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思錄Vlog
-
2 # 老蔣笑話7632
《道德經》,以人為本,主要闡述人和自然的哲學內涵。道者,行之以路也;德者,遵之以行也。德,雙人旁,不是一個人遵之以行,而是必須很多人遵之以行。什麼意思呢?簡單說就是前人開路後人跟著走,而且不能斜著走,橫著走,也不能走岔,走丟,這就叫“大道從之,天人合一”,以天的名義指導您的行動。您若不遵道,不守德,那便是“逆天而行”,天必譴之。
有些人把儒學簡單歸為中庸之學,而實際上道家學說才是真正的中庸之學。但無論什麼學,總之與天文學毫不沾邊。
不知我的回答可否?
-
3 # 漁丈人2
《道德經》中的“道”蘊藏著天文學的私密。“道”是什麼?老子云:“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又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由此可見“道”不是一個孤單的東西,它還有一個伴兒;是兩件物體或者兩者物質混合在一起,所以叫“混成”,這兩件物體混合成統一體或叫共同體,這才是“道”。“道”是真實存在的物體,它出現得極早,在宇宙大爆炸後、地球還沒有出生前“道 ”就存在了。老子曰:“先天地生”,就是指“道”出生於地球之前。而“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帝”指的不是上帝,它代表地球。同理“窈兮冥兮”,則描述了天空既深沉又蒼茫;這個“窈”字代表這個真實的物體;“冥”指的那個混合而成的衍生物,這些文字直接印證了“道”在宇宙天空中。“道”的形跡叫“道紀”,地球形成後,宇宙中哪些星宿對地球幫助最大呢?老子透過長期的觀察,感悟道:只有大熊座北斗七星,才具備如此巨大的潛在偉力和創生活力。由此老子發現了北斗星的宏偉作用,所以才衍生出一個哲學名詞“道”,用以說天道地指點人生,從而派生出“德”。
-
4 # 型男的增高日記
《道德經》是一部怎樣的書?誰都不能準確的下定義。也並不一定要與其他學科扯上關係。
道,講的是自然法則,所以叫“道法自然”,又曰,“道不外求”。這裡的“外”是外物,而內就是“自我”。意思是;我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裡面蘊含物形之道,為什麼還要去到處尋求呢?
《道德經》從第一章講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靈母。”
我所理解的這個“道”應該是“玄門”之道,老子的觀點是說: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能說出來的也只是當時的狀態,而整個變化過程是不能用一個固定形象來形容的。
“名”應該就是事物的起點,是0到1的變化。當世界還是0的時候,是說不清楚形態的。而到1的時候萬物就開始演變。而這個1就是“萬物之靈母”。也就是世界從混沌到生髮物像的過程。
所以,《道德經》的“道”為變,“德”為物。德就是道的一個積累。
所以就說一下“厚德載物”,上面我們說了“德”為道的一個積累,這個積累是符合天理法則的。
舉個例子通俗說明一下:一個人知天理,達人事到一定的階段就可以影響外物。就叫德高望重,可以支配你的名望。而你支配的這些(包括錢物)就是“厚德載物”的外相。
《道德經》很深遠,可道,不可道。
-
5 # 為無而為
《道德經》開篇便講“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緊接著便舉了個例子來說明:“(假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則有)此二者同出而異名”。這裡既提出了“有”、“無”概念,同時也論述了“無”並非是絕對的無。第二章便提出“有、無相生”的重要論點。綜上,可以結合理解:天、地這個很大的“有”也是由“無”生的。這與霍金提出的“宇宙起源是由一個很小的‘奇點’爆炸而成”的假說是不是很相似。
問題還在於霍金只是在解釋宇宙為什麼在急速膨漲時提出來的。他並未預測出膨漲的結果是什麼狀態。單從這點看,霍金的這一假說並沒有咱們的祖宗(老子)提出的“有、無相生”系統而完美。
需不能說《道德經》包含所有的科學,但直到今天還未發現那門科學與之矛盾的地方(哲學除外)。所以我認為:咱們的祖先人留下來的東西如同阿里的電商平臺一樣,每個人都能從中淘到自己無比驚喜的寶貝的……
回覆列表
《道德經》的版本有很多。對《道德經》的解釋的版本就更多了。
個人比較認可的
推薦
1,臺灣的:空海法師(郭永進)講道德經
對於世界的本源用一個詞來描述,稱之謂道。
道經偏重於描述這個世界本源。
德經偏重於指導人們認識道運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