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春不語

    秀吉本人做夢都想受封徵夷大將軍,問題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介草民,而將軍必須出自源氏或者平氏武家貴族。據說秀吉為了關白一職威逼利誘各種手段無所不用,最後認比自己還小的莫一朝廷公卿為乾爹才得到關白受封。總之古往今來世界各國都對出生成份非常看重,亞洲封建王朝對此尤為看重。

  • 2 # 歷史有知社

    自1192年,源賴朝出任“徵夷大將軍”,而創立幕府體制後。“徵夷大將軍”便成“武家”的最高官職,而代替天皇實控天下。那麼作為武家出身的豐臣秀吉,為何要放棄“徵夷大將軍”的官職,而謀求“關白”呢?

    許多人都認為乃是豐臣秀吉的出身低,沒有源氏、平氏的血統。致使豐臣秀吉沒有開創幕府的資格,只得退而求其次。其實,絕非如此。在日本戰國時代,為抬高門第而偽造家世的也不乏其人。雖說,豐臣秀吉的出身太低,偽造起來也沒有太大的信服力。但是,日本的家名是可以轉讓的。例如,關東管領上杉憲政逃到越後,就將關東管領職、系圖、重寶等一起轉讓給了上杉謙信(原為長尾氏)。

    再則,豐臣秀吉在給大明、北韓的文書中,就自稱“平秀吉”。所以,沒有源氏、平氏的血統,並不是豐臣秀吉沒有開創幕府的原因。其實,開創幕府憑的就是實力,而絕非名門高第那些虛的。只要豐臣秀吉想要,什麼樣的家名都不是問題。豐臣秀吉就曾想認近衛前久(藤原氏,五攝家)為義父,以便向朝廷索取“關白”的封號。然而,其最終還是放棄此種想法,該而要求朝廷賜予其新的姓氏。於是,朝廷便賜予其“豐臣”的姓氏。豐臣秀吉既能認近衛前久為義父,當然,更可以找一位家名高的源氏、平氏長者為義父。

    而豐臣秀吉為何放棄“徵夷大將軍”,而謀求“關白”呢?這主要是“徵夷大將軍”的名號也並非那麼神聖。自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從而開啟了日本戰國時代。而隨著室町幕府的勢力日益衰弱,“徵夷大將軍”的名號也就越來越不好使了。而豐臣秀吉平定了全日本,從長期的戰亂中感受到了幕府體制的弊端,既而謀求一種新的統治方式。這才應是豐臣秀吉放棄徵夷大將軍,而謀求關白的原因。

    那何謂關白呢?關白一詞,起源於中國,見《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霍光),然後奏天子”。霍光輔政是歷史上極為著名的故事,而日本的政治與詞彙多受中國的影響。關白的原意,甭管什麼事,先告訴我。關白也並非官職,日本的律令制度下的最高官位的太政大臣,其下依次為左大臣、右大臣、內大臣。此為太政宮(主持政事)的四大長官,也唯此四大長官才有資格當上關白。

    天皇年幼時,由太政宮的某位大臣主持政事而稱攝政。待天皇成年親政後,攝政改稱關白,依舊主持政事,而天皇無實權,此即為“攝關政治”。而日本的公家(朝廷)雖無實權,但具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豐臣秀吉見“徵夷大將軍”的金子招牌在戰亂時期,也並不實用。便謀求了“關白”的名號,其既具“武家之實”(事實上的大名之長),又具“公家之名”(朝廷之名)。

    而幕府體制,卻具有天然的弊端,既對抗公家。幕末時代,就曾掀起了一場“公武合體”運動,企圖打壓當時日益高漲的尊皇攘夷勢力,而強化幕府的地位。然而,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倒幕運動,即是西南強藩以尊王(公家)為旗幟,打著“大政奉還”的旗幟而進行的。就連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其自小受盛行的“尊王學說”的影響,而自覺是“亂臣賊子”。

    可見,豐臣秀吉放棄徵夷大將軍,而謀求關白的封號,以求“公武合一”的新式統治,是較為遠見的。而德川家康之所以沒有跟隨豐臣秀吉的路線,乃是其名義上仍屬豐臣氏的家臣,而關白的職位卻在豐臣家,其只能走“徵夷大將軍”的舊路。而豐臣氏丟失江山,系其自身的原因,並非“關白”這種“公武合一”的政治架構之過。

  • 3 # 櫻良同學

    日本有兩個遊戲,一個叫信長之野望,一個叫太閣立志傳。為什麼兩個叫法不同?

    因為其實透露著信長和太閣(秀吉)的出身地位不同。

    像信長這種源氏後代肯定是叫信長之野望,因為他是高富帥,有高貴的血統。

    而向秀吉這種窮苦人出身的只能叫勵志,他沒有資格跟這些血統高貴的人一起稱為高富帥的野望。

    即便是後來信長,因為明智光秀的背叛而死,公家也同意給明智光秀徵夷大將軍的頭銜,因為明智光秀也是貴族後代,袁氏的後代。

    所以其實從根本上可以看出來,日本從古代以至於到現在,他都是等級很森嚴的社會,這種文化傳統相當的根深蒂固。

    這導致了秀吉這種貧苦人出身,他只能被叫做勵志,也只能得到正義大將軍之下的關白的職位。

    而明智光秀和織田信長這種貴族,即便他們可能有的時候風評不好,但是因為出身的原因,朝廷也願意給他們正義大將軍的頭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熙的所有兒子分別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