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一個不知名的玩具學家

    前兩天不小心點進了小區的微信區(我平時都是把所有的群設定擴音醒),除了刷出來的900+條資訊還有各式各樣的相親廣告,我還絲毫不意外的看到了大家在聊車。作為小區新來的菜鳥,我本應該是不說話的,靜靜地看著他們表演就好了,然而這一次,少不更事的我再次幼稚了,見識了社會人的本事。 群裡大哥們基本還是10年前的路數:“你預算多少錢?”“20萬?Passat,要不Magotan。”“15萬?Sagitar。”“10萬?Jetta。”世界的變化在這些大哥的文字裡絲毫感受不到,在他的字典裡只有神聖的VW,只有那弄弄的德味兒,只有青島下水道里還能找到的百年以上的德國扳手。我感到了恐慌,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讓我幼稚了:“您預算15萬?要是想省油就買LEVIN雙擎,雖然和COROLLA雙擎差不多,但個人感覺廣汽的品控略好,這車的缺點是後備箱太小,家裡沒孩子可以,有孩子的話放不下嬰兒車。如果不在乎省不省油的話我建議買十代CIVIC,我本人開的就是這個,雖然最近說CIVIC機油增多的不少,但是從比例上講基本屬於小機率事件,而且透過看消費者報告,透過看國外媒體也沒有發現國外有類似的情況,那就很可能是發動機批次的問題,這樣不放心的話您可以再觀望觀望,畢竟這車加速性還是不錯的,開高速很爽,空間也大,後備箱大到令人髮指,操控感略差,方向盤指向性跟同價位的AXELA沒法比,但是綜合考慮你是家用,買菜、多人出行居多,還是推薦CIVIC。” 後面的劇情大家應該大致能猜到,我引爆了這孤寂的微信群,10秒鐘的時間我就已經看不到我的回覆了,被諸如各種謾罵刷屏了,過了半小時,我回群裡又看了一眼,期盼著有一兩個能正常思考的人說兩句……我的願望太大了,太大了。

    今天不談歷史,不談民族仇恨,想談這些回頭專門開個話題來談。今天只說車,好的,問題是“日本車究竟該不該買?”如果除去民族主義的成分,那這個問題和“可口可樂該不該買?”“耐克該不該買?”“佳能該不該買?”這類問題是一樣的,對於後三個問題,我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該買,因為什麼?因為產品好唄,可樂好喝,耐克鞋舒服,佳能攝影標配。 那日本車究竟該不該買?該買。為什麼?因為產品好唄,有全世界人民做背書,美國消費者報告各項指標常年都是日本車排在前列(尤其是10-20萬元的家用車),COROLLA、Accord等車型經久不衰。那為什麼華人對日本車充滿了莫名其妙的意味,甚至於,“日本車究竟該不該買?”這個問題問出來本身就是一個莫大的笑話。

    一、對汽車的瞭解時間不長

    汽車進入中國家庭,成為普及的生活品並沒有多長時間,要知道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一輛破爛不堪的Jetta就已經是奢侈品了(雖然那時的Jetta已經不知道國外淘汰多少年了)。所以華人對於汽車的認識多數來源於朋友的介紹以及口口相傳的傳說,比如那句經典的“開寶馬、坐賓士”都是對於不同品牌汽車的偏見。當然最經典的還要數“日本車皮兒薄不安全。”這一句基本就是把日本車判上了死刑,至於日本車薄不薄,安不安全,我會在另外一篇文章回答。其實人類都是這樣的,都偏向於相信簡單的因果概念而不是複雜的理論和公式推導,都相信熟人的介紹和背書,大家都會有一些“懂車”的朋友,天天唸叨著“德國車豪華,美國車費油,日本車…嘿嘿。”要知道謊言重複了一千遍也成了真理,更何況那時缺乏條件驗證的華人,只能是把對日本車的刻板印象流傳了下來,固化下來,成了寓言,成了傳說。

    二、愛面子

    愛面子不是什麼壞事,問題是華人的這種愛面子有點近乎變態的程度。在某些欠發達地區(發達地區也如此),人們保持著認為歐洲車尊貴的念頭,甚至看見VW的標誌都要頂禮膜拜的表情。這種對面子近乎痴狂的追逐也造成了日本車不受歡迎的結果就拿我來說吧,我車是十代CIVIC自動最低配(第一批買的沒加價),座椅是織布的,手套箱是沒有阻尼的,滿滿的廉價感,這車在大眾濃濃的德味兒面前一文不值,而這種觀念基本就給日本車判了死刑。

    三、愛國

    這點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

    總之,一個簡單的消費品到了中國就不那麼簡單了,民族仇恨、愛國情結,這些都成了商家可以利用的心理學工具,而這些工具在華人面前異常好使,只是,愛國不會讓你變得更富有,但是買了某些品質沒那麼好的車,老去4S維修,變速箱老漏油,變速箱異常頓挫可是會讓你非常不爽的。

  • 2 # 成都北方汽車學院

    不是我賣國或者誇日本,但是日系車不管是油耗,動力,還是保養上,以及在使用中的故障率是遠遠低於同級別的德系車的,尤其現在日本的地球夢與創馳藍天技術的應用,更加爭強了日系的實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檸檬水可以洗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