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66395406353

    春來幽谷水潺潺,灼爍梅花草棘間。

      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

      1:春天幽靜的山谷裡溪水潺潺,冬天未謝的梅花在花草岩石間閃爍點點繁華。

      2:梅花生長在幽谷之中,荒蕪的草棘之間,並且遭到了狂風暴雪的猛烈摧殘,處境十分惡劣。它品格堅貞,頑強生長,雖受打擊,堅強不屈。

      3:這首詩借梅花表達了詩人遭受迫害後的痛苦以及堅貞不屈的情感。

       宋元豐二年,蘇軾寫諷詩入獄。執政者欲置之於死地,後因其親友竭力營救,才倖免於死。元豐三年正月,蘇軾被貶到偏遠的黃州小鎮去當團練副使。當他頂著風雪艱難地攀登過麻城的.大安山(又叫春風嶺)的百丈街時,一座古寺出現在眼前。只見山谷裡寺宇差參錯落,寶塔巍然聳立,松竹小徑迂迴伸展,漫山的松柏,在風打雪壓下更見其下屈的風骨,山坡上簇簇傲寒綻放的紅梅,引發了他的詩情,於是寫下了《梅花二首》: 春來幽谷水潺潺,灼爍梅花草棘間;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山。何人把酒尉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春來幽谷水潺潺,灼爍梅花草棘間。”第一句以動襯靜寫梅花生長的環境,詩句側重表現野梅遠離人世的喧囂,冰心玉骨不雜塵的綽約風姿。第二句寫野梅蓬勃的生命力與傲然不群的品格。“灼”是燃燒的意思,“爍”是光亮的樣子。朵朵梅花像是綴在枝頭的團團星火,開放得何等熱烈,何等奪目,何等嬌豔;而冬末春初的“草”自然是黃白而枯敗的。“棘”也自然是綠葉盡脫。以衰草瘦棘的背景相襯,梅花則更顯得容麗品高,卓然不凡。她是那樣的迷人,卻又難以觸控,可遠觀,而不可近褻。這超群脫俗的“灼爍梅花”顯現了幽谷的靈魂,構成了空山的絕唱。

      “一夜東風吹石裂”“一夜”足見時間之長,而襲擊竟在“夜”裡進行,使你難以提防、抵檔,足見用心之險惡。“吹石裂”足見打擊之猛烈。不難想象,“一夜”梅與風的博鬥是怎樣的慘烈:狂風將梅花惡狠狠地壓在地上,梅卻將鐵般的腰肢不屈地伸挺起來。再壓下去,再挺起來......但終因雙方爭鬥力量懸殊,悲劇的結果是必然的——“半隨飛雪度關山”。摧落的梅花漫空飛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那瓣瓣梅花是不屈的魂靈,在空中控訴、吶喊。這裡的“半”字很值得玩味,深隱的潛臺詞好像是說:“一夜”的刀光劍影,狂風也未必全勝,梅花也未必全敗,你看,不是還有朵朵梅花“灼爍”在枝頭嗎?一旦日出,她又會讓幽谷更加靚麗起來。 句句景語皆情語。

      這首詩,蘇軾是在寫梅花,也是在寫他自己的不幸遭遇,蘇軾才高八斗,鶴立雞群。然而,草木俊秀搜尋,風必摧之。雖然悲劇的出現在所難免,但小人骯髒的嫉妒與邪惡的陷害,也並沒使詩人屈服,他的傲骨沒有被折斷,他冷漠地承受著風霜刀劍,迎接春天的來臨。

      第二首詩緊承第一首而來,就像是詞的下闋。第一首側重梅花具體形象刻畫與不幸遭遇的描繪。第二首則物我合一,更鮮明地坦露出詩人矛盾而複雜的內心世界。

      “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讀這兩名詩,不禁使人想起了陸游的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其境相似,怨也相似。兩詩幾乎可以互釋。所不同的是,蘇詩對景物沒作具體的工筆描繪,而是以反詰句直接噴發出鬱郁於胸的愁的愁怨與不平。詩人彷彿凝神於梅花前,默默問:“梅花呀梅花,你這樣嬌豔可人,你這樣零落成泥,又哪得知音呢?你只得無奈地將嬌容與淚水靜靜地留在這深深的幽谷裡呀!”“開自無聊落更愁”一句寄託了詩人對梅花境遇的深深同情。其實,梅花不幸而有幸,因為她終究遇到了久佇花前的詩人,而詩人滿腹報國之才又有誰能嘗識呢?當詩人從“瓊樓玉宇”重跌在地時,又有誰同情?詩句流露出詩人心中深深的孤寂與痛楚。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大安山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平川。曲曲彎彎的舉水河直向黃州邊的長江流去。而大安山下的歧亭古鎮是個水碼頭,飽受爬涉之苦的蘇軾再可直接乘船去黃州了。惆悵之餘又有幾分愜意。這兩句,詩人將自已與花瓣二合為一了,因為二者遭遇相同,“同是天涯淪落人”;境況也相似--隨波逐流。詩人的“無聊”與“愁苦”的處境實有一些可嘆、可悲,但詩人並沒有一味地悲觀哀嘆,而是從哲理的角度作深入的思考:這“幸”實從“不幸”中來,孤芳自賞,言打風吹,花之不幸;才高人妒,世態炎涼,人之不幸。然而,魂落清溪而不陷汙沼是花之大幸,擺脫官宦樊籠而得珍貴的自由是人之大幸。“幸”字濃縮了詩人對得失進退漫長而痛苦的思維過程。最後,詩人終於通達了,清醒了,他在長嘆一聲之後,無奈而且又不無希翼地敞開胸襟,向新的人生道路邁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正確地臨床用藥?