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指動濟南

    近日有網友提問:網上有一種說法,是說匈奴本是夏朝人的後裔,因為被商所滅,就流落到北方逐草而居。還有網友說,如此說來,漢武帝與匈奴的百年大戰,實為內戰,都是自家兄弟相鬥……

    那麼,匈奴究竟是不是夏朝人的後裔?回答這個問題前來看一段《商書·伊尹朝獻》中的文字。

    1、匈奴曾臣伏商湯

    據記載,商湯對伊尹說,諸侯進貢,有的沒有拿得出手的,就胡亂湊上來。我想讓大家根據自己土地所產,獻上珍貴的貢物。你現在宣佈四方進貢的法令,伊尹頒佈了《四方令》。主要內容是:

    我要求正東方的符婁、仇州、伊慮、漚深、九夷、十蠻、越、甌、斷髮文身的部族,以魚皮刀鞘、烏賊魚醬、鯊魚盾牌、利劍作貢品。

    正南方的甌駱、鄧國、桂國、損子、產裡、百濮、九菌等,以珍珠、玳瑁、象牙、犀牛角、翠鳥羽、菌地鶴、矮腳狗為貢品,

    正西方的崑崙、犬戎、鬼方、枳巳、閥耳、貫胸、刺額、離身、黑齒,以硃砂、白旄牛尾、毛氈、江歷、龍角、神龜為貢品。

    正北方的崆峒、大夏、莎車、姑他、旦略、貊胡、代狄、匈奴、樓煩、月氏、新犁、其龍、東胡等,以駱駝、白玉,Mustang、駒賒、馱驏、良弓為貢物。

    商湯滅夏發生在前1600年,夏桀被流放,商朝入主中原。四夷來伏,透過記載匈奴也已臣伏於商湯。《四方令》中提及的部落,有的漸漸融入華夏民族,有的遠遁不知所蹤,有的被滅,命運各不相同。

    2、匈奴的祖先到底是誰

    據《史記》、《漢書》等記載,“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翻譯一下:匈奴先祖是夏后氏後代,名叫淳維。唐堯虞舜之前,就有山戎、殮允、薰粥居住北部,隨水草畜牧遷居轉移。

    這句話怎麼理解?是說上古黃帝至舜禹時期,北部有山戎、殮允、薰粥等部落居住,夏被滅後,後代淳維逃入北部,與他們雜居,漸成匈奴一族。下面來解釋下幾個名詞:

    夏后氏:姓姒,氏夏;後,是夏朝君主敬詞,如“啟”被稱為“後啟”、“羿”被稱為“后羿”、“少康”被稱為“後少康”、夏桀被稱為“後桀”。夏后氏所建的國家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夏朝。

    淳維:其父後桀,是夏朝末代君主,著名的暴君;其後母為妺(mò)喜,是著名的亡國妖女。後桀被商湯放逐而死,淳維把其父的妾女收納,帶世族人等避居於北部荒漠。

    《史記》稱,從淳維到匈奴首領頭曼過了千餘年,部落時大時小,流離不斷,王族的資料也沒有記載。到首領冒頓(mò dú)時,匈奴最強大,打敗所有北夷,與中原漢朝為敵,其王族的世傳、國名、官號開始流傳並記載下來。

    3、為啥匈奴會被視為異族

    透過上述記載,可知匈奴確實是華夏民族,因為國滅逃入北部荒漠,與當地的部落融合,經過數千年生息,終成北部最強大部落。也許,他們祖先世代流傳“我的家在中原黃河之畔……”所以才深入漢朝,一次次向兄弟索要財富、土地。

    匈奴之所以被視為異族、入侵者,與古中國世界觀有關。古人認為,中原是天地中心,四方為夷狄蠻族。《春秋》說,中原把夷狄視為外族,稱“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髮左衽,人而獸心,貪婪好利”,披散著頭髮,衣服是左衽,人面獸心,生性貪婪、貪財。

    在這種觀念支配下,古人認為要視匈奴為獸類,不立約盟誓,不發生戰爭。立盟約對方也不遵守,枉費錢財,發生戰爭使國力受損。要敬而遠之,不必實施教化,來犯就打,敗退就防。來朝貢,以禮相待,不主動斷絕關係,使對方理虧。

    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開始,避居於四方的夷狄蠻族,就開始與中原各國發生戰爭。說到底都是對黃河流域自然資源的爭奪戰,爭奪的焦點是對稀缺生產資源的佔有權。這些“被髮左衽”的族群,自然會被中原視為異族。

    4、匈奴也認為和漢人是兄弟

    這裡講一個歷史故事。東漢的劉颯、陳遵出使匈奴,但匈奴單于欒提輿態度傲慢,他說:“匈奴與漢人本是兄弟,匈奴內亂,漢人皇帝幫助立呼韓邪單于,匈奴因此稱臣,以尊漢朝。漢朝大亂,王莽篡權,匈奴也出兵打擊王莽,使‘人心思漢’,王莽失敗,漢朝復興,靠的是匈奴的力量,漢朝要反過來尊匈奴才對!”

    也許這個故事可以說明,在匈奴人的心目中,中原故土也是自己的家鄉,中原的漢人和他們都是兄弟。“獫狁、薰粥,居於北邊。既稱夏裔,式憬周篇。”

    對於司馬遷的這個論斷,儘管很多人質疑,但能流傳千年的“匈奴是夏朝人後裔”的說法並非毫無依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過年你相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