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7740798
-
2 # 娛扒府
歌功頌德的事就不要說了
沒有必要
非得說出個花來,顯得諂媚
但是,在相聲的發展史上德雲社做出的貢獻不應該被磨滅
這是必須的。
那麼德雲社最大的成績是什麼呢?
我想無外乎是讓喜歡說相聲的有了個說相聲的固定地點,而且,這種地點一直存活了20多年
你如果說,一個社團能堅持個三五年不算個事,但是,能堅持20年以上的還真不多見。
郭德綱的德雲社做到了
加之,這樣的社團還是個民間團體
就更不容易。
從最初的郭德綱、張文順、李菁三個人到現如今的四百多人,說相聲的、拉弦的、敲鼓的等等各色人等能夠在德雲社有口飯吃,也算是郭德綱的企業沒白做。
至於說成立初期因為工資不高憤而退社的那幾位,外人不明就裡,也就不便多說。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至於相聲方面的傳承和發展,也屬於相聲內部的事情。
也只有真正的喜歡這個行業,愛這個行業才能這樣那個的努著往前走。
期間如果是能夠補充幾個殘本、補全幾段小曲也算是相聲裡的造化。
-
3 # 社會觀察與留言
我認為德雲社最大的成績有兩點:一個是市場運作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成功的典範,中國傳統藝術都可以走這樣的路,中國地方戲曲、中國雜技藝術等;二是德雲社注重人才的態度值得稱讚,岳雲鵬、孫越等都在德雲社的力捧之下得到了大家的喜愛和認可,不錯哦,德雲社發展的越來越好了!
-
4 # ggc12
德雲社最大的成績就是把主流社會認為的糟粕繼承了下來,併發揚光大,如小曲小調,《探清水河》等等。過去香港電影《三笑》就採用了,剛一接觸給我的感覺像天上的神曲一般,十分優美,那時還想,怎麼我們就沒有這麼好的曲子呢,
-
5 # 慶字輩兒
首先,老郭讓相聲又跟我們的生活有交集了,也就是所說的再次繁榮。
九十年代末期,相聲的最後一點閃光牛群馮鞏組合從春晚的舞臺落幕了。
之後相聲沒死,但是遠離我們了。
我不太清楚那個時候北京、天津這些相聲窩子、發源地怎麼樣,至少在我住的東北基本上接觸不到什麼喜歡的相聲了。
就這麼過了幾年,我在04年經朋友介紹說北京這邊有一個靠譜的相聲團隊在劇場、茶館演出呢,可以看看,我這是第一次接觸德雲社。
從那以後德雲社越來越火,去劇場看相聲的觀眾越來越多,也逐漸冒出很多相聲團體,這時候猛地一看,前幾年不知道,原來說相聲的人這麼多呢!
德雲社掙錢了,我們開心了,兩利了。
其次,相聲有了逐漸穩定的傳承。
以前好多人都辦過相聲學習班,比較有名的就是馮鞏辦的相聲班,除了賈玲、白凱南和潘斌龍等人,當然,他們現在都不說相聲了。
而德雲社現在有內部的教學,外部的合作教學,有條理的教授了一批相聲學徒。
而且光學不練也不行,每一個經過考驗的德雲社學徒都到小劇場去演出,磨練技巧。
大浪淘沙,留下了很多被觀眾喜歡的演員,有練太平歌詞的,有捧哏的,有逗哏的,相聲的技藝傳承也承接了下去。
最後,就是帶動了很多戲曲的市場。
老郭的大鼓、京劇、評劇很多人都聽過,很多人也是因為老郭開始喜歡聽的。
老郭一直說他不是專業的,但是老郭當年相聲沒轍的時候也指著這些手藝吃過飯。
這三個我不知道哪個成績最大,但都是做實了的成績。
-
6 # 雨天論娛樂
郭德綱的德雲社最大成績是讓觀眾重新喜歡上相聲。這一點對於相聲的傳承與發展,實質上是最為重要的。
相聲從出現以來,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但是隨著各種形式的文藝節目出現,相聲一度變得比較勢弱。哪怕是侯寶林、馬三立等老一輩的藝術家,或者是石富寬、師勝傑、姜昆等中間一代的相聲演員,都沒有能夠振興相聲。
相聲的第二次振興,還是源於德雲社的建立與發展。郭德綱建立德雲社,帶領德雲社的于謙、高峰等著名演員。傳承傳統相聲、創新相聲,真正的讓觀眾喜歡上了相聲。
現在可以說,十個相聲愛好者,有九個是聽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如今的相聲有如此好的局面,不少的年輕人開始學說相聲,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聽相聲。這些我想郭德綱和德雲社是居功至偉的!
回覆列表
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聲這門藝術形式得到了空前的發揚光大!培養了一大批熱愛傳統文化的藝人和觀眾,而且帶動京劇評劇大鼓小曲小調等傳統藝術形式的全面復興,最大限度的體現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