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T人劉俊明
-
2 # 大學生程式設計指南
作為一個在一線寫程式碼十幾年的老兵,在實際工作中的確遇到過有些公司對培訓機構出來的程式設計師有所偏見,正常來講參加培訓補強自己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強這才是培訓的主要因素,本質上來講現在的培訓很多是有點變味的,培訓在短時間內能梳理思路或者短時間內能夠找到學習程式設計的感覺所謂的培訓只是讓自己變得更強,而不是完全依賴培訓讓自己一下子脫胎換骨了。
為什麼覺得現在的培訓已經不是當初培訓的樣子了?
1.培訓的目的只是為了補強,如果零基礎參加培訓透過的自己的努力開竅了,找到了學習程式設計的感覺,培訓完了就要懂得繼續補強,培訓不是萬能的,現在很多人把參加培訓當做救命的稻草,在裡面找到感覺之後又覺得自己學的差不多了,到了社會上找工作有沒有清晰的認識到自己,覺得自己花大價錢,出去就應該找個工資還不錯的工作,但現實是殘酷的,很多人碰壁,結果一次次的面試倒是把企業裡面的一些技術人員給搞煩了,水平不咋樣,眼光還高,華而不實,而且很多吹噓的造假很多,讓講究實事求是的技術面試官討厭。
2.現在很多的機構誇大了培訓的作用,培訓主要是補強,這麼短的時間可以讓人入門或者學到一些框架,要想在這個行業持久做下去還是需要後續的持續的補強,培訓完能夠找到不錯工作的,基本上屬於之前基礎還是不錯,在培訓過程中強化下,明確下學習的方向,知道如何去學習了,然後加上之前的基礎才造就了後續的結果,所以要不要參加培訓不能跟風,要清楚認清自己的實際狀態,很多人就很聰明,基礎打得也不錯,想透過培訓進一步強化下自己的基本功,這種型別的肯定不會讓面試官覺得討厭,本來培訓補強自己的知識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不要讓事情變味。
要不要參加培訓還是要自己來把握,建議真想參加培訓的先自學一段時間找找感覺,打點基礎,不然即使參加培訓出來也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
-
3 # lhy147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回答一下,作為一個6年網際網路HR想表達一下我的想法;
篩選簡歷的時候,6年前可以收到不少相關專業、1年以上開發經驗的簡歷,發現簡歷還好,基本上面試的學員都還是相關專業,3年前收到的簡歷更多,所以就需要提高學歷和經驗,後來越來面試發現水分太大,測試題錯誤連篇,就不得不再提高學歷和經驗的要求;
想想為什麼企業會提高要求?在面試的人多了之後發現有不少簡歷造假,所以企業不得不提高要求;
當然了在我工作過的公司中也有和培訓機構合作的公司,我也去現場招聘過,我們合作的是優就業
我認為是我合作過的培訓機構的最好的機構了,該機構的學員簡歷普遍比較真實,即使包裝也相對真實,不是特別假,不像某些機構包裝的特別過分,假學歷假年紀,其他的更不用說了
重點是在優就業招聘,相對成本比價低,普遍學歷比價好,學員素質相對較好,工作人員也很負責認真,技術反饋也比較好
回覆列表
我帶軟體開發團隊多年,目前我們開發團隊中也有在培訓機構學習過的程式設計師,我從來沒有歧視過培訓機構出來的程式設計師,我想大多數IT行業的人也都不會歧視,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IT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多學科融合的行業,並不是所有從事IT行業的人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出身,物理、機械、化學、財經等專業出身的IT人士大有人在。這就導致IT行業的包容性非常強,各行業的人才都有發展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麼IT行業能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程式設計師群體大部分人都有過培訓經歷,大型軟體公司更是如此。我曾經就為很多大型軟體公司做過很多次技術內訓,參加培訓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反而是一個積極學習提升技能的過程。不僅在國內,國外的科技公司也都會定期組織各種培訓,有的還要納入到員工的考核指標當中。
第三,除了在面試環節,沒有人關注程式設計師是否是培訓機構出來的。通常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會跟面試者交流一下在培訓期間學習的具體內容,以及相關技術的掌握情況,是否能獨立熟練應用等等,如果達到用人單位對開發崗位的要求,那麼一樣可以順利入職。
這裡面要說一個情況,就是有的培訓機構對學員的簡歷包裝過度,不少學員對程式設計的掌握情況與簡歷中的描述有較大的差異,這導致很多用人單位對培訓機構出來的學生非常謹慎。但是謹慎並不是歧視,這是兩個概念。
目前IT行業正處在高速發展期,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的發展,整個行業的人才缺口非常大,尤其是大資料行業。所以僅僅依靠傳統體制教育是解決不了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的,培訓機構能有效彌補IT行業的人才缺口。所以,不用擔心從培訓機構出來的程式設計師會受到歧視,因為沒有人會歧視優秀的程式設計師!
如果有大資料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諮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