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亭殿閣

    走進歷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千年風雲裡,劉邦和劉備的名字熠熠生輝。

    按照輩分,劉備是劉邦嫡孫中山靖王劉勝後代,劉邦算是劉備爺爺的爺爺了,劉家骨子裡流淌著不服輸的血,哪怕兩個人相隔了四百歲,但是都想一統天下,當然,歷史告訴我們,逐鹿中原的群雄爭霸賽,劉邦是勝利者,開創了漢朝,而劉備空留遺憾,他是個英雄,但他失敗了。

    如果說性格,我想翻來史書,能找出比劉邦和劉備更歡脫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都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大抵在正常劇本里,英雄在揚名天下之前,必須先被折磨的死去活來,然後奮發圖強——但是!對於劉邦和劉備來說,根本沒有這回事。劉邦小時候,別說磨難,沒把他爹他哥哥磨死就很好了,放著農活不做,天天在外面晃悠,一言不合行至大梁,挖空心思想到信陵君門下做門客,奈何信陵君在他趕到的時候已經墳頭綠草瑩了,之後他就轉投了信陵君的門客張耳門下,不幸的是,這位仁兄很快就因為魏國滅亡做了逃犯,一番折騰之後,劉邦老老實實回了沛縣,做了亭長。而劉備呢?除去少年喪父以外,他過得十分灑脫,納著草鞋和草蓆,整天吆喝著一幫小弟一起打打鬧鬧,他不愛讀聖賢書,就愛舞槍弄棒。總之,無論是劉邦還是劉備,打小都是兩個熊孩子,而且在他們的性格里,有讓人不可思議的樂觀,彷彿無論是什麼樣的境遇,都阻止不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情。

    兩個熊孩子慢慢長大,幾乎都是在十幾歲的時候,他們的內心,突然完成了一次蛻變——好比,從初中生,一下子變成了大學生。劉邦的蛻變來自於親眼看見秦始皇出遊的威風八面,那一刻,他毫不猶豫的脫口而出:"大丈夫就該如此!"而劉備的蛻變,是他自發的,每次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他總是要扮演皇帝的色,在他心裡,他就該是個英雄。

    論性格,這兩個人不分彼此,論人際,他們也都擁有一大批自己的死忠粉,劉邦不用說,他的號召力在歷史上人人有目共睹,江湖上走的開,劉備有關羽有張飛,又有諸葛亮。

    那麼,為什麼他們之間的結局相差如此大呢?

    劉邦和劉備就像兩根相交的平行線,重合著相似的早期經歷,部分性格,但是最終漸行漸遠,劉邦和劉備兩個極端的反面就是,一個薄情寡義,厚臉皮,一個重情重義,太慈悲。

    劉邦是個混混,天下男人都有的劣根在他身上無限放大——好色,老婆關在敵營,他美人在懷;無恥,項羽威脅說煮了他父親老婆吃,他還嬉皮笑臉的要分一杯羹;自私,在逃跑的旅途中,他一次又一次把親生孩子踢下車,就為了減輕重量,如此薄情寡義,前無來者。這樣的人,不是好人,但是他能成大事,因為他壓根不在乎名譽,在亂世之中,太過於重視自己的身份的人,往往被束縛,當然,他也沒有身份可以計較,索性放開拳腳。

    劉邦的一生大起大落的時候多了去了,當年在沛縣,他只是個小小的亭長,呂雉都看不上,每天面對著妻子一張苦瓜臉依然整日嘻嘻哈哈;入關滅秦,鴻門宴上他隱忍至極,最後還逃跑了,換做一般人,肯定躲起來不見人了,可是他不一樣,他忍著旁人不能忍。劉邦是賭徒心理的,他豁出去了,他通透,如果做的了皇帝最好,做不成大不了一條命,反正他先在漢中好好的做著漢王,統領著巴蜀地帶,伺機而動。

    而劉備呢?他顯然不是這樣的,作為漢室後代,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復興家族曾經的榮耀,走著依附路線,一路走來,袁紹,劉表等人他都曾經追隨,終於在赤壁之戰中挫敗曹操,公元221年,他奪取漢中,成為了巴蜀地區的統治者。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同的是,巴蜀這個地方,成全了劉邦,摧毀了劉備。

    同在巴蜀,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果史學家們不用結果衡量歷史,劉邦的做法多少有點不厚道,項羽如果真的想要他的命,他哪裡來的機會在關中好好當王?他這樣終究還是小人了。

    這大概也是劉備和劉邦的不同吧,他們都把巴蜀作為起點去進軍關中,本來按照計劃,劉備可以直接滅魏,然後收服吳國。

    但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出現了,劉備先去伐吳了!吳國毀約在前,殺他兄弟關羽在後,他重情義,所以一定要伐吳,在伐吳的過程裡,又失去了兄弟張飛,一戰下來,元氣大傷,沒有了對抗魏國的實力。而以後的歷史,就是大家所見所聞的了,壯志未酬,英雄死去。

    如果換做了劉邦,當時他的兄弟死去,他至多就是哭泣傷感,絕對不會像劉備一樣改變戰略。

    千年過後,劉邦和劉備都已經成了歷史人物,關於他們的功過是非,無法明確下定義,只能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但無論如何,他們在亂世都曾經用一己之力,力挽狂瀾,都值得人去尊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創作難度上來看,宋詞難於唐詩,但為什麼宋詞還沒有唐詩名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