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網友稱,他來自四川成都,上世紀60年代出生,和妻子早年離婚,獨自撫養女兒長大。18歲的女兒想去加拿大留學,他二話不說拿出大部分積蓄供女兒出國。然而女兒到了加拿大不到一週,就把300萬元全部轉走。這300萬元是他以女兒的名義存的,卡和密碼都由他掌管。但女兒偷了卡,並且試出了密碼,將300萬元轉走。博文指出,女兒不僅不去學校報到,反而開始天天吃喝玩樂買奢侈品,並且在微博和朋友圈上高調炫耀。拿著父親的血汗錢肆意糟蹋,還交了個男朋友一起玩,抽菸喝酒樣樣精通。他透過微信聯絡女兒,但女兒直接把他拉黑了,其他家人也都聯絡不到她。他輾轉找到女兒的朋友,讓她幫忙轉發訊息給女兒:沒過多久這位朋友也被拉黑了。無奈的他只好發微博求助訴苦。微博上,該父親不僅公佈了女兒的姓名和照片,還說女兒“禽獸不如”“斑斑劣跡”“泯滅人性”等。該父親發完微博後,很快收到了很多網友的回覆。面對指責他洩露女兒隱私的質疑,該父親稱他也很無奈。“如果女兒好好讀書,轉走300萬我什麼都不會說。然而女兒這樣大肆揮霍實在不是辦法。”
回覆列表
-
1 # 發現爸爸
“女兒轉走父親300萬元到國外揮霍”這件事,其實並不是因為單親家庭的問題,而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只是,因為是單親家庭,家長容易因為內疚或者是較少時間陪伴,導致孩子的性格出現任性、自我、無規則之心等特點,但是,就這件事而言,更多的是這位女兒對金錢完全沒有正確認知的。
畢竟,300萬並不是小金額,是多少職場人士多年打拼都不見得能獲得的財富?這位女孩輕易就將這些錢揮霍掉,在她眼裡,這或許真的只是貨幣,而不是父親辛苦賺回的成果,她也不知道這些財富可以創造哪些更有價值的意義,例如幫助貧困家庭、貧困孩子等。
如果一個孩子對錢是沒有正確的認知、對於金錢之間的利害關係不明白、也不知道錢應該怎麼花,甚至不知道一筆錢對於整個家庭的意義,那麼他終究會為自己的無知而付出慘重的代價。
行為的錯誤,必然是在意識、品行上存在不足,如果擅用金額巨大(相對孩子的生產能力和消費能力而言),家長們必須要進行強制的糾正和及時的引導。
1、敗家與犯罪都源自不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擅用父母的大額資金,往往是因為對錢的理解只停留在淺薄的“可以進行購買和交易”,對於金錢真正的社會價值缺乏嚴重的認知,不懂得錢的來之不易也更不會懂得珍惜。
不珍惜財富的人終究會被財富所拋棄。對金錢沒有認知的人,不會懂得錢是要“賺得有理、花得有方”,更不會懂得創造財富。
另外,擅用他人財物的孩子,往往自私而缺乏“他人”意識。將父母的錢等同於自己可以花的錢,常見的啃老族和白眼狼,就是潛伏在這些孩子裡。
沒有透過努力就希望快速滿足自己的慾望,這往往是貪汙、擅自挪用公款、搶劫等犯罪行為的源頭。
2、品行問題就是家庭教育的缺位
18歲以下青少年心理發展不成熟,加之自控能力尚未成型,許多不良行為就都源自於教育缺位。擅用父母金錢進行大額消費,就是孩子的是非觀和自控力教育的缺位。
1-3歲的幼兒因為自我意識尚未形成,隨意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玩,不算是品行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父母就要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形成“物品歸物主所有”的觀念,使孩子懂得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學會剋制自己的慾望。
大部分孩子擅用他人金錢的時候,都會因為擔心被發現後受懲罰而感到焦慮和害怕,但是又因無法抗拒慾望和物質的誘惑而不能自制。
所以,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無論金額大小,家長都要予以重視,與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和教育,杜絕再犯。
否則,偶爾的不當行為受到預設或者被輕易原諒,孩子總是傾向於滿足自己的需要,以後容易明知故犯。
是非觀念混亂、把握不準事物對與錯的界限、情感上缺乏恥辱感、不能用正確的觀念抑制不良的慾望等等,都是是孩子品行偏差的重要原因。
在是與非面前,堅決不能以“他還是個孩子”為由進行開脫。
3、強化對虛擬貨幣的感知
隨著信用卡和移動端支付的普及,大人們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不知不覺中,總是花了很多錢。
而在各大平臺中所謂的打賞主播,也是透過虛擬的貨幣進行。年幼的孩子,原本在金錢認知和自控能力方面就存在一定的空白,再加上虛擬貨幣的不真實感,則會更容易讓孩子“衝動消費”。
所以,強化孩子對虛擬貨幣的認識與感知,是現代家庭教育需要新增的重要一環。
4、家長的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重視金錢管理、正確的消費觀、良好的消費習慣等財商教育,是重要的家庭教育內容,需要家長的諄諄教導和以身作則,“言傳”和“身教”兩手都要硬。
正在本文所列舉的案例中,父母輕易讓孩子知道支付軟體的密碼、將大筆現金輕率置放在家裡等行為,本身就屬於嚴重的錯誤行為,讓自控能力尚弱的孩子容易滋不良的消費認知和行為。
孩子的錯誤,往往也是家長的錯誤反射。
給爸爸的一句話:如果媽媽更善於向孩子傳遞精打細算、選購得當的生活習慣,那爸爸就應該讓孩子學會財富規劃,並激發孩子創造財富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