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談秘聞野史

    究竟是“工夫茶”還是“功夫茶”?你還未必真的懂 。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作為茶葉的故鄉,華人發現並開始製作、飲用茶可以追溯到神農時期,而茶也成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深深紮根在華人的骨子裡。

    而現代要論將中國傳統茶道發揚的最好的,非潮汕地區莫屬。潮汕人喜歡茶、愛喝茶、以茶會友、以茶論道的文化深入人心,甚至在網路上成為人們的一種趣談。

    而潮汕茶文化中蘊含著兩顆明珠,非潮州單叢茶和工夫茶莫屬了。這兩者已經成為潮州最亮眼的名片之一。

    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工夫茶”“功夫茶”以及“單叢”“單樅”這樣兩種說法,那到底是兩種說法都對還是有一項其實是被長期誤用的呢?

    事實上,這兩種說法並不是都對的,而是長期以來被人誤用導致的,這種錯誤不僅外地人會犯,連潮州本地人也有分不清楚的。

    泡茶要的是“工夫”不是“功夫”

    許多人認為“功夫茶”是對的,往往是從字面意義出發,認為“功夫”代表著技藝高深,特別是結合潮汕人喝茶時的講究和工序的複雜性,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工夫茶”才是正解。

    在普通話中,“工”“功”同音,均為gong(陰平),以前《現代漢語詞典》也曾把[工夫]、[功夫]合為一個條目,共有四個釋義:①時間(指佔用的時間);②空閒時間;③<方>時候;④本領;造詣。但又宣告:“注意①②③多作‘工夫’,④多作‘功夫’。”

    事實上,“工夫”語出自晉代的葛洪 《抱朴子·遐覽》:“藝文不貴,徒消工夫。”這裡的工夫就是指佔用的時間;而“功夫”出自唐朝的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 宋文帝書自謂不減王子敬 。時議者雲:天然勝羊欣,功夫不及欣。”這裡功夫意為本領造詣更準確。

    此外,分析這兩個詞彙,不能脫離潮汕人的母語潮汕話。潮州方言中,“工”(gāng,音近“剛”)與“功”(gōng,音近“攻”)的讀音是截然不同的。“功夫”與“工夫”的含義更是天壤之別。“功夫”指本領、造詣,如唱功、扇子功。“工夫”則指做事精細、細緻,如潮汕話說“某某人過工夫”,意思是指某人為人處世十分精細、周到,這裡的“工夫”就絕對不能用“功夫”代替,其道理就像“工筆畫”不能說成“功筆畫”一樣。

    潮汕“工夫茶”因其器皿講究,沖泡方式方法精緻,據《潮州茶經》所載,傳統工夫茶有二十多種器具。加之在茶道中融入為人處世之禮,使得潮汕工夫茶成了潮汕人物質與精神的融合載體,並得到廣泛認同。因此,應用“工夫”才能表達潮州茶道的精緻講究。

    另外清代俞蛟(號夢廣居士)所作的小說《潮嘉風月記》中[工夫茶]條,是為茶學界所公認的有關“工夫茶”的最早記錄,亦即是說,“工夫茶”是初始名,應作為命名的依據。

    “單叢”似木卻非木

    許多茶葉商鋪,用了“樅”字,其實也是望文生義。茶葉是從茶樹上採摘下來,但並非需要“木”字旁。

    還是從潮汕話入手,“叢”在潮語讀“層”,意為聚集,如人叢、草叢等。也有做量詞的用法,專指叢生之物,如白居易《買花》詩:“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這裡的“叢”的意思就類似於棵、束、株。

    而“樅”,在潮語中讀作“宗”,在普通話中有兩個讀音:讀cōng指的是常綠喬木冷杉,也就是常說的聖誕樹。讀zōng,指的是地名,即安徽樅陽。

    單叢是潮州鳳凰茶產區對成品茶進行等級分類的專稱(包含單叢、浪菜、水仙等)。其命名的緣由是,其採摘及加工的全過程需逐棵(潮人稱“叢”)單獨進行。又因為成茶的香型不同,故有“群體單叢”“黃枝香單叢”等名目。兩相比較,“叢”才是符合本意的正統寫法。

    鳳凰單叢和工夫茶更配哦

    現在中國,南方人更喜歡品茶飲茶,江浙喜碧螺春,福建喝鐵觀音,臺灣人品凍頂烏龍,但唯有潮汕的鳳凰單叢更適合搭配潮汕工夫茶。

    鳳凰單樅茶屬於烏龍茶中的上品,其茶葉嫩綠,苦澀低,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既有紅茶濃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品嚐後齒頰留香,回味鮮。

    工夫茶起源於宋代,目前在廣東潮汕、福建閩南等地最為流行,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發展,蘇東坡有詩讚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可見飲茶用心工夫之深。工夫茶從器皿的選擇、茶葉的選用、用水的擇取、水溫的把控、沖泡的次數技巧、喝茶的禮儀等都有講究。

    講究的工藝配上佳品的茶葉,二者既相得益彰,又不衝突,堪稱絕配。

    各位喜歡茶文化的讀者千萬記得哦,“工夫茶”“單叢”才是正確寫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雌性激素藥品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