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的唐詩四句二十字文明遐邇,一首詞上百字還沒那大名氣,為什麼寫詞不寫詩?
10
回覆列表
  • 1 # 默金cc

    確實,從傳誦度和影響力,還有審美觀看,宋詞名氣不及唐詩。宋詞缺少形象思維,沒有唐詩的空靈飄逸,而其中束手縛腳的規矩太多,恐怕也是其遜於唐詩的原因之一。宋詞繼承了唐詩律絕的平仄對仗還嫌不夠,又自鑄枷鎖,打造出了龐大繁雜的詞牌模式,設計出千型百款環肥燕瘦,長長短短的各色套裝。結果把好鋼多浪費在刀背上了。

    不過在中國詩歌史上,唐詩宋詞都如風華絕代的佳麗,只是當唐貴妃回眸一笑時,宋美人就差點顏色了。

    有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為證:唐詩的選題遠超宋詞。此中道理,我覺得“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喜歡用古風創作的李白,有一句經典“詩話”可用作點睛評論,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若將此語反向推論,宋詞吃力不討好的原因就浮出水面了:形式綁縛了內容。

    而束縛唐詩的形式說少不多,被打造成詩歌鐐銬的,只是被當代稱為近體詩的律詩和絕句。這就讓詩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少受拘束,多了自由,妙思好句便如群星升起,燦爛了整個唐代。詩仙李白平生創作的古風類詩歌,就佔了相當比例。一首古今傳唱最廣的作品“床前明月光”,平民百姓張口就來。即便創作格律詩最為嚴謹的詩聖杜甫,為了遷就內容,也會破格出律。

    宋詞的寫作難度,難在繁瑣的嚴苛限制,其詞牌太講究“量體裁衣”,使本該奔放不羈的形象思維,被各種框架套牢。唐代詩人愛用詩家語煉字,宋代詞家卻常拿詞牌練平仄。在唐詩故事和宋詞傳說中,被譽為“一字師”的唐代詩家,比例遠超宋代詞人。可以想見,一些功力稍差的詞家,在將天然的清水芙蓉修枝剪葉後,會有多少作品被變成標準畸形的盆景?

    兩相比較,唐詩突破創新的難度佔多,宋詞循規蹈矩的難度最大。而才華若專注於形式的推敲上;靈性就會被詞牌的枷鎖綁死。

  • 2 # 古詩今詞

    此觀點不知從何推斷而來,我怕有人誤以為真,所以解釋一下。

    首先是宋詞難於唐詩這個觀點,我認為只是片面之談而已。

    填詞與寫詩的難度比較

    在詞牌中,根據篇幅的長短,五十八字以內稱為小令;五十八字以上、九十一字以下稱為中調;字數再往上可稱長調。

    而在小令之中,詞牌字數最少的有《竹枝》和《十六字令》。以《十六字令》舉例,比較著名的是南宋蔡伸的作品: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平仄格式如下: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而在格律詩之中,篇幅最短的五言絕句,字數也比《十六字令》要多,何況是律詩。因此單從字數的角度上看,填詞不一定比寫詩容易,不能一概而論。

    詞牌為什麼看起來很難寫?

    詞牌之所以看起來比詩要難寫,主要原因是詞牌的複雜性。

    首先詞牌要求倚聲填詞,在古代只要精通音律,每個人都可以自創詞牌,因此詞牌的數目繁多,而詩只有絕句和律詩。

    其次,不同詞牌之間,格律規則也不盡相同,而近體詩只有固定的幾個句式。

    不過我們也不必畏懼填詞,雖說詞牌比較複雜,但即便是古人也很少一一涉獵,只要挑幾個有興趣的詞牌填詞即可,熟悉之後也可以像寫詩一樣,信手拈來就是符合格律的。

    宋詞名氣沒有唐詩大嗎?

    基本上每個人接觸宋詞之前都是由讀唐詩開始,格律也是如此。但要說唐詩比宋詞的名氣要大,我想也不見得如此。

    今人讀唐詩知道李白、杜甫,讀宋詞知道蘇軾、辛棄疾,但你能說孰高孰低麼?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每個時代推崇的文風都不一樣,古人編集也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挑選的。既是主觀驅使,就沒有公認可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謝賞讀。

  • 3 # 木蘭雙槳

    宋詞的篇幅一般在北宋後期到南宋變的很長,有最多二百四十字的南宋詞牌。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宋詞的篇章結構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緊湊,而且名句越來越少,南宋的詞大多是以整首詞作為代表作而出名的,而北宋就有大量名句像“衣帶漸寬終不悔”,還有“此恨不關風與月”等等。而真正朗朗上口便於流傳的大多為名句,而唐詩這種體裁更易於名句的產生(因為對格律和聲律沒有那麼多要求,而光宋詞的宮調就有幾十個)。

    除此之外,宋詞在發展中逐漸變得含蓄隱晦(比如吳文英的高陽臺詠梅,還有王沂孫的眉嫵新月),就更沒法為百姓所理解,故然名氣不如唐詩。

    但是並不是說宋詞就一定要因為百姓不懂就通俗化,士大夫們可不是一般的傲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應該如何不斷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