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背影看世界
-
2 # 孝陵衛小校
一定要明白國家財政和皇帝的內帑是兩個東西。雖然皇帝會向戶部要錢,朝臣也會向皇帝申請發內帑救急,但二者並無任何直接關聯。萬曆的內帑一直是一個迷,崇禎並沒有直接繼承萬曆的遺產,畢竟崇禎之前接管內帑的還有泰昌、天啟兩位皇帝。
所謂內帑萬曆的內帑主要來自於礦監稅使的搜刮、金花銀、向戶部要錢。其中最少的是戶部對皇帝的支援,每次大概幾十萬。金花銀相對固定,年進100萬兩。萬曆一朝礦監稅使搜刮的金銀有多少呢?據南炳文先生考證,萬曆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史籍記載的進獻共有270餘筆,數字大概在白銀569萬兩、黃金1.2萬兩。當然這只是史籍記載的部分,不是進獻的全部,但我們大致可以體會到萬曆的財產也沒有多到太誇張的地步。
萬曆本人能接觸到的錢遠遠少於太監們搜刮的部分,以進京白銀來計算其比例大概是1:3,即皇帝只有1/3的實收。而進京白銀和各地實際搜刮的比例又是1:10,即一年大概有170萬兩白銀進京,各地共計搜刮1700萬兩,而皇帝本人收入內帑的不過50-60萬兩,這就是萬曆內帑的真相。
那麼再作一個橫向對比,國家財政一年有多少呢?全國繳到北京的賦稅總數,本折共計1461萬兩。
因此,萬曆佔有的資產有幾千萬是沒有問題的,但他自己也是一個紙醉金迷的主,他弄銀子的目的不是為了攢著,而是為了花,因此他花的部分要遠遠超過留下來的部分。
努爾哈赤起兵以後,萬曆共2次發內帑共60萬兩,泰昌帝共2次發200萬兩,天啟皇帝光在天啟元年發4次的內帑共計530萬兩,也就是說至天啟元年,僅不到3年的時間,內帑就發了近800萬兩。天啟帝給戶兵工三部的諭令中就說道:“內帑所發已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內帑已經所剩無多了。王世德《崇禎遺錄》中記載天啟帝說“複查邊儲歲解不缺,外發帑又二千萬,已同逝波,究無實濟。”此後,天啟年間仍多次發出內帑,因此所謂萬曆內帑,至崇禎時真不剩什麼了。
魏忠賢的財產至於魏忠賢的財產,官方並無明確記載,很多私人記述大多不實。而且魏忠賢的財產照理要抄入國庫而不是皇帝的內帑,更何況,抄家這件事情,你懂的,報上來的與實際抄到的數目更是無法相比。
綜上,崇禎帝的內帑也不是隻進不出,在崇禎年間,他也多次發帑救急,大明的國家財政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崇禎哭窮非常正常。
-
3 # 談劍冷覺秋
哪有什麼遺產,光宗、熹宗爺倆可勁的造,早就花乾淨了,搞得崇禎登基大賞都發不下去。魏閹最後兩年幫著熹宗興大工,把各地家底颳得乾乾淨淨,使得地方政府在即將到來的天災面前毫無抵抗能力!
回覆列表
最主要的原因我覺得還是由於崇禎不會發展經濟。
大家都知道,自從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對國家的管理就實行了一整套的制度,嚴格限制官員貪腐。加強皇權統治,實行國家統一財政,各位官員都是實行俸祿制,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對於強化明朝的國庫。推進國家的各項建設,促進百姓的和平安寧和幸福生活,是具有一些積極意義的。
當然了,朱元璋設計的一整套制度到後期就事與願違了,特別是朱元璋最討厭的貪腐制度,居然在明朝,那是越反越嚴重了,大家也都知道大貪官魏忠賢,那他家裡面的錢事多了去了。當然了,由於核心本身和他的在那皇帝關係搞得很好,所以在世的時候,皇帝也都不忍心殺他,其實知道他貪腐的相當厲害,吃的像一個要冒血的螞蝗,但是就這麼愣是沒有殺他。
這不這好事就輪到崇禎了,崇禎上位以後,在採取各種措施以後,在能夠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還是把魏忠賢給辦了,開啟那倉庫一趟,那金銀財寶多得呀,確確實實都比那個國庫還多了,比皇帝的家裡面錢還多了,嗯說,在這種情況下,崇禎應該是很有錢的,可以拿這些錢去辦軍務,辦國家發展,去解決皇宮裡面的一些用度拮据的情況。
可是很快就出現了虧空的情況,錢也不夠用了,崇禎也算是個倒黴錘子,又向大臣們借錢,又向江南的富紳們借錢,但是這些富豪們,哪怕是皇帝找他借錢,都摳得死了,一個個都只能給個塊八毛的,那樣哪夠啊,真把那個崇禎皇帝給急壞了。
縱觀以上這些問題說來說去,連一個皇上你都沒錢花,還找大臣們去借,多丟人的事啊,你難道就不能想辦法中一個像張居正這樣的大臣,大力的發展經濟,增加國家財政和稅收收入,這不就得了嗎?這麼簡單的道理,恐怕現在的小學生都能夠解決了。
所以說崇禎他要不亡,這世道都沒法去跟誰講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