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onyDeng
-
2 # 山東梆韻魯西南
晁蓋生活在北宋末期,由於朝廷政治上的腐朽,導致了貪官汙吏的私慾膨脹,橫徵暴斂,任人唯親,把個大宋江山葬送到已經瀕臨滅亡的地步,老百姓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已經到了生活絕路上了。老百姓的痛苦那些個酷吏們是想不到,看不見的,這個時候,樑中書還收刮民脂民膏去向大貪官蔡京祝壽,於是更激起民眾的不滿和怒火,晁蓋他們劫了生辰綱是替天行道的好漢作為,是替民打報不平的英雄行動,可是在官府中那些貪官汙吏們眼睛裡,就是殺人越貨的強盜所為,沒有什麼兩樣。
-
3 # 天山雪蓮開滿山
國家動盪不安。諸侯大盜,晁蓋小盜。大盜與小盜皆是盜。
大盜取利,小盜取利和義。這可能就是區別吧。
-
4 # 鴻飛001
其行為本身就是強盜行為,無論如何花言粉飾!巧作藉口都無法改變其惡劣行徑。無論多麼“仗義”也無權繞過“國家法律”肆意胡為!這也是朝廷堅決將其剷除的決心所在!
-
5 # 北社野老
生辰綱銀是民脂,智取強奪無異議。首先,生辰綱是大名府樑中書送給他岳父蔡京的壽誕賀禮,是樑中書搜刮人民的民脂民膏。晁蓋一夥在刼取前就有過這方面的考慮,這件事和其他的打家刼舍,殺人越貨是有區別的。
但需要研討的是整個梁山起義的意義與結局。梁山起義雖是官逼民反,揭杆而起,拉起了隊伍,也很強大,但算不算社會革命呢?有待商榷。他們沒有遠大的革命目標,沒有鮮明的革命旗幟。大夥開始並沒有察覺宋江的招安投降思想,最後,走上了被招安的道路落了個悲殘結局。徜若他們能建立根據地,建立政權,以推翻腐朽的宋王朝為目的,為此目的不屈不撓,或許能取得最終勝利。
-
6 # 葉榆染匠
本質上沒分別,但視所劫物件不同就會產生情感傾向上的區別,所謂劫富濟貧為俠義,打家劫舍為強盜。人是感情動物就是說人具有情感傾向,具有身份立場,喜好、憎惡等都非常個性化,這是人的屬性,並非事事盡以本質衡量。
-
7 # 麟州捉鬼
晁蓋等劫生辰綱,按照江湖說法就是黑吃黑,生辰綱是不義之財,蔡京禍國殃民。按照小說情節,晁蓋吳用三阮白勝劫生辰綱之前都是良民,劉唐公孫勝至少已經是江湖混子了,兩人把其他六人拉下水。
回覆列表
晁蓋劫生辰綱之事,其實在一開始劉唐報訊那裡就表明本質了。劉唐當時給晁蓋說的話是“送他一筆大財富”,這就是最原始的動機,的確是搶劫罪。由於事件性質嚴重(雖然花石綱是私財,但是有官府保護護送的,搶劫之即屬冒犯官府,算公訴刑事罪行),晁蓋猶豫,劉唐變通説詞,說那是貪官不義之財,劫之為替天行道,亦可以劫富濟貧云云,這才敲定了決心。不過事實上,在搶劫成功後,書中並沒有說晁蓋等把財寶賑濟給窮人,而是吞下了(事實上當時風聲那麼緊也不可能大肆散財,本來說搶劫救濟貧民也不過是藉口,因為分不出去),僅在最後逃亡燒莊時分了一點給不願跟隨的莊丁。因此,劫富濟貧也不過是安慰自己行為的理由罷了。
的確是強盜行為。但是歷來我們說,盜亦有道,在亂世落草為盜,也不必背負道義歉意,關鍵是自己的行為。法律是上層建築,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從來沒有說法律一定是正義的理論,如果有,古今中外歷史上一切造反和革命行為都沒正確性可言了。法制不是法治,查字典即知“法制”是什麼含義。
晁蓋搶劫生辰綱,就其理由“搶劫不義之財”來説,似乎講得通,但問題就是上述的兩點,一開始動唸的並非如此,最後也沒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