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泜河泛舟

    由於個人愛好和情緒不同,人們表達的方式方式也不相同。沉靜安穩的人喜歡安靜的環境,喜歡幽靜的自然;性格外向的人喜歡熱鬧,喜歡熱烈的顏色。那麼喜歡靠窗坐或喜歡停留在一些建築或設施附近,我覺得是由一個人的心境、情緒導致,尤其是靠窗坐,它是一個人心緒活動的反映,是心靈釋放的一種方式。

    喜歡靠窗坐,可以放飛自由的心靈。請看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朦朧而意蘊豐富的畫面中,那扇“窗子”是連線通向外界的橋樑。古人的詩歌中,數不盡的句子更是讓我們看到一個個靠窗而坐、抒發情感的才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一種相思,“小軒窗 正梳妝”是一種懷念,“寂寥窗戶外,時見一舟還”是一種寂寥落寞的心境。你看,坐在窗前,自己的思緒翻飛,自己的心靈馳騁;喜歡坐在窗前,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平日裡,可能有各種羈絆,靠窗而坐,可以說寄託了感情,放鬆了心情。

    喜歡靠窗坐,可以與自然融合。靠窗而坐,嗅著清新的空氣,遙望廣闊的大地,仰看遼闊的天空,用一顆熱愛生活的心,與自然對話。“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廣闊的西嶺雪山,萬里的東吳船隻,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胸襟何等開闊!而又含有無盡的孤獨與傷感;“高窗瞰遠郊,暮色起秋山”透過窗,看到遠方的郊野,看到秋天暮色裡連綿的山,一種無奈縈繞其間;“況乃秋日光,玲瓏曉窗裡”“ 枕上見千里,窗中窺萬室”,你能看到不同的景物,不同的心境。古人這樣,現在的人也會,依窗而作,目觀遠方,在與自然的對話中,享受短暫的安靜。依窗而作,展現了人的豐富感情。喜思慮,愛寧靜的人對依窗而作情有獨鍾。

    喜歡靠窗坐,愉悅心情。都市生活急促而忙碌,所以人們也就喜歡靠窗而坐,或留戀建築,寄託思緒。尤其是,當人在忙碌之餘,在窗前或品一杯香茗,或看一頁書,在這裡,去盡了平日的繁雜,悠閒了心境。窗戶之外是燦爛的Sunny;明亮的光線,也調節著人的情緒,令人情緒振作,心情愉悅。依窗而坐,也展現著一個人的善感的性格。

    喜歡靠窗坐或喜歡停留在一些建築或設施附近我覺得是由一個人的心境、情緒導致,它是一個人心緒活動的反映。在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在忙碌緊張的生活節奏裡,找一處悠閒之所,放鬆心情,愉悅身心,無論如何,都是不錯的選擇。

  • 2 # 繁華魅惑

    不是學心理學的,只能從自己剖析一下。我曾經喜歡坐靠牆靠窗,只要自己一塊小天地的位置。靠牆覺得安全,那怕是床三面靠牆我也是可以的,曾經動盪不安的婚姻讓我覺得那怕一面牆也是一份無力的依靠。從遇見了現在的老公睡在哪,或者靠不靠牆都無所謂。心裡安穩其實什麼都不是問題。

    靠窗是想看著窗外的風景一一掠過,以前我坐車是睡不著的,沒有什麼事可做,看看窗外,神遊物外,也是旅途中自己找的樂趣。後來坐在哪我都能睡一小會,好像也沒有什麼喜歡坐哪。

    至於地鐵,公交我喜歡坐邊上,萬一有需要讓座的情形也方便一些。安靜的歲月從容,不計較一角一隅,沒有做到,也盡力而為。

    也行心理學會剖析出很多,但一步步腳下的路會更有意義。

  • 3 # 小君的生活Vlog

    其實我也是喜歡坐在靠窗邊的位置(不過當然是在公交車有很多位置的情況下,不然就只能將就了)。用我自己做典型分析哈!通常來說呢,我覺得坐在窗邊視野開闊,心情也就舒暢。不靠窗的只能看車廂內,很壓抑很無聊。喜歡坐在窗邊的人嘛,看事情看得比較開、性格比較開朗外向、喜歡笑、熱愛生活、但是喜歡把事情收在心裡,內心總是有些小小的孤獨愁緒。嘛!分析完了!也有可能那個人不喜歡坐車或暈車什麼的,看窗外坐窗邊總是會感覺好得多。

  • 4 # 努力生活的諾媽

    喜歡靠窗坐或喜歡在某一個地方停留的人,我覺得他們都有一顆敏感柔軟的內心,心理活動豐富,常常會因為一棵樹,一朵雲,路邊匆匆而過的某個人,而產生無線的聯想和感慨,有著“林黛玉式”性格特徵。

    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靠窗坐的人,尤其是坐公交或火車的時候,似乎遠離了車內的嘈雜,靜靜地看著飛馳而過的廣告牌和建築,感受著時間的流逝,獲得了難得的內心寧靜。

    14年去青島旅遊,我們來到了一片民國時期的建築群,清幽曲折的瀝青小路,古色古香的二層洋樓,斑駁的淺棕色圍牆,偶爾攀爬著幾顆藤曼,隔著門縫往裡看,小院裡點綴著一兩棵開花的樹。我撫摸著有歷史感的圍牆,想象著屋裡主人的生活。慢慢的往前走,生怕弄丟了歷史的一點點小間隙。但就在我沉浸在豐富的內心世界時,老公說他餓了,非要趕快去找吃的,把我高雅的心境弄的蕩然無存。我們兩個真是不同的人,埋怨他不懂得欣賞,破壞了我的好心境!

    喜歡靠窗坐的朋友們,是不是和我有一樣的性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看起來越是樂觀的人,越是容易得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