著匯流條就流走了,不會在飛機內部亂竄,毀壞裝置,傷及無辜。
打個形象的比喻,你帶個銅帽子,銅帽子和大地用導線連起來良好接地,有雷劈過來你也沒啥事,電都從電線走掉了,不會從你身上過。
第三,尖端聚集
設定放電刷,飛行過程中的靜電透過放電刷洩放到空氣中,不會積累起來引來雷電。放電刷手指粗細,上面有十來根細細的金屬絲,飛行中與空氣摩擦的靜電全部透過放電刷走掉。一架飛機在機身各處都安裝有放電刷,大型飛機能裝幾十個,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最好的辦法就是避開雷雨區,飛機裝的都有氣象雷達,能預警雷電活動的區域,地面人員也會隨時把氣象狀況通知給飛機,有雷電活動及時避開。
回覆列表
或許會,或許不會!
除非上帝允許,上帝不允許是不會發生雷擊飛機事件的。因為飛機上每個人的生命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