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邊上

    出自《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這樣的心境很多人都會遇到,借用孔子的經歷,孟子把這段感受具象化。人生如同登山,更高的山就像更高的階層一樣,能夠領略不一樣的風景。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樣的心境,值得人去回味。

    一,看河看海。

    記憶中的故鄉,坐落在美麗的鄉村。阡陌交通,星河密佈。小河寬不過三丈,深不過兩米,小魚跳躍、水草豐茂、荷葉團團。這樣的小河,那時候也是很大了,承載的童年的故事和夢想。

    等長大一些,路過巢湖,碧波千里,湖中小島隱隱約約,帆船來來往往,一眼望不到盡頭。廣闊的湖面遮住了整個天際,湖面的浪花拍打著岸邊。這麼大的湖,比小河大了無數倍,感覺心隨著湖中的浪花一起飄蕩。

    再後來,遊至海邊,更加廣闊的海浪,無邊無際的海面,深邃的海水,無不昭示著大海的廣闊。看海見心,就像曹操寫到: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二,讀文讀書。

    不論是讀文章,還是讀書,總是無窮盡。已經創造的,將要創造的,讓人應接不暇。

    讀書的過程是個學習的過程,就像翻越山峰一樣,翻過了一座山還有一座山。不同的山,有不同的崎嶇,不同的風景。

  • 2 # 吳娜亞(古今文化、閩臺交流、原創藝術推薦

    孔子對天下的理解太狹窄了,導致儒家文化也固步自守。如果他有更廣闊的心胸,多探索未知,就會知道,天地之間,泰山也不過是滄海一粟,那麼登泰山又怎麼敢小天下?小山東或許都不能。

  • 3 # 隴右行思見聞錄

    孔子登泰山途中碰到一個人,正是這人的對話,才使孔子頓悟,才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頓悟。

    孔子碰到什麼人?榮啟期。一個世外高人。孔子爬山之前碰到,一個九十多歲,系鹿皮而快樂的扶琴唱歌的老人。在孔子眼中,生活如此簡樸,寒酸。但很快樂。當時孔子己經過七十歲,一生流離顛沛不得志。心有不安。

    孔子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快樂?榮啟期答曰:天地自然人為尊,我生為人而高興。天地陰陽男女,男人為尊。我是男人,不快樂嗎?有的人在嬰兒,幼兒死了,在成長過程中,病死的,橫禍死的,天災死的。而我平安活到九十多,我真的很快樂。

    孔子聽後大悟,知足常樂,自知即明。泰山,文化之山。人生本是一座山,只有自知,自強,奮鬥不息。知足常樂。天下就是人的天下,戰勝自我,天下就小了。

  • 4 # 白鶴飛翔

    登泰山後,禮敬泰山!之後,還想看看有沒有更高的山,更好的風景,偶然機會去了雲南麗江的玉龍雪山,大理的蒼山,安徽的黃山,高度有了,風景也很好。最後一句話:祖國山河好!

  • 5 # 濤哥的小院兒

    首先,孔子是有家國天下胸懷的人,同時對真理的探究充滿嚮往。想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找到百姓、諸侯、社會各階層、自然等等之間和諧的關係,怎麼樣實現大治。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有登高看小之說。並不是狂妄自大。我們普通人登高也只能感嘆天地之博大,自我之渺小。會更加敬畏天地而已。

  • 6 # 孤月冷影

    登上高山時,從視覺方面來說,我站在最高處,遠處近處全在自己腳下,唯我獨高,唯我獨大,眾山皆小。從心境上來說,處在不同的地方,自然會有不同的心情。站在最高處,眼無遮攔,能望到肉眼望不見的最遠處,覺得心胸開闊,視野開闊,眼界開闊,人也開闊起來,所有的煩惱都煙消雲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濟衰退,為何納斯達克指數猶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