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遍山川
-
2 # 方圓論壇
而諸葛亮家族也不能免俗。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三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三國效力。從這一點上看,你就不得不佩服諸葛家族。他們的眼光確實非同凡響,東漢末年數十路諸侯大浪淘沙剩下的三個最大的勢力都有諸葛家族的子弟。這也就保證了後來不管這三家勢力誰奪得天下,諸葛家族都會一直存在。宋代《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和弟弟諸葛亮以及弟弟諸葛誕頗具盛名並且各自效力於魏蜀吳三國。且三人並稱為“龍虎狗”。蜀得龍,吳的虎,魏得狗。當然了此處的“狗”並不是侮辱人的詞彙。這裡的“狗”,指有功的戰將。
諸葛三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長兄諸葛瑾效力於東吳,深得孫權信任。孫權對於諸葛瑾的感情並不比劉備對諸葛亮的感情差。孫權曾說,他和諸葛瑾的感情恩同骨肉,他和諸葛瑾有著過命的交情,並且兩人相越,互相絕不辜負對方的信任。孫權稱帝后,諸葛瑾被任命為大將軍,領豫州牧。諸葛瑾死後他的兒子諸葛恪依然深受重用。可謂是恩寵不絕。
諸葛亮就不用多說了,效力於蜀漢。諸葛亮在蜀漢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劉備死後諸葛亮又成了一個十足的權臣。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把持蜀漢朝政,事無鉅細都要親自處理。蜀漢後主劉禪稱呼諸葛亮為“相父”。以父親的禮儀對待諸葛亮。臣子能做到諸葛亮這個份上也算是極致了。
最後諸葛誕,諸葛誕投奔曹丕之後深受重用,而且諸葛誕也十分有本事,數次立下戰功。並且諸葛誕十分忠誠於曹魏。諸葛誕曾經在司馬師的率領下攻打吳國,而且還和他的侄子諸葛恪發生過大戰。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東興之戰”。但後來因為司馬師的緣故導致曹魏戰敗。
後來由於諸葛三兄弟分別效力魏蜀吳,並且各自都乾的十分出色也頗具威名。後來就傳出了“龍虎狗”的說法。也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蜀漢來說並沒有大家一直以來認為的那麼忠心不二。諸葛亮心中家族利益是第一位的。否則為什麼諸葛誕出仕後不招攬他來蜀漢呢?要知道諸葛誕出仕很晚。曹丕繼位之後諸葛誕才出仕。如果諸葛亮心中蜀漢第一位的話,那麼肯定會把弟弟招到蜀漢效力。之所以弟弟會效力於曹魏正是因為諸葛亮家族利益優先的觀念。因為最後得天下的肯定是魏蜀吳三國。蜀漢和東吳都有自己人,那麼曹魏就必須得安排人過去。所以也就充分證明了諸葛亮並不是所謂的心中只有蜀漢的大忠臣。實際上諸葛亮私心也很重。
回覆列表
天下大亂的東漢末年各色各樣人物粉墨登場擁兵自重,或以小圖大稱霸一方,或揭竿而起救民於倒懸。你徵我伐,經過大浪淘沙也湧現出不少亂世英雄,其中有父子或兄弟聯袂,風雲際會於歷史舞臺,揚名傳世成就一段段佳話。
諸如曹操和他的堂兄弟們,夏侯氏父子弟兄,又有孫堅和孫策、孫權父子,更有諸葛亮、諸葛謹、諸葛誕三位堂兄弟分別各事其主蜀、吳、魏,出人頭地傳為美談。
最為人熟悉而津津樂道的當然是“臥龍”諸葛亮,青年時代避亂世於隆中,才高八斗洞察天下,欲扶漢室於危局待機而出。後投身求才若渴的劉備,開啟了諸葛亮龍驤虎視包納四海,跨陵邊疆震盪宇內的宏偉抱負。
助劉備東聯孫吳抗拒曹操,諫策劉備西入益州擊敗劉璋,奠定三國鼎立之勢。其治國有方,道不拾遺風氣肅然,懷先主遺志北伐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封建時代一代名相,萬世瞻仰的人臣楷模。
諸葛亮的同胞長兄諸葛瑾,被認為才幹雖然不及諸葛亮,但其德望絲毫不比諸葛亮遜色。孫權稱帝,拜諸葛瑾為大將軍,任以軍國大事,視為左膀右臂,善始善終。三國時代孫吳史學家所編本國的歷史典籍《吳書》就認是以上觀點(當然有自誇本陣營的嫌疑)。
不過諸葛瑾對文武大臣總是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凡是同僚中有得罪孫權的,他都疏解上意,盡力挽救。在諸葛瑾身邊沒有異己之說,看不到幫派之爭,任何事都不添油加醋或落井下石。例如大臣虞翻因狂妄被流放,周瑜的兒子周胤被降為庶民,諸葛瑾都盡力在孫權面前上疏勸解,力爭得到一個相對好的結果。
他們兩人的同祖堂弟諸葛誕,年輕時極負盛名,任職吏部舉賢任能,嚴明公正深受好評,官至御史中臣、尚書、徵東大將軍。後與夏侯玄等結交,不滿司馬氏專權,在夏侯玄被處死後自感不保,私養死士發動叛亂。後兵敗被殺誅滅三族,只有一子當時在東吳倖免。
同族三諸葛,同為三國棟樑,但結局各異,所以史學界論及諸葛三兄弟,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犬”。前兩者名副其實,而諸葛誕被喻為“犬”,這和現代的理解有些差異,其中並不是包含貶義。按諸葛誕所作所為,他不肯承認司馬氏篡魏而死守壽春,論起來他還是曹魏的“忠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