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學小偵探
-
2 # 使用者104619471787
天氣一冷,關節就疼,這有可能是關節已經開始退化的一種表現,還有一種可能是年輕人穿的少,使原本肌肉和脂肪含量較少的關節處缺乏保護,天氣一冷,就會造成區域性的血管和肌肉收縮,導致出現疼痛。同時冷會導致關節周圍韌帶及肌肉的順應性變差,使區域性血管收縮,導致血流速度減慢,從而導致關節疼痛發作。
關節疼痛,建議出門的時候注意保暖,而且要採取措施,促進血液迴圈,可以用理療、外貼葛佑堂膏藥、拔罐、艾灸或是藥物等等,對關節疼痛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
3 # 母嬰健康談ing
你好。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也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可是,這個關節不僅容易受傷還怕冷。現在中國已經進入冬季,氣候寒冷,溫度較低,對於膝關節不好的人來說,更加容易引發關節疼痛,也就是膝蓋疼。
很多人天氣一冷就膝蓋疼,簡直就是活動的“天氣預報”,只要天氣要變冷,膝蓋保準疼;或許,大家都會將膝蓋疼聯想到關節炎、類風溼等老年人容易得的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相當多的年輕人也早早的有了“天冷膝蓋疼”的毛病。
膝蓋疼的原因一、暫時缺血性損傷
一般來說,很多年輕人多是由於暫時缺血性損傷導致的膝蓋疼;這主要是因為,年輕人為了追求外在形象,不想過於臃腫,一般穿著的衣物較少,導致膝蓋處受涼,使得原本肌肉和脂肪含量較少的膝關節缺乏保護,區域性血管和肌肉會遇冷收縮,出現暫時缺血性損傷,從而導致膝蓋疼。
二、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常見於中老年、運動員等群體,多屬於膝關節的退行性改變,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器官會逐漸老化,而運動員因為連年高強度的訓練,非常容易導致軟骨磨損甚至損傷,這樣就會導致行走時膝蓋疼痛;尤其在冬天,血液迴圈較慢,這種疼痛感會進一步加強,但是寒冷天氣只是加重疼痛,並非引起疼痛。
三、類風溼
類風溼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可發生在手部、足部、腿部等關節,常見症狀包括疼痛、紅腫、肌肉萎縮等,類風溼不僅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會引發膝蓋疼痛,在陰天下雨的時候也容易導致膝蓋疼痛的症狀。
四、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多見於老年人以及絕經後婦女,骨質丟失之後哦,腿部承受壓力能力降低,在加上天氣寒冷,導致腿部血液迴圈變慢,肌肉收縮,非常容易導致膝蓋疼痛;而且骨質疏鬆最怕骨折,後果會比常人嚴重許多,恢復時間也會較長。
建議以上幾類人群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膝蓋保暖工作;平時運動時注意選擇散步、慢跑等比較輕緩的方式,保護好膝關節。
回覆列表
其實不僅僅是天氣變冷,還有下雨天或哪天氣溫變化,身邊有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膝關節等其他關節好像天氣預報一樣,特別是曾經受過軟組織或者韌帶骨折傷的位置,有種預知天氣改變而出現隱隱作痛或者疼痛等等症狀!很多人以為自己得了風溼,就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確實有一部分是風溼,但其實也有一部分不是!
首先,年輕不得不說啥都好,有點小毛小病小痛都覺得沒啥,能抗的過去,可是隨著年齡增長,你會發現年輕付出的代價就體現出來了!因為我們人體骨骼在25—30歲是發育高峰,之後便下滑,而關節軟骨更是因長期使用磨損或偶爾意外受傷,更容易出現損傷,而且很重要一點:關節軟骨幾乎無再生能力,一旦損傷將難以自行修復。關節作為最薄弱的,肌肉和脂肪含量較少缺乏保護,天氣變冷或者氣溫驟降就容易受涼,使區域性的血管和肌肉收縮,導致關節部位的肌肉和軟組織出現暫時缺血性損傷,從而引起生理性疼痛。
其次,平時我們所說的骨性關節炎,其實跟天氣變化疼痛變化不是很明顯的,主要是骨性關節炎出現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主要還是發生在運動活動上下樓梯之後!但是全身結締組織炎症的風溼,跟季節變化,天氣變冷,下雨天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會隨著氣溫降低而加重!因風溼性關節炎主要就是累及膝、踝、肩、肘、腕關節等大關節,呈遊走性、多發性,疼痛反覆發作表現!而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的是晨僵,晨起後關節及關節周圍僵硬感,時間持續1小時以上!所以骨性關節炎、風溼和類風溼性關節炎,要注意區分!
最後,年輕人可能關節受涼出現生理性疼痛,做好保暖可以緩解,但對於一些中年人或每天的運動或活動量比較大人來說,運動工作之後出現關節疼,在排除一些疾病的前提下,有可能是勞損,休息、熱敷或者吃點活血化瘀的藥可以改善。但注意:關節疼痛,特別是有一些曾經受過傷的部位,一定要做好保暖等措施,同時加強鍛鍊附近肌群,保證關節血供是可以緩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