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雲海
-
2 # 流嵐696
沒有西方極樂世界存在,最初釋迦牟尼只是觀機逗教,逐一解答弟子提問,後經弟子整理寫在棕櫚葉上,歷經千年早已失傳,我們現在所見經書多為婆羅門教所傳,還有部分為前人為了加強統治杜撰,試想如果唸佛就可以富貴,那麼豈不是不需要工作了?
-
3 # 禪行者圓規
一個宗教能流傳兩千多年,而且至今還有那麼多的人信仰,如果沒有確切的把握是不能妄下評論的,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文人志士信仰佛教,不乏一些高材生留學生,教授等等,所以想確定佛教到底是迷信還是正信,自己要去了解,否則只是聽別人說永遠得不到答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首先糾正一下,佛教已經傳承了二千五百多年。一個可以傳承二千多年的宗教體系,如果是騙人的,那麼它會延續二千多年經久不衰嗎?
與佛有緣這四個字,首先要理解這個“佛”字的含義。“佛”字是梵文“佛陀耶”翻譯成漢文音譯過來的一個簡稱字,它包含著智慧與覺悟的意思。
人作為地球上的萬物之靈,現代文明的高度發展證明了人類本能的智慧是站在金字塔尖端的。但是為什麼別人能發明電腦,能發現暗物質,能發明無人機,而你卻發明發現不出來呢?這就是智慧的高低與覺悟的機遇環境。
智慧的高低需要善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而覺悟就好像埋在智慧深處的一粒種子。這顆種子需要發芽的環境,需要生長成材結出碩果的Sunny和甘露。善知識的積累導致智慧的高低不同,那麼覺悟成長結出的果實也各不相同。
但是作為萬物之靈最高的人類,那最高的智慧和覺悟是什麼?
你的智慧與覺悟達到愛因斯坦的層次也好,達到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也罷,都離不開生老病死過程中的諸般痛苦。
生老病到終點死了之後呢?真的是人死如燈滅嗎?
如同現代科學已經發現宇宙無邊無際一樣,生命的原本也是不生不滅的。舉個例子,經常玩網路遊戲的人,在遊戲中註冊一個人物角色,玩得高興了幾天之後,不想玩這個角色的時候就放棄了,又找個其他遊戲再註冊再玩。
把遊戲中的角色從註冊開始看做是一個角色的出生,那麼被放棄的角色就是死亡;而註冊角色背後的那個人,就是這個角色的生命,或者說是靈魂。如此一來,角色的死亡,他背後的生命依然還在,或者是依然帶著累計遊戲的記憶在更換不同的角色,人的肉身與生命的關係也是這個道理。
人的智慧與覺悟,兩者之間相互輔助,而達到最高的智慧和覺悟是一種什麼層次呢?
只有成就佛陀的智慧才能明白。
而我們作為凡夫,簡單的理解就是擺脫生老病死帶來的痛苦輪迴,達到生命清淨安祥的境界而了卻生死。
這個最高境界,兩千多年前的釋迦摩尼佛達到了。
釋迦摩尼佛原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釋迦族的一個王子,姓名叫喬達摩·悉達多。為了找到真正解脫眾生的生死痛苦之道而尋求大宇宙中至高無上的大智慧與真理和真相,依然放棄王子的尊貴身份離家求法修道,最終自行覺悟,成就大智慧,被稱作釋迦摩尼佛,在人世間說法四十多年。
佛在覺悟之時,以佛眼觀察到眾生皆有成就大智慧、成就大覺悟的種子。
我們現在可以把這個種子理解成那個遊戲生命的本性,所以佛教說眾生與佛皆有緣。
只是眾生每個人覺悟智慧的那個種子成熟的時間早晚不一樣。這不一樣的結果,就形成了高低不同的悟性。
比如,你在中學學校裡學習,對教科書的某些內容是學了後面忘記前面。而拿起一本課外的娛樂小說,一看就全部記住了其中的主要內容。這就說明你領悟教課書的那個種子不成熟,而被娛樂方面的成熟種子所替代。等到你離開中學進入大學,或者是走向工作崗位;突然有一天無意間拿起中學時的那本教科書,對曾經看不懂的內容,只是掃了一眼就發現自己一下子就看懂了內在含義,這就表明你以前那個一直不成熟的種子已經成熟了。
佛法與眾生皆有緣,如果你見到佛法就像你在中學時見到難以理解的教科書的那樣,就完全可以用悟性不夠這四個字來形容,或者說是你當時領悟與理解的那個種子還沒有成熟。
這個種子在哪裡?就在你的心裡。
這個心,不是你身體裡的那個水泵功能的心,也不是你的大腦。如果你想找到你的那個心,就需要透過學習佛經佛法來尋找。
佛是大覺悟者。
與佛有緣,悟性不夠,是指你那個原本充滿智慧和覺悟的心可以成佛,但是你心裡的那個領悟佛法的種子和機遇還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