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合媽媽讀心理
-
2 # 家庭教育諮詢叢冬旭
父母遵守十個基本要訣,幫助父母抵禦育兒中的90%錯誤!
1、溝通的意義取決於對方的迴應
2、孩子的學習來自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家長的指令。
3、所有行為必有其正面動機
4、有更好的辦法,每個人必會追隨
5、凡事總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6、成長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
7、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長
8、愛不可以作為籌碼
9、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10、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
-
3 # 睡也睡不醒的貓吖
智慧的父母 智慧的家庭,孩子要俱備敬畏、謙卑與感恩的心態,只有放下自己,才能真正體驗到快樂和幸福。送他去北京博大浩遠心靈成長體系,那裡才能教給他更多。
一個月很快就要結束了,相信孩子會有很深的感悟,這段體驗是我們做父母的無法給與他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何況是在體系這樣一個高頻能量場裡,能感受到孩子的感受,那是從心裡發出來的,老師說”我們此刻所有的念,都會在未來顯現”,所以他都是在善念中,擁有愛的能力,那環境迴應他的也一定是愛,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當他俱備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時,他一定是一個幸福、快樂的孩子。所以再次衷心感謝北京博大浩遠的體系、導師及同修們的陪伴。
生而為人,不可能孤立地存活於世,從出生起就要面對、處理各種關係,年幼時處理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係,參加工作後,處理與上司、同事、朋友的關係,結婚生子後,又要處理和伴侶、孩子的關係……可以說各種關係伴隨了我們的一生,只有把關係都處理好了,才能生活的比較愉快,反之就有可能會很痛苦。
在以上諸多關係之中,親子關係應該算是讓許多父母頭疼的一個問題,我見過在外面風光無限的父親,在自己的兒子面前垂頭喪氣的樣子;也見過在外面光鮮亮麗的母親,與自己的兒子劍拔弩張的樣子;也聽說過許多沉迷網路、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的孩子。
以上都是因為父母沒有任何育兒知識無證上崗,不能妥善處理親子關係而引發的問題。其實,只要掌握了以下四大原則,就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一、尊重孩子,採用和善而堅定的正面管教方法。懲罰的方式只會破壞親子關係,而極端的放任只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與責任感。針對孩子發脾氣的問題,父母需要做到以下4點:
1、積極的暫停。懂得暫時放手,保持沉默,並離開現場,給自己十多分鐘的冷靜期,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當自己感覺好起來之後再去面對孩子。否則,只會將矛盾激化,破壞親子關係。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積極的暫停,告訴孩子:“你可以生氣、可以哭,等你生完氣、哭完了,我們再解決問題。”
2、認識情緒。告訴孩子情緒無對錯,要接納情緒,學會正面處理情緒,讓情緒穩定。
3、劃定邊界。告訴孩子他可以生氣,但是不可以影響到無關的人,不可以傷害最疼愛他的父母親。
4、釋放情緒。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方式的方法,可以聽音樂、跑步、拳擊、大哭,讀自己喜歡的書等等。
二、耐心地傾聽、簡單地迴應。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耐心地聆聽孩子所說的話,不加評論、指責,只簡單地迴應、適時地反問,“真的嗎?”“是這樣的嗎?”……如此,孩子心裡有事的時候才願意對父母講,父母說的話孩子才會願意聽。如果父母總是嘮嘮叨叨、喋喋不休,急如表達自己的觀點,糾正孩子的錯誤,就不要怪孩子會逃之夭夭了。
三、多給予孩子鼓勵與肯定,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告訴孩子,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要對自我負責,並且承擔相應的後果。當孩子某一方面表現優秀時,不要評價孩子的品性與人格,而是讚美孩子的行為,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多多鼓勵孩子,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四、變指責為表達感受,堅持溫柔相待。當父母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惱火時,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怎麼樣……”,而要採用以我開頭的句子:“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或者爸爸媽媽)感到很難過!”如此對待孩子,大多數孩子都會體察到父母的溫柔,照顧到父母的感受,進而消除內心的怒氣。
說到底,許多父母與孩子親子關係差,只是因為沒有掌握相應的技巧而已,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關鍵要用對方法,恰當的方法加上無私的愛,就能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